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准化制造工时定额现状及测量方法展望

劳动定额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企业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

工时定额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企业进行标准化、信息化管理的必要途径。

工时定额的制定,关系到企业生产效率、成本核算和经济效率,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获得真实的产品生产过程的工时定额,是任何制造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下载论文网 一、非标准化制造的兴起及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发展,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制造业市场供求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方面,企业需求日益多变;另一方面,现代制造企业紧跟市场需求,逐渐调整产业结构,部分制造企业为减小库存,逐步开始面向订单制造生产数量不确定性逐步加大,产品多样性日趋显著。

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形成了以多样性为导向、面向客户特殊需求为主要特征生产模式,此类模式生产柔性大,产品种类多变,难以形成标准规范,非标准化趋势日益显著。

1.生产多样性

伴随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为满足客户多样性的需求,产品生产过程中引入客户的特殊需求,采用柔性生产工艺和生产方法产品种类繁多,生产过程灵活。

不仅仅产品类别量大,生产工艺、加工方法复杂多变,很难形成规范化的标准。

2.产品生命周期短,新产品研发过程没有标准可以遵循。

市场需求快速变化,新技术更新迅猛,企业为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不得不加快新产品研发、生产进度,造成产品生命周期骤减。

产品生产过程,工艺、设备并未成熟,尚未形成完善的生产技术手段,致使非标准化程度加剧。

3.生产需求不确定性增加,中小制造企业规模扩大。

中小企业具有生产灵活,对市场需求快速做出响应的特点,能够适应需求多样性产品种类多、生产随意性大的特点,但这类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生产人员流动性大,管理困难。

4.生产随意性大,规范化程度低。

在需求多样性的导向作用下,中小企业生产过程随意性大,产品规范性差,人员操作不规范,机器化生产率低,标准化生产难以推广开来,缺少相应的依据可以遵循,常常由于不规范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为适应新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品灵活多样,朝向多样性发展。

这种现象在中小规模企业中较为常见,这些企业常常出现订制化产品产品需求量小,生产规模小,生产工艺、加工方法等并未形成规范化的标准,很难进行统一的管理培训,生产效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企业的经验,这就加深了产品的非标准化程度,造成难以量化劳动定额

二、非标准化制造工时定额测量方法   工时定额研究作为制造企业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支撑、辅助企业生产计划系统、成本核算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诸多生产相关系统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受限于非标准化制造多样性、复杂性,制定非标准化工时定额困难重重,目前通用的方法仍然有限,常用的方法如下:   1.经验估计法。

对于非标准化制造企业一般选择较为传统的方式进行劳动定额的测算,经验估计法就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这个过程是由部分企业管理者或经验丰富的生产者根据自己以往生产经验,并考虑自身企业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劳动者素质水平高低以及产品实物,并辅之以概率,估计出来的一种劳动消耗量估计方法

这种方法制定速度快、工作量小、使用及时,一般适用于多品种单件小批生产、新产品的试制和临时性生产等非标?驶?制造企业

显然,依靠经验来制定生产量小,生产分散的产品劳动定额,容易受到制定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不同的制定者之间会产生较大的偏差,结果不同企业、不同区域制定出的标准不一,很难具有科学性、通用性、合理性。

经验估计法能够粗略估计劳动定额,但并不能科学准确地作为数据支撑,更不能很好地发挥高效的作用。

2.统计分析法。

部分企业依据多年生产经验的累积,对产品生产过程的工时进行记录,建立相应的数据库,采用统计分析法制定工时

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将工时定额的统计资料,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平均值,然后以此为基础,分析影响定额的各种因素,之后确定工时定额

统计分析法简单易行,而且工作量小,它以统计资料为依据,比经验估计法更能反映生产实际情况,在统计资料健全,数据比较准确的情况下,对生产技术变化不大的企业能够较为准确地估计出劳动定额,适用于生产条件稳定,产品前后批次变化不大,并且原始资料比较健全,统计工作比较好的企业

但是,以过去的记录和统计数据为依据,容易受过去生产状况的干扰。

特别是对生产设备持续更新的企业却很不灵活,采用新技术手段生产产品生产者技术水平提高后,单个产品劳动量波动很大,原有累积的数据并不适合现在生产,制定的工时定额比较粗糙,需要重新积累统计数据。

此外,也有学者从提出了定额单元重组法,该方法的本质是工时定额标准的建立方法

定额单元重组法结合了相似性分组思想将大量的定额单元重新组合为几个模块,对重组后的分组利用统计回归和技术测定等方法进行分组内部定额标准的构建,从而建立几个基础的工时定额预测模型。

标准化制造企业而言,目前较为通用的主要还是经验估计法和单纯的统计分析法,前者往往由于主观性太强,误差大的原因造成最后的标准缺乏公平性,而单纯的只用统计回归法,往往统计工作量非常大,且应用不灵活,更高较为繁杂。

对于学者最新提出的定额单元重组法,计算过程复杂,对制定者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难以在中小企业中实施。

三、产品相似性理论在非标准化制造工时定额中的应用   市场对产品多样性的需求,衍生出个性化的特殊产品,但大量产品本质仍有很高的相似性,这就决定了非标准化制造产品,其零部件和制造工艺具有很大的通用性。

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根据已知产品特征,例如组成零件和生产工艺的工时定额,采用累加的方法,估计出另一产品工时定额

这种方法适用于同类型的产品,可以很好地解决了产品种类繁多,需要多次进行工时定额的弊端。

方法外延性强,针对相似产品或者相似工艺而言,其零部件生产工时较为接近,迎合产品多样性的特点。

1.产品特征定义。

产品特征是指具有一定集合形状、工程意义和加工要求的一组信息的集合,是不同产品之间的区分标准。

主要包括:几何特征制造特征和功能特征,各种特征通过多种关系构成一个产品整体。

特征是构造产品几何形状和信息模型的基本单元,多个制造特征通过各种拓扑联系形成一个产品整体,是产品的组成部分。

2.产品相似性判定。

任何一个产品,都是由多种特征组成,不同产品的组成特征可能不同,但这些产品间的某些组成特征存在共同性。

这种不同产品间存在共有特征,但最终功能上存在差异的产品就称为相似产品

产品相似性又可分为基本相似性和派生相似性

产品的基本相似性是指产品在几何形状、尺寸、功能要素、精度、材料等方面具有的相似性产品的派生相似性是指以产品的基本相似性为基础,在制造、装配等生产、经营、管理方面所导出的相似性

产品两个是否相似是由它们之间的相似度决定。

产品相似度是指两个产品相似的程度。

在判定产品相似性之前必须确定一个阀值,当产品相似度大于阈值,则它们是相似的。

3.产品工时定额计算。

若判定两个产品相似的,根据生产同类产品或工序的定额为依据,经过对比分析,推算出同类型或相同类型的另一种产品或工序的工时定额

依据产品相似性计算工时定额,其主要优点是避免了同类型或相似类型的产品或工序制定定额的重复,并且还可以保证同类或相似类型的产品或工序之间定额水平的平衡。

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品种多、批量小、变化大的企业或车间,随着工业企业实行专业化协作程度的提高,产品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工作的开展,这种方法的应用范围可以推广。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