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婴大尾巴 [长“尾巴”的女婴]

只因出生时小屁股上多了条“尾巴”,刚满月的王毛毛险些被家人当作怪物遗弃。

整形外科医生的帮助下,王毛毛的“尾巴”被连根拔除,她的父母终于愁云散去,又露笑颜。

毛毛出生在湖北省通山县的某医院,父母在欣喜之余惊诧地发现,她的小屁股上竟然拖着一条长约6厘米的“尾巴”。

这条“尾巴”呈茄子状,捏起来软软的,还可以上下摆动,连当地的医生也不知是何物。

毛毛的家人见状大惊失色,以为生了一个“怪物”,商量着不要这个孩子了,在医生的劝阻下才算罢休。

父母希望这条“尾巴”会自己消失,可没想到王毛毛的“尾巴”却一天天变长,一个月后竟有13厘米。

“王毛毛是个怪物”的说法在邻里间越传越远。

忧心忡忡的父母抱着王毛毛来到我院。

整形外科医生给她做了详细检查,初步诊断“尾巴”为畸胎瘤,并制定了手术切除计划。

医生们沿着王毛毛的尾骶部,将“尾巴”连根切除。

整个手术仅用了1个小时,出血量不到40毫升。

手术中发现,“尾巴”中包着奶酪状的物质,病理检查结果证实为“畸胎瘤”。

摆脱了“尾巴”纠缠的王毛毛,术后又和正常孩子一样了。

畸胎瘤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畸胎瘤是人体在胚胎时期由胚层组织演变而来的先天性真性肿瘤

换句话说,这是一种与生长发育异常有关的肿瘤,是小儿常见的肿瘤之一。

畸胎瘤具有不停顿生长、增生的特点,所以王毛毛的“尾巴”会在出生后迅速长大。

根据畸胎瘤的形成特点,它可以由多种组织成分构成,病理解剖常发现肿瘤中含有皮肤、软骨、牙齿、毛发、脂肪、神经组织等,但眼球、甲状腺、胸腺、胃黏膜、胰、肝、肾、肺等组织较为罕见。

畸胎瘤好发于身体的中线部位,其中发生频率最高的是骶前和骶尾部,王毛毛就是发生在骶尾部,以致被误认为长了“尾巴”。

畸胎瘤可以分为实质性和囊性两种。

大多数畸胎瘤患儿在出生时即被发现局部肿块,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质地软硬不均,边界清楚,不易推动。

肿瘤表面也可发生坏死、感染、出血,流出恶臭脓液或坏死组织

囊性畸胎瘤不易恶变,实质性较易恶变恶变率随年龄而增高,2个月内恶变率约为10%,4个月以上可高达40%。

恶变畸胎瘤生长迅速,短期内向周围组织浸润,并可向肺、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晚期全身情况恶化,衰竭而死亡。

一般地说,婴幼儿患的囊性畸胎瘤为良性,但是良性畸胎瘤有时也可能发生恶变

因此,父母发现刚出生的婴儿身上有肿块时,切莫惊慌,更不能放弃治疗,应立即带孩子去较大的医院接受正确诊治。

按照现代医学的技术,治愈畸胎瘤的机会还是相当大的。

7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