煤炭资源型城市现状及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对策及建议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源型城市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如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并且由于大部分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众多的资源型城市不可避免地都会遭遇到自然资源枯竭,资源优势丧失,城市发展停滞,因此,城市转型已迫在眉睫。

安徽淮北市作为煤炭资源城市的代表之一,本文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的基础上,以安徽淮北为实例,提出转型的对策与建议。

毕业论文网 /2/view—12229694.htm  【关键词】煤炭资源城市,安徽淮北转型之路,城市转型对策   1、煤炭资源城市现状   资源型城市是指依托本地自然资源发展起来、以资源产业为主导的专门化职能城市,包括矿业城市和森工城市

目前,中国共有各类资源型城市262座,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20%,而其中煤炭资源城市占几近一半。

煤炭资源城市长期以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煤炭资源城市自身发展的特点和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成市场经济的特殊历史背景,煤炭资源城市普遍面临着城市转型的问题。

目前,我国煤炭资源城市中有相当一部分已处于资枯竭期,随着主体资源不断减少、开采时间长、开采成本日益上升、失业下岗职工数量大、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煤炭资源城市转型已迫在眉睫。

煤炭资源城市转型的过程中,无不受到资源匮乏、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矛盾突出等问题的困扰, 而且煤炭资源城市转型不单是经济结构的改变,更是城市发展方向的改变和城市定位的改变,比如从产业创新、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来促进转型

2、安徽淮北转型之路   安徽淮北, 2009年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与诸多资源枯竭型城市一样,面临着很多问题:经济结构简单,淮北市三大产业的比重中,第二产业比重达到50%以上,而在第二产业中,煤炭、电力工业长期居主导地位,是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经济结构的单一,造成就产业结构的单一,失业和贫困人口增多,由于煤炭资源逐步枯竭,全市已有8对矿井进行关、停、并、转,有近4万名矿工下岗失业,因采煤塌陷,15万农民失去土地,这个数字每年还在以数千人的速度递增;还有人均收入增长缓慢、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社会矛盾激化等,若再不转型淮北甚至会加入“鬼城”的行列。

要么生存下去,要么灭亡。

在兴与败之间,淮北人选择前者。

严峻的形势在步步紧逼,但在严峻的形式下,淮北“华丽转身”,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那么,淮北是如何转身的?   1)转型思维明确:转型更在“找”。

找什么?找新的产业增长点。

淮北地处黄淮海腹地,农产品资源丰富,周围又有着20家左右的大型矿业集团,于是,淮北市因地制宜,选择加快食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在此过程中,淮北市又审时度势,开始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又实现了新的产业突破点。

2)转型大方向明确:淮北市提出了“六大转型”:①从单一的煤电行业向多元产业转型淮北市明确提出要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壮大接替产业相结合,大力发展煤电、煤化工、食品、矿山机械、纺织服装、新兴建材六大主导产业

与此同时,生物医药、生物质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也逐渐兴起。

②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③传统商业向现代商贸服务业转型

④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型

⑤工矿型城市向山水生态城市转型

⑥传统管理型政府向管理服务型政府转型

3)转型着力点明确:淮北市6个开发区各竞风流,10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先后建成,形成了以现代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市经济开发区龙湖工业项目区、以食品工业为主的凤凰山经济开发区、以矿山机械制造为主的杜集经济开发区、以铜铝深加工为主的濉溪经济开发区、以纺织服装和新材料为主的市经济开发区新区、以煤化工为主的临涣工业园等特色鲜明、景象发展的园区格局。

4)转型政策鲜明:淮北市结合产业发展布局和状况,出台了《关于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编制了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更进一步明确了新兴产业的着力点。

并且,淮北市成立了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

5)转型的全程支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长效机制,保障转型发展

城市转型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淮北努力推动传统管理型政府向管理服务型政府转型,完善制度保障,实现转型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3、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对策及建议   资源城市转型存在外在型和内在型两种模式,外在的类型是由政府主导依靠外界输血推动。

内在的转型是通过向充分发展市场机制的道路迈进,实现自身的造血功能的提升。

外在型:1)“取长补短”。

“取长”,是指依托自身优势,发展城市特色经济;“补短”,自身特色经济发展带动自身经济的短板。

2)“找”。

找准并抓住自身优势,寻找新的产业增长点和经济发展着力点,实现新的突破。

3)转型思维、政策明确,需要政府、企业等对转型的全程支持,不要半途而废。

同时充分合理运用国家相关政策,如国家支持产业转型和创新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

4)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要多元化、合理化、 高级化的发展,要从单一的、 低技术含量的、 资源部门为主的产业向多元的、 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部门, 以及服务于资源部门、 制造业部门的现代物流、 科研、金融、 信息产业等服务业转化升级。

5)生态环境整治和恢复,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内在型:人力资源

世界各国在资源城市转型过程中,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

在一些发达国家存在不少成功的案例,如德国鲁尔:“ 技术之路”和人才的培养;美国洛杉矶:按照“ 发展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完善基础产业”顺序展开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法国洛林:对失业工人进行培训以及将产业转型和人力资源开发结合。

其中,都有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人力资源开发,充分调动人自身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创新的思维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完善社会保障措施,降低创新的门槛,从内而外完成城市转型和变革。

对于城市转型,应当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选择适合本地区转型模式,在转型的过程中,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但绝不能照搬照抄,必须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探索适合自己的转型模式。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