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迪南德·保时捷 费迪南德.皮耶希:大众并购保时捷的幕后推手

保时捷家族所有者同意与大众汽车合并,并以7100万美元的丰厚遣散费,罢免其首席执行官(CEO)魏德金

数月来围绕如何救助这家负债累累的德国顶级跑车制造商的纷争,就此尘埃落定。

合并将于2011年完成,届时,保时捷将加入奥迪、布加迪和宾利的行列,纳入欧洲最大的汽车和卡车帝国。

有人说同意合并是大众董事长费迪南德皮耶希的一次个人胜利。

德国保时捷大众汽车集团之间数年之久的吞并与反吞并战最终落下帷幕,一直苦心谋划想要拿下大众、上演“蛇吞象”奇迹的保时捷公司在最后一刻败下阵来,反被财大气粗的大众收入囊中。

大众汽车7月23日宣称,公司的监理董事会已批准了以80亿欧元全额收购保时捷的计划,两家汽车公司合并后,“保时捷”将成为大众汽车旗下第10个汽车品牌。

同日,保时捷公司宣布,首席执行官文德林・魏德金离职。

这是大众收购保时捷的条件之一。

戏剧性的是,一年前的7月23日,保时捷收购大众汽车的计划获得欧盟委员会的正式批准。

对于分别掌控保时捷大众集团的两大家族――保时捷家族皮耶希家族来说,皮耶希家族在这场波澜起伏的家族对抗赛中取得重大胜利,一直想“复仇”的保时捷家族功败垂成,饮恨落于下风。

大众汽车教父      永远都不会再有一个皮耶希了,在撼动上世纪汽车工业的“中年危机”中,在属于汽车集团CEO的集体神化里,皮耶希是一个“孤本”。

他的家世、性格、成败,都远非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传记可以形容。

如果你发现一个人的自传需要3遍才能读懂,你会发现他在每一个人的嘴里都有不同的景观,如果你发现对他的了解越多就越没有结论。

他1937年出生在显赫的汽车家族,祖父弗迪南德波尔舍是保时捷的创始人,甲壳虫的设计者。

他不需要工作,他的家族仅靠保时捷的生意就轻松地拥有了40亿美元的财产。

但是因为复杂的家族关系,他却只有在其他品牌的汽车集团熠熠生辉。

他曾是奥迪(奥迪是大众的子品牌之一)的总裁,大众的首席执行官。

现在他是大众监事会主席,也是保时捷监事会的成员――而保时捷拥有大众近20%的股份。

很小的时候, 有一次和家里人谈到将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皮耶希说自己也想像家族的长辈一样, 在工厂里工作,“但是不像父亲和外公那样坐在一个很大的写字台前, 拿着纸和笔, 而是要真正到‘下面’, 同工人们一起修理飞机, 或者到铁路机车上, 真正地用双手劳动”。

这是个正确的想法, 只不过没想到后来发展得那么狂热。

大众汽车公司的这些年里, 皮耶希保证着每周工作60 小时的工作时间, 但是他花在自己13 层办公室里的, 只有几个小时,“因为那里无法反映出公司的真实生活。

皮耶希说,“真实生活是在外面,在研究发展部、车辆试验部和设计部。

”为此, 他总是与不同部门和不同级别的人“混”在一起,进行令人毛骨悚然的辩论, 然后从中发掘正确的问题。

“越了解情况的人, 越能提出好问题, 给出的反馈信息也就越有用, 事实与可能性之间的信息联系也就会越发紧密。

”这种不间断地向下跨级沟通以至于让有些部门领导感觉到权威受到轻视, 但皮耶希对这种牢骚置之不顾,“必须脚踏实地, 站在问题真正发生的地面上。

皮耶希说,“我原来以为, 一个汽车公司的总裁要么应该来自研发部, 要么是来自销售部。

今天我限定的范围更加小了: 他必须来自技术部门, 或者是研发部、生产部的技术人员。

他必须全身心地热爱汽车( 而不是短时间内学到的某些汽车知识); 他需要技术根基, 这样才能进一步发挥相应的想像和构思。

”      皮耶希就是这样“技术式”地热爱汽车, 在服务成为主流的市场大趋势下, 他的参考指标却只有汽车性能。

鉴于此, 他酷爱试驾,每天从家到工作岗位的往返路程几乎都要换一辆车来开。

集团每年举办的大规模夏季和冬季试车、欧洲路试、质量测试, 对于皮耶希来说都是件大事, 他总是兴致高昂地投入到越野行驶、沙漠、冰上、高山以及赛道等路面测试中。

如果在某次监事会会议上, 皮耶希希望自己的意见能够被通过, 那他甚至会在当天凌晨三四点钟起床, 将事情作一个通盘的考虑, 然后确定该在这场战斗中将火力集中在哪个关键人物身上。

“到了重要关头, 我对其他非关键人物几乎视而不见,只有当一切都结束时, 我才又想起他们。

”   向来注意技术远远重于设计的皮耶希对他引以为豪的奥迪四驱Quattro 的设计只有一个简单的要求: 强有力的抓地性, 可以有些粗鲁和可爱,但不能有浅薄的优雅――这就好像他对自己的描述一样。

皮耶希的职业生涯里, 至少3 次说过这句话: 要么他, 要么我。

每一次与其他高层出现矛盾的时候, 皮耶希都毫不犹豫地摆明立场, 盯住目标,举起拳头, 打过去。

虽然他的每个老板都会臭骂一顿他的顽固, 但好在最后, 他们都妥协了。

皮耶希在大学毕业前, 就结婚并拥有了3 个孩子。

离婚后, 他和表弟妹维持了一段长达数年的引起家族狂风暴雨的非婚姻关系, 并拥有了两个孩子。

皮耶希的最后一段婚姻,是和自己孩子的家庭教师、小他20 岁的吴淑娜。

领取结婚证的时候, 知道皮耶希有9个孩子的政府官员不由得握住吴淑娜的手, 请她三思。

大众反吞保时捷      7月23日,大众汽车高调宣布,集团高层在董事会会议上批准了收购保时捷汽车业务的计划,后者将成为大众旗下10个品牌之一。

之前大众汽车因不满保时捷的高额债务而无限期搁置收购计划,因此“消除公司债务”是成为此次收购的折中条件。

有机构测算,保时捷的负债额很可能已超100亿欧元

大众汽车准备分两步走收购保时捷,首先将购买保时捷股份公司49.9%的股份,之后再全盘并购。

双方合并将于2011年完成,将超越日本丰田成为世界汽车“巨无霸”。

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马丁・文德恩表示,大众汽车保时捷的合并交易将令两家公司都在全球市场上受益。

他同时表示,卡塔尔投资局将收购大众汽车17%的股份,从而成为该公司第三大股东。

分析人士认为,大众吸纳卡塔尔主权资金入股,主要是为解决收购保时捷带来的财务负担。

大众强调,一旦收购完成,将维持保时捷的独立性。

但与此同时,大众也开始替换保时捷的管理层。

作为消除债务之外的另一项收购条件,大众要求保时捷首席执行官文德林・魏魏金离开。

现年56岁的魏德金已经执掌保时捷16年,正是他领导保时捷于近年向大众发起收购战。

7月23日,与魏德金同时离职的还有财务总监霍尔格・黑特。

两人将分别获得5000万欧元和1250万欧元的离职补偿金。

魏德金黯然离开,大众监事会主席费迪南德皮耶希最为高兴。

有媒体称,大众收购保时捷,是皮耶希的个人胜利。

这位72岁的家族首领也不掩饰自己的汽车帝国梦:“大众保时捷合起来,具备了在国际汽车行业占据领先地位所需的一切要素。

”      恩怨已久      这场旷日持久的吞并与反吞并战争,表面上是保时捷大众两家汽车企业的商业行为,实际上背后是保时捷皮耶希两大家族的恩怨斗法。

其中的波折故事,绝不亚于家族恩怨外加离奇商战的影视精品。

外界所能了解的是,保时捷大众之间的斗争,归根结底是保时捷皮耶希两位表兄弟之间的斗争,是两个原本同源的家族为在先辈们创立的汽车王国中拥有更大权力而进行的争夺战。

保时捷家族当前掌门人沃尔夫冈・保时捷皮耶希家族掌门人费迪南德皮耶希本是表兄弟。

他们的祖父费迪南德保时捷汽车工业史上的重量级人物,他不仅具有超凡的设计才能,设计了多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车,比如风靡全球的经典车型甲壳虫,而且富有商业才能,创办了保时捷汽车公司

1951年,费迪南德保时捷去世,将保时捷的股权平分给儿子费里和女儿露易丝。

露易丝同意由费里来掌管保时捷,但她坚持要求,在费里退休的时候,她的儿子应当跟费里的儿子有同样的机会去争取执掌公司大权。

等到该家族第三代成长起来后,围绕保时捷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战也就拉开了帷幕。

露易丝的第三个儿子费迪南德皮耶希,从小就非常崇拜外祖父费迪南德保时捷,立志要继承祖父的衣钵。

进入保时捷公司后,费迪南德皮耶希凭着努力与个人才干,迅速成为最具实权的管理层之一。

但是皮耶希争强好胜的做派激怒了保时捷家族的成员,皮耶希与表兄为争夺控制权使保时捷公司的管理陷入混乱。

1971年,皮耶希被忍无可忍的舅舅费里“请出”保时捷

皮耶希也不是等闲之辈,他进入奥迪汽车公司继续自己的汽车事业。

随后一路高升,1993年皮耶希升任大众汽车CEO,并于2002年升任大众汽车监事会主席,将大众汽车的最高权力握在手中。

皮耶希逐渐掌控大众的同时,他也一直没忘争夺保时捷公司继承权的事,虽然其家族保时捷公司中的股份被削减至38%,但仍时刻关注着保时捷的一举一动。

保时捷费里最小儿子沃尔夫冈・保时捷的打理下,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跑车公司

每辆保时捷车的税前利润为21799欧元,几乎是排第二位的宝马车的9倍,而大众汽车的单车利润仅为332欧元

保时捷创始人费迪南德保时捷大众汽车倾注过很大心血,收购大众,也是保时捷家族几代人的共同梦想。

而且,保时捷家族也没忘怀皮耶希当年在保时捷的“所作所为”,一直怀有“报仇”的念头。

如果收购成功,既可以实现梦想,扩大保时捷家族汽车王国,也可以给皮耶希沉重一击。

自2005年收购大众20%股份后,保时捷一直试图控股大众汽车,但保时捷方面的屡次努力均遭到大众汽车的强烈抵制。

在2008年3月保时捷吞下大众集团51%的股份后,这桩汽车业“蛇吞象”的状况几成定局。

但随之而来的金融危机打乱了这一计划,也使得保时捷大众发起的长达数年的收购战发生了逆转。

保时捷受伤最深      从目前结果来看,皮耶希领导的大众汽车集团是这场斗争的大赢家,保时捷则由于策略不当、急于求成而元气大伤。

为了收购大众,保时捷公司孤注一掷,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

对于保时捷100多亿欧元的沉重债务,强硬的皮耶希最终还是将其剔除,并且开始替换保时捷的管理层。

盲目的收购战也对保时捷的业务造成不利影响,2008年,保时捷销售收入较上财年同期下降14%,仅为30亿欧元(约合39亿美元),汽车销售量则下降27%,为34000辆。

在中国,保时捷2008年尚保持很好的增长势头,在2007年基础上几乎翻倍增长。

但今年1—5月保时捷在中国共售出3174辆,同比增长仅3%,明显落后于其他高端品牌。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