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帝内经》运动观看调畅气血阴阳的重要性

【摘要】 《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从天地运动变化、人的生理病理变化等各方面阐述了运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对于养生和治疗中注意调畅气血阴阳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黄帝内经》;运动观;调畅气血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提出:“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导)引之”。为何气虚不以补气、养气,而以导引之法?笔者认为这体现了《内经》是以运动的观点看待事物,导引使人气血通畅阴阳达到动态平衡,从而祛病延年。动而不息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素问 ? 六微旨大论篇》:“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进一步说明运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通观《内经》全篇,运动的观点贯穿始终,从天地运动变化、人的生理病理变化各方面阐述了运动的观点,目的是指导养生和治疗,促使气血阴阳运动正常是养生和治疗的关键,试论述如下:

1 说明天地之常、之变。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篇》:“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说明清升浊降,阴阳不断的运动,而使万物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并且周而复始,无穷无尽。人之养生应顺应这种阴阳变化,“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而《素问 ? 天元纪大论篇》阐述了五行与天干相配合运转不息,天之六气与地之五运相配合运转的规律,由于天地之气动静相合、上下相应、阴阳交错,因此产生了60 年(一甲子)的运气变化。“所以欲知天地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期而环会。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掌握了五运六气的规律,可以指导疾病(特别是疫病)的防治。在中国历史上,每次疫病的流行,历代名医运用五运六气推求病因,指导治疗,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素问 ? 六微旨大论篇》:“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说明天地之气上下感应,升降相因,产生了自然界的运动和变化。因而在临床治疗上,阳主升,当升不升,责之于阳;阴主降,当降不降,责之于阴。升降互寓,故升药中辅以降药,降药中辅以升药,务使气机通畅,则疾病可愈。《素问 ? 五常政大论》从五运之平、太过、不及论述了其对万物生化的影响,应用在治疗上则应损有余而补不足。

2 说明人体生理。

《内经》认为,气血阴阳的正常运行是人体生理的基础。《灵枢 ? 营卫生会》:“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说明营卫之气运行的规律。“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藏之气相抟,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说明营卫二气与睡眠的密切关系。老少营卫之气盛衰有别,故睡眠规律、质量有差异。同理,其他原因影响了营卫之气运行,使之不能顺利地入于阴或出于阳,都可出现失眠、嗜睡等病变。《灵枢 ? 邪客》的半夏秫米汤及后世广泛应用于失眠治疗的《伤寒杂病论》中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皆取其调和阴阳、调和营卫之法。《灵枢 ? 天年》也说明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性。“五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府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素问 ? 上古天真论篇》:“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说明气血经脉通畅气血运行正常是“年已老而有子”的必要条件。《素问 ? 阴阳离合论篇》:“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阐述了人体阴阳之气在经脉中的运行规律。三阴三阳,有离有合,相辅相成,从而保证了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素问 ? 经脉别论篇》:“……度水跌仆,喘出肾与骨,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说明了体质强壮的人,虽各种损伤出现暂时的气血逆乱,但因气血运行通畅,正气可很快恢复正常;体质虚弱的人本身气血不畅,故易发病,说明气血运行通畅的重要性。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