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_海安中学2018高考成绩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试卷 注意: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答 案填写到答题卡上相应区域。考试结束后,请上交答题卡。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1、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 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 B. 门捷列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表明科学研究既要继承又要创新 C. C60是英国和美国化学家共同发现的,体现了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 D. 科恩和波普尔因理论化学方面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意味着化学已成为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 2.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锂(Li)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剧烈 B.砹(At)为有色固体,AgAt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C.在氧气中,铷(Rb)的燃烧产物比钠的燃烧产物更复杂 D.HBrO4的酸性比HIO4的酸性强 3.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三种微粒An+、Bn-、C,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关系:C>B>A B.微粒半径关系:Bn-Y>Z>M>X B.热稳定性:XM>X2Z C.仅由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离子键 D.WM4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结构 8.质量为a克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液体或气体中,放置片刻后取出,铜片质量小于a克的是 A. 盐酸 B. 无水乙醇 C. 烧碱溶液 D. 二氧化碳 9.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A(g)B(g)+C(g);若反应物的浓度由2mol/L降到0.8mol/L需20s,那么反应物浓度由0.8mol/L降到0.2mol/L所需时间为 A.10s B.大于10s C.小于10s D.无法判断 10.如下表所示,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少量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与主要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不纯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乙烷(乙烯) KMnO4(酸化) 洗气 B 溴苯(溴) NaOH溶液 过滤 C 乙醇(水) 生石灰 蒸馏 D 乙酸乙酯(乙酸) NaOH溶液 分液 2、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之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均依次减弱 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12.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B.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C.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D.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13.反应4A(s)+3B(g) 2C(g)+ D(g),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min)—1 B.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是3:2:1 C.在2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min)—1 D.在这2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逐渐减小的 14.我国最早报道的超高温导体中,铊是重要组成之一。已知铊是ⅢA族元素,关于铊的性质判断值得怀疑的是 A. 金属铊可以作为半导体材料 B. 能生成+3价的化合物 C. Tl(OH)3的碱性比Al(OH)3强 D. Tl(OH)3 与Al(OH)3一样是两性氢氧化物 15.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B.Ⅰ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C.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D.短周期是指第一、二周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16.(共5分)在下列各组物质中,找出合适的序号填在对应的空格内: ⑦Br-C-Br和Br-C-H H H H Br ①白磷和红磷 ②NO2和N2O4 ③12C和14C ④和 ⑤C60和金刚石 ⑥异戊烷和新戊烷 ⑴互为同位素的是 ▲ ;⑵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 ⑶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⑷同一种物质的是 ▲ 。

17. (7分)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装置如右: 实验一:实验探究电极的构成(甲图) ①A、B 两极均选用石墨作电极,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②A、B 两极均选用铜片作电极,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③A极用锌片,B极用铜片,发现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④A极用锌片,B极用石墨,发现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 结论一: ▲ ; 实验二:探究溶液的构成(甲图,A极用锌片,B极用铜片) ①液体采用无水乙醇,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 ②改用硫酸溶液,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B极上有气体产生. 结论二: ▲ ; 实验三:对比实验,探究乙图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 将锌、铜两电极分别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发现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无明显现象,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结论三: ▲ ; 思考:对该同学的实验,同学乙提出了如下疑问,请你帮助解决. (1)在甲图装置中,若A 为镁片,B为铝片,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负极为__ ▲____(填“A”或“B”);电流计指针应向___ ▲___偏转(填“右”或“左”). (2)一根金属丝两端分别放在图乙的两个烧杯之中,电流计指针____ ▲__(填“能”或“不能”)偏转. 18. (8分)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1)仪器B的名称为 ▲ ,干燥管D的作用为 ▲ . (2)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C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 ▲ ,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 ▲ 溶液吸收尾气. (3)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 ▲ (写化学式)溶液,若观察到C中出现白色沉淀,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 ▲ 溶液的 ▲ (填装置名称). 19.(16分,每空2分)按要求用正确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若116号元素用R表示其元素符号,则其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 ▲ ; (2)写出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的原子化学符号 ▲ ; (3)用电子式表示Na2S的形成过程: ▲ ; (4)相同物质的量的D2O和H2O中,中子数之比是 ▲ ; (5)如果氯化钠是由23Na及37Cl两种原子组成,则0.5mol氯化钠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 个。

(6)因为红磷比白磷稳定,所以燃烧相同质量的红磷和白磷, ▲ (填“白磷”或“红磷”)放出的热量多。

(7)除杂:除去乙烷中乙烯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 ; (8)写出制备硝基苯的化学方程式 ▲ ; 20.(12分)已知A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相对分子量为28的气体,A通过加聚反应可以得到F,F常作为食品包装袋的材料。有机物A、B、C、D、E、F有如图所示的关系。

(1)A的分子式为 ▲ ,用途为 ▲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的类型是 ▲ 。

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的类型是 ▲ 。

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

(3)写出B生成C的方程式 ▲ 。

21.(12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IA 0 1 ①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1)④、⑤、⑥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_________。(用离子符号) (2)②、③、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 ▲_________ 。(用化学式) (3)①、④、⑤、⑧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 ▲__________。

(4)由表中①④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的稀液易被催化分解,可使用的催化剂为(填序号)_________ ▲________。

a.MnO2b.FeCl3c.N。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