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玲 胖_钟玲难度:为艺术体操注入“中国元素”

钟玲,一个机灵的广西女孩,中国艺术体操领军人物之一。

她独创的几个“钟玲难度”(钟玲跳、钟玲转、钟玲“多努”),已载入艺术体操国际评分规则难度表中。

世界记住了她的名字。

命里注定与艺术体操有缘      1983年10月30日,钟玲出生在广西柳州一个军人家庭里,父亲是部队干部,妈妈是普通工人。

一家人都非常喜欢体育,尤其是父亲,在部队里是运动健将,弹跳非常突出,钟玲就继承了父亲的这个优点。

钟玲是独女,妈妈和外婆都很宠爱她,父亲则对她要求严格,希望女儿将来有出息。

1989年的一天,钟玲妈妈骑自行车送女儿去幼儿园,路上被柳州市体操学校的陈进慧教练拦住了。

教练看到坐在自行车后面的钟玲吊着两条长长的腿,觉得这孩子身体条件不错,是个好苗子,就上前问小钟玲:“你愿不愿意练艺术体操呀?”   “艺术体操,是什么东西?”   小钟玲眨着眼睛,奇怪地看着陈教练

当时,艺术体操在我国并不普及,不仅小钟玲,就连她妈妈也不知道是什么。

教练做了几个姿势,一边比划一边说:“艺术体操跟跳舞很像的,还可以穿漂亮的衣服,你喜不喜欢呀?”   当然喜欢了,哪个小女孩不喜欢漂亮衣服,不喜欢跳舞?小钟玲连连点头,说:“好呀,我喜欢,我要练!”母亲看到女儿高兴的样子,也点了点头。

就这样,6岁的小钟玲踏进了艺术体操馆,开始了艺术体操的启蒙训练

每天早上6点前赶到体校出早操,下午放学后再训练

钟玲的模仿能力很强,不少动作只要教练说一遍,她就能心领神会,学得惟妙惟肖。

这种能力可能是天生的,自小她就爱盯着电视上的音乐、舞蹈、影视等节目,然后对着镜子,一边学一边自我欣赏。

在小姑娘心中,没有什么比穿上漂亮衣服,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更令人陶醉的事情了。

因此,在别人看来烦琐复杂的动作,她却能乐在其中,反反复复地学了一遍又一遍……对美感的强烈向往,不知不觉转化成对艺术体操的浓厚兴趣。

娇娇女在风雨中成长      要成才,除了天生机灵,基本功训练是少不了的。

为了提高弹跳能力,钟玲拼命跳绳,一跳就是几个小时;为了提高腿部的柔韧性,她压腿一压就是大半天;为了保持体形,她有时几天不吃饭,仅靠牛奶、巧克力、水果来补充能量……   1992年10月,钟玲迎来了她运动生涯中第一个重要赛事: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

这年她9岁,第一次代表广西队参加全国比赛

比赛在北京体育大学进行。

可是,不知哪里出了差错,赛前广西队接到通知,少年组的比赛项目是绳、球和徒手二级(规定动作),到了赛场却发现少年组比的是自选动作

一时间,带队的老师都傻了――她们没有音乐也没有准备成套动作

正在着急,钟玲教练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国家艺术体操队员兼教练庞琼,她赶紧去向庞琼借音乐,临时编了三套成套动作

钟玲就这样匆匆忙忙参加了两项比赛

比赛结束后,钟玲教练想,这次比赛连音乐都是临时拼凑的,肯定得不到什么好名次。

于是,发奖那天,她干脆带小钟玲出去玩去了。

没想到,钟玲居然获得了一个第一名和一个第四名。

更没想到的是,一个月后,庞琼去柳州体操学校招生,正式把钟玲收为了弟子。

1993年10月,10岁的钟玲离开家乡去北京试训,妈妈送她到北京,分别时,钟玲抱着妈妈哭成了泪人。

妈妈上车时,她赶紧擦干眼泪,说:“妈妈你放心吧,我会好好的,一定听庞教练的话。

”   1996年底,庞琼教练接到通知:个人项目少年组的前五名运动员组成一个集体,为备战奥运会作一个新的尝试。

钟玲当时是少年组全国冠军,自然被选入其中。

很快,这个新集体迎来了重要的国际大赛――1998年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

她们在这次大赛中要参加集体项目比赛

中国艺术体操姑娘的场上表现,让许多人眼前一亮,因为她们原先都是练个人项目的,技术都比较扎实,比赛表现得很优秀。

最终中国队获得第七名。

世锦赛后,国家队领导层决定调整教练员,要把庞琼换走。

钟玲庞琼一手带出来的,早已习惯了和这个大姐姐一起生活、练习、比赛,因此对这种调整非常不适应。

性格直率的她不假思索地向领导提出:“我一定要跟庞老师。

如果你们换了庞老师,那我也不练了。

”   开始,体操队的领导觉得这是小孩子不懂事,让人给她做点思想工作就行。

殊不知,谁都做不通她的工作,就是请她父母来劝也不行,她的回答始终是:“我就是要庞老师!”   队里还是按照原定的计划,换了教练

钟玲一听到这消息,马上把长发剪短了。

由于集体项目需要形象统一,因此这个发型一出来,钟玲就明摆着不能和其他人一起上场了。

钟玲这种小小年纪就认死理的态度,给她的运动生涯造成不小的风波,但从另一方面看,没有这种坚持的精神,也就很难有她以后的成绩。

最后,钟玲和庞教练一起离开国家队,回到了广西。

那些日子,钟玲心里苦闷,饮食也不再注意,体重一下增加了许多。

父亲替女儿的前途担忧,天天叹气,头发都白了一半。

启蒙教练陈进慧也说她就这样放弃的话,太没出息了!   半年后,国家队领导觉得缺少了这么优秀的主力队员很可惜,决定重新把庞琼招回来,并通知广西队相关人员,劝服钟玲一起回北京,不过,钟玲必须为此事写份检讨。

能重新和庞教练在一起,写检讨也愿意,于是小钟玲认真写了一份检讨。

别看钟玲如此依恋庞琼,可训练起来,庞琼一点也不含糊。

她对队员要求非常严格,训练简直可以说是“地狱式”的。

每天早上8点开始,练到中午1点,下午3点再练,直到晚上9点,这算是正常的。

有时做成套训练,练得不理想,就要加练,直练到深夜11点。

训练太苦了,即便是钟玲这样倔强的女孩也受不了,也有想放弃的时候。

有几次她偷懒和敷衍了事,让庞琼发了好几次火,终于有一次庞琼气急了,竟然把训练用的录音机、音箱全都砸烂了。

女孩们从来没见过庞老师这样大发雷霆,吓得都哭了。

哭也不行,庞琼还是板着脸:“继续练,不完成任务不许吃饭!”她们只好一边哭一边练。

比赛的要求,做动作要保持微笑,庞琼一一指着她们大喊:“要有表情,微笑!微笑!没有的都不算!”   就这样,钟玲每天都在汗水和泪水中拼命苦练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001年11月7日,深圳,全国第九届运动会艺术体操决赛。

面对强手,忍着自己的脚伤,钟玲咬牙顶住压力,心里只想着把一套一套动作拼下来。

近乎完美的表演证明,她是最好的,个人全能冠军非她莫属。

钟玲动作就是一部活教材,她的创新和难度都是别人无法比的。

”国家体育总局体操管理中心艺术体操部主任张曼蕾当场评价道。

赛后,钟玲的父亲写了一首小诗送给女儿:   昔日娇娇女,今朝艺体后;   要问成长路,汗水十二载。

踏着荆棘追逐梦想      原来少不更事的钟玲,此时心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她突然意识到,艺术体操带给她的,不仅仅是汗水和荣誉,还有更多的其它东西。

她想起每次出国比赛,欧洲的裁判总是压分,国内艺术体操赛场上,观众总是寥寥无几;更想起身边的老师、队友们流血流汗的身影……“难道我们做的一切,就只能换来这些吗?不,要让他们知道,中国的艺术体操是好样的,中国的女孩都是好样的!”   2002年7月,为了备战釜山十四届亚运会,钟玲和队友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魔鬼般”训练

训练中,钟玲不仅脚疼得厉害,腰也痛得不行。

艺术体操动作中经常使用腰部,借以做出各种身体造型,表现女性的柔美,常年大负荷的运动,使腰椎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在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上,腰椎反弓的毛病是最普遍的。

即使退役后,每逢刮风下雨、天气变化的时候腰部也还会感到疼痛。

训练是艰苦的,比赛也不容易,不仅场上竞争激烈,场下也波澜迭起。

裁判打分的时候,中国队常常险象环生。

早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庞琼参加了艺术体操4个项目的比赛,并以其精彩的表演深深打动了观众和裁判,得分相当高。

裁判长发现她的分数有可能超过一些传统强国选手时,竟出面干涉,把裁判打的高分降了下来。

最后庞琼只获得第十一名。

1991年,郭莎莎第一次参加世界锦标赛,她身材高挑,动作优美,成套编排有特色,欧洲观众没想到亚洲会有如此出色的艺术体操,大加赞赏。

可结果郭莎莎还是被压分,仅获得第十名。

连当时的总裁判长都说,要不是部分裁判有偏见,郭莎莎是可以进入前八名的。

……   釜山亚运会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尽管钟玲和队友们在赛场上表现非常出色,可日本裁判联合哈萨克斯坦裁判却给她们打了最低分,好在中国裁判谢颖和刁在箴据理力争,才保证了裁判工作的公正、公开。

釜山亚运会,钟玲获得了个人第一和个人团体第一两枚金牌。

那天,从冠军领奖台上下来,钟玲紧紧抱住庞琼,两个人都流下了热泪。

2003年9月25日,匈牙利的秋雨正凉,但布达佩斯体育馆内的气氛却异常热烈,第二十五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的个人团体决赛正在进行。

钟玲身穿仿古埃及女装的体操服,静静地站在场边,等待音乐的响起。

能不能拿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个人和集体的两张入场券,就看今天的个人团体决赛和明天的集体项目决赛了。

个人团体赛场四周坐满了观众,欧洲人善意的笑脸上,带着少许的漫不经心。

是的,没多少人会注意到她,一个来自成绩排名还不到前八的国家的少女。

况且,艺术体操是从欧洲发源的,最好的选手都是欧洲的,中国人嘛,不过是来玩玩,凑个热闹……他们心中向来是这样认为的。

一阵紧张袭来,钟玲的手心出汗了,她有点茫然地环顾四周,和一道目光相遇了,那是庞教练充满期待和信任的目光。

突然,一个渴望在她心中燃烧起来:“我要去雅典,堂堂正正地去!”   那双拿在手里的银身绿头的棒,忽然变成了一对精灵,有了自己的生命,围绕着她上下周围旋转、飞舞,观众开始发出喝彩声,合着音乐节奏为她击掌。

棒操得分24・00。

“好样的,钟玲姐”队友们为她欢呼,庞教练在场边笑着迎接她,把她抱在怀里。

比赛还没有结束,接下来是带操。

那起舞的彩带,仿佛她心中的一团火,又像灵动的鸟,环绕着她的身体,随着她的手腕抖出一个个圆圈。

她希望,这如同奥运五环的圆圈,能圆她的奥运梦。

最终,钟玲获得了二十五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个人全能第十五、个人团体第八的好成绩,正式拿到了进军雅典的入场券。

遗憾的是,由于裁判的偏见等原因,钟玲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仅获得个人全能第十七名。

钟玲说:“艺术体操是一种裁判打分的项目,有些东西光靠运动员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在裁判心中,前几名一定都是欧洲的,轻易不会改变。

我是惟一挤进前面的‘异族’,但名次不会太靠前。

我付出的努力,大部分用来改变裁判对中国艺术体操的看法。

在我以后的选手们只要比我强,就会理所当然地得到比我好的名次。

这样下去,中国的艺术体操在世界上的排名就会一步步靠前。

”   事实或许能说明很多问题,新公布的2005―2008年奥运周期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和难度动作表里,出现了以钟玲名字命名的“钟玲跳”“钟玲转”“钟玲‘多努’”等新添加的创新难度,“钟玲难度”占到了新难度总数的三分之一!   钟玲独创的加分动作,已永远载入艺术体操国际评分规则难度表中,为西方人的艺术体操注入了“中国元素”。

2005年,关于钟玲的新闻不断,风波不少,在艺术体操的路上摔打了16年,23岁的她一身是伤,她真的要退役了。

而今,回到家乡的钟玲计划着念书,给自己充电,希望将来能为家乡做出更多的贡献。

(编辑:唐禄干)。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