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用于门诊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研究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门诊无痛胃镜麻醉的临床效果,以及可行性和安全性,并与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方法 选择90例胃镜检查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0.5μg/kg雷米芬太尼加2mg/kg丙泊酚;B组:1μg/kg雷米芬太尼加1.5mg/kg丙泊酚;C组:单纯静注2.5mg/kg丙泊酚,必要时追加丙泊酚0.5~1mg/kg。结果 3组间丙泊酚用药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意识恢复定向力恢复,安全离院时间A、B组明显短于C组。A、B组患者术中均无体动反应,而与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组患者术中MAP、HR均明显低于术前和术后(P<0.01)。3组间呼吸均明显抑制,其中A、B组多于C组(P<0.01),术者满意度A、B组好于C组(P<0.05)。患者满意度3组间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适量的雷米芬太尼(0.1μg/kg)用于门诊无痛胃镜的麻醉,不仅减少了丙泊酚静脉麻醉药的总用药量,且不影响清醒质量,与单纯丙泊酚静脉麻醉一样安全可行。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丙泊酚;镇痛;胃镜

雷米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阿片类药,具有起效快、作用消退快、镇痛作用强等特点,丙泊酚无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该技术安全仍有一些缺憾[1],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单纯丙泊酚丙泊酚复合不同浓度雷米芬太尼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可靠性,探求合理的配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90例胃镜检查患者,男51例,女39例,年龄18~70岁,体重35~70kg,ASAⅠ~Ⅱ级,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常规禁食、禁饮,术前了解患者的既往史、过敏史。术前血常规、心电图均无异常。入室后测MAP、HR、SpO2为基础值,开放上肢静脉,鼻导管吸氧(2L/min)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丙泊酚诱导前1min静注0.5μg/kg雷米芬太尼,再给予2mg/kg丙泊酚静注;B组:丙泊酚诱导前1min静注1μg/kg雷米芬太尼再给予1.5mg/kg丙泊酚静注;C组:2.5mg/kg丙泊酚40s内匀速输注,术中必要时追加丙泊酚0.5~1mg/kg。

1.3 观察项目 监测MAP、HR、SpO2,记录丙泊酚的总用药量、意识恢复定向力恢复时间(术毕呼之能睁眼即为意识恢复,能按指令准确指鼻作为定向力恢复)。术中呼吸抑制以及呼吸暂停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

2 结果。

3组患者年龄、体重差异显著性,3组检查操作时间差异显著性

3组间丙泊酚用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意识恢复定向力恢复,安全离院时间A、B组明显短于C组(P<0.01)(见表1)。A、B组患者术中均无体动反应,而与C组比较差异显著性(P<0.01),呼吸暂停>30s,患者A、B组多于C组(P<0.01),术者满意度A、B组好于C组(P<0.05)患者满意度3组间差异显著性(P>0.05)(见表2)。

3组患者术中MAP、HR、SpO2均明显低于术前和术后(P<0.01),SpO2<90%的患者A、B组多于C组(P<0.01)(见表3)。表1 3组患者丙泊酚总量、意识恢复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 注:与C组比P<0.01;与A组比ΔΔP<0.01表2 3组患者不良反应及满意度注:与C组比P<0.05,P<0.01表3 3组患者MAP、HR、SpO2变化注:与C组比P<0.01;与术前比ΔΔP<0.01。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