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锻炼安全研究: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义

摘 要: 主要调查山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意外伤害事件现状,并探讨学生体育锻炼安全认知,研究结果如下:不同性别、是否受伤学生对于自我认知场地器材设备、体育教学风 险因子的认知,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身份的学生,对于自我认知体育教学风险 因子的认知,统计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对于场地器材设备风险因子的认知,统计结果有 显著性差异。

研究者依据统计结果分析,代表队学生因为需要练习以及参加比赛,使用场地 器材设备频繁,相对受伤几率较多,因此对场地器材设备的安全需求较为注意。

因此我们提 出建议,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安全做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减少学生运动伤害意外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体育锻炼;安全;意外伤害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3612(2011)11—0096—04   Research on the Safety of Physical Activities   CUI Li�li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014,Shandong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investigated the sports injury during physical exercise activities in ordinary colleges,and evaluated the understanding of physical activities safety in the eyes of students.It found that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 s observed for risk factor of self understanding,sports field and equipment,ph ysical exercise teaching for the subgroups of different sex and inj ury experience.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for risk fact or of self understanding and physical exercise teaching for th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Whil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observed for risk factor of sport field and equipment for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Based on the statistics,the researchers made analysis and found that the stud ent players in the college team needed exercises and participate in competitions ,and they had higher risks due to frequent use of field and equipment.Therefor e they are more cautious about the safety of field and equipment.The paper made recommendations based upon this study that we shall implement effe ctive secur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for physical exercise activities in ordina ry colleges so as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injury of the students during phys ical activities.   Key words: physical exercise activities;safety;accidental injury       学校体育锻炼存在的安全问题,一直潜藏在校园中,学校体育活动属于以身体活动为主 要形态的教育活动,这样的教育活动需要承受一定的风险。

学校的体育活动往往注重运动技 能的指导与竞赛的成绩,而忽略运动安全的重要性,这种原本可以防患的运动伤害事故,因 学生个人因素或体育教师的疏忽造成意外伤害的发生,如何降低与预防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 ,已经成为学校及相关部门的当务之急。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文献资料以自编的“ 体育锻炼安全认知问卷调查表”为调查工具,以山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为对象,随机抽出20 所高校,从一、二、三、四年级,每个年级随机抽样6个班,共480个班,每班随机抽样10人 ,计4 800个学生样本,问卷回收4 608份,回收率96%,剔除无效问卷,共计4 600份有效问 卷,利用统计软件SPSS11.5,以次数分配及百分比来描述样本的基本结构并做结果分析, 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安全认知以及调查发生运动伤害的原因。

1 概念的界定、分类及研究范围       1.1 安全 安全作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基本语词,在各种现代汉语辞书有着基本相同的解释。

但学术 界对安全的内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由于对安全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不同,或对安全研究的角 度不同,不同的学者对安全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

我们认为,安全是一种状态,即通过持续 的危险识别和安全管理过程,将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降低至并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或 其以下。

本研究的安全,指的是体育活动实施时,所有可能产生遭受运动伤害的潜在因素, 一方面是指在安全的状态下进行锻炼,即免于危险,没有恐惧;另一方面是指对体育锻炼安 全的维护,指保证体育锻炼的安全措施和安全机构。

1.2 体育活动 本研究所指的体育活动包括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校内举办的各项运动竞赛, 以及体育活动中所需的各项运动场地器材设备的维护、使用等。

根据我国学校体育实施方案 的规定,大学体育内容分为体育课、早操、课外活动运动比赛、体育表演、野外活动、健 康检查及疾病防治。

本研究的体育锻炼安全指的是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各项运动竞赛 及运动场地设备的使用方面,可能遭遇的安全问题。

2 学生体育锻炼安全认知情况调查       2.1 体育锻炼安全因子“自我认知认知情况 整体而言,体育活动时,越了解自己的体力状况或技术的水准,就越能避免运动伤害, 可知学生认为了解体力及技术的运动能力越好,就越能避免运动伤害

我们认为学生之间, 运动能力几乎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学生了解自己的运动能力对避免体育活动伤害的发生是 必要的。

� 由调查可知,山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认为体力的好坏并不是造成伤害的重要原因。

但是 ,在有些运动项目中,比如排球运动,在比赛过程中需要快速移动和跳跃能力,所以持久的 体力非常重要,体力不够容易因为疲倦产生运动伤害

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 体能的运动,体能差的人除非有相当程度的准备,否则不应参加太剧烈的运动

表1 体育锻炼安全因子“自我认知认知情况�重要性   标题非常不重要次数 %不重要次数 %普通次数 %重要次数 %非常重要次数 %1.了解自己运动能力0090.22906.31 59634.72 70558.82.过度自信1062.336881 50432.71 84940.277 316.83.体力好2214.81 03522.52 18547.591119.8 2485.44.了解身体状况180.4511.12074.51 45831.7 2 86662.35.运动专心00511.13868.41 840402 32350 .56.暖身活动230.5410.92946.41 43131.12 81 161.17.动作正确90.292254311.81 96042.61 99643.48.遵守运动规则90.2230.548310.51 840402 2 4548.89.运动服装320.71473.271315.51 77638.61 9324210.注意场地器材使用安全00280.64429.61 86340. 52 26749.3 我们认为对于生病、受伤或睡眠不足,甚至过度疲劳所引起的身体不 适,身体机能都会相对的下降,甚至熟练的动作也会做错误,因而发生运动伤害

学生知道 自己有生病或受伤情形,或心情不舒畅,情绪不稳定时,若再勉强运动,就比较容易造成运 动伤害,尤其是需要高度技巧性的运动,如器械运动,最容易因身心状况不佳或疲劳而造成 伤害

因此,学生运动时要随时注意个人的身体状态、体力条件及情绪情况。

� 研究显示,学生有九成以上认为活动以前确实做好暖身活动,就较能避免运动伤害

我 们认为热身运动是在进行主要活动之前,以比较轻的运动量来进行肢体的活动,为随后更激 烈的身体活动做准备,若未做热身运动以致肌肉僵硬,容易引起肌肉痉挛或肌肉拉伤等伤害

� 调查显示学生大都认同正确的基本动作,是避免运动伤害的因素。

我们认为体育是以大 肌肉的活动为方法,以运动技能学习为内容。

因此,若缺乏正确的动作示范与练习,用不当 的动作技术来从事运动,常会造成急性或慢性的运动伤害,例如,以错误的姿势来打网球, 就容易发生肘关节侧韧带的伤害学生不但未能享受到运动的乐趣反而先受到伤害,更谈不 上运动技能的学习。

� 我们认为,由于参与运动的人不遵守竞赛规则,不服从裁判,动作粗暴,故意违反体育 道德的行为,都是造成运动伤害的原因,特别是身体接触性的运动项目,例如:篮球、足球 、橄榄球等。

本研究显示学生期望教师除了运动基本动作的传授以外,对于运动规则的介绍 与灌输遵守运动规则的观念非常强烈。

由此可见,遵守竞赛规则与团队纪律是避免体育活动运动伤害的重要因素。

2.2 体育锻炼安全因子“场地器材设备”认知情况 本研究显示,学生认为场地器材安全维护,是避免运动伤害的因素:运动场地不平,有 碎石杂物,跑道太硬、过滑,运动器材年久失修,或安装不牢、位置不当,都可能引起运动 伤害(表2)。

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的设置,必须依据体育活动的专业需要而规划设置。

学校相 关人员若未事先以专业角度规划学校体育设施器材,就可能产生运动伤害

� 由调查发现,学生运动时对场地是否标准,是否合乎安全条件相当的重视,据我们观察 ,很多高校的室外篮球场为水泥地,表面粗糙,遇雨则部分区域非常湿滑,室外篮架水泥柱 距离端线不足一公尺,未装置保护垫,这些都是引发学生运动伤害的潜在危险因子之一,凹 凸不平的场地,很容易引起脚踝扭伤。

表2 体育锻炼安全因子“场地器材设备”认知情况�重要性   标题非常不重要次数 %不重要次数 %普通次数 %重要次数 %非常重要次数 %1.运动场地90.2320.72956.41 41230.72 582 622.运动器材维修与保养90.2320.749310.71 74838 2 31850.43.运动器材230.51162.51 03522.51 96442.7 1 46231.84.运动场地320.71242.71 07623.41 80839.3 1 56033.95.运动器材正确使用90.2370.84289.31 80839.3 2 31850.46.场地拥挤90.2511.155612.11 71637.32 26 849.37.运动场地安全标识180.41944.21 16825.41 6283 5.41 59234.68.场地符合安全标准90.2601.356612.31 90441.4 2 06144.89.设立警告标识90.2831.848310.51 472322 5 5355.5 由调查发现,有88.4%的被调查学生认为体育活动时,运动器材是否定期检修与保养重 要或非常重要。

运动器材使用时是否有危险性,例如,棒球手套、棒球棒、网球拍等,有74 .5%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和运动伤害有关,认为普通及无关的占25.5%,显示学生对于运动器 材 的好坏,例如:棒球手套线未穿牢而有漏洞等,或棒球棒握把胶带是否脱落等器材方面的维 修保养,相较于别的运动伤害因素,学生似乎比较不在意。

我们认为,运动器材的缺陷,如 网球拍握把尺寸太小,而又没缠握把带,若反手上旋球打太多时,是容易引起网球肘。

研究 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运动器材是否保持良好,和运动伤害有相当的关系。

体育活动时,运动器材是否正确使用,及了解器材的使用方法,是避免造成运动伤害的 重要原因。

另外,研究显示学生体育活动时对场地的分配非常在意。

我们认为体育教学情 境中不可测的变因多,活动时人的移动频繁,施教不易,有些空间宽广而学生掌控不易,有 些空间狭小学生人数众多,因而无法避免身体的接触,使学习者惊慌恐惧。

活动空间不够 ,场地太挤,容易因冲撞造成运动伤害,另外,学校体育场地的规划和建筑,是影响运动安 全的首要因素。

不良的动线,建筑材料未能依运动特性而设置等,将使学生从事体育活动受 伤的机会增高。

�学校运动场地是否标示安全注意事项,与别的运动伤害因素比较,学生对于安全标示, 不重视的比例较多,有87.5%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进行较危险体育活动时,如:棒垒球或 铅球等运动,应在周围设立警告标志。

我们认为任何危险性的运动场所皆应树立警告标示。

例如游泳池内禁止跳水、跑步,网球场禁止攀爬栏杆等。

安全管理规则的标示能促使学生有 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也较能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2.3 体育锻炼安全因子“体育教学”认知情况 �� 研究显示,有91.3%的被调查学生认为体育课时,体育教师是否了解学生疾病或外伤等 身体状况,是避免造成运动伤害的重要因素,学生希望体育老师应先了解受教者的身心状况 ,才较能避免运动伤害的发生。

我们认为体育教师不能疏忽学生过去的病例,尤其是气喘或 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 调查显示,有22.9%的被调查学生认为体育课时,体育教师过度要求超过学生的体能负 荷因而造成运动伤害,是体育课时产生运动伤害的重要原因。

我们认为运动过度是造成慢性 运动伤害的主要原因,常见于运动训练量过于沉重,特别是身体局部负荷量过大,例如蛙跳 、跨步跳、负重跳等使得腿部负荷过重,超过其承受能力,因而引起膝关节细微伤害,日积 月累形成肌腱炎。

�表3 体育锻炼安全因子“体育教学”认知情况表�重要性   标题非常不重要次数 %不重要次数 %普通次数 %重要次数 %非常重要次数 %1.教师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90.2230.536881 61035 2 59056.32.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热身00731.667214.62 07045 1 78538.83.过度要求学生的体能负荷1202.63046.61 05322.91 6 6036.11 46331.84.教师充分指导学生运动320.71473.21 21026.31 96 942.81 242275.教师制止学生的违规动作90.2511.172215.71 78938.92 02944.16.教师全程在场督导2214.858412.72 11145.91 21526.446910.27.掌握全班动态及学生人数40.92625.71 33028.91 716 37.31 25127.28.向学生说明器材的使用90.21473.295220.71 937 42.11 55533.89.教师检查学生运动器材90.2831.81 14124.81 854 40.31 51332.910. 检查学生运动场地00641.465814.31 89141. 11 98743.211.教师妥善分配场地器材511.1741.652411.42 00543.61 94642.312.告知学生安全注意事项00551.261713.42 07945 .21 84940.213.讲解运动技巧及注意事项90.2831.880517.52 08845.41 61535.114.把握第一时间处理受伤000023051 35729.53 01365.515.教授学生伤害急救的方法00641.494320.51 8083 9.31 78538.816.体育竞赛时的医护措施90.2180.43968.61 2422 72 93563.8 我们认为对于动作生 疏的学生应确实指导练习,初学者应有保护措施,以网球运动来说,若仅以手肘为支点来进 行反拍击球,日积月累就会引起网球肘,另外,有83%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对于学生违规动 作的制止是必要的,有意的犯规动作,都可能造成运动伤害

我们认为运动技术的学习需要 体育专业人员来指导,对于学生违规的动作应立即制止,并教导正确的动作,是体育老师重 要的责任。

另外,教师正确带领学生做热身运动也是必要的程序,激烈运动前让身体肌肉充 分活动开来,比较能发挥运动效率,也能避免运动伤害的发生。

准备动作的实施,有助于人 体进入运动的状态,减少伤害的发生,热身不足的情形下,肌肉还很僵硬,很可能发生拉伤 或抽筋。

� 调查显示,体育教师全程在场督导学生和造成运动伤害的关联,认为重要或非常重要的 仅占36.6%,显示运动伤害的发生与否,学生不认为老师在场督导就会避免。

我们认为体育 教师指导学生从事运动,要随时注意学生的身心状况,发现身心状况不佳时,应劝告停止运 动或休息,或避免太激烈的运动

另有64.5%被调查学生认为体育课时,体育教师是否掌握 全班人员动态及学生人数,对避免运动伤害发生是非常重要或重要的。

我们认为体育课时, 全程在场督导是体育教师责无旁贷的事,发现学生粗暴动作或意外事件等能够立即处理,避 免衍生出许多意外事件或产生教师的法律责任问题。

运动器材是否安全,需要体育教师做专业的判断,已损坏或危险的运动器材,不宜交由 学生使用,否则影响运动的发挥也可能造成学生运动伤害

还有84.3%的被调查学生认为 体育课时,体育教师先检视学生使用的运动场地是否安全,是避免运动伤害的重要原因。

我 们认为教师若未能在课前先检视场地,未能给学生必要的警示语,都可能造成上课意外伤害 事件。

� 有85.9%的受试学生认为体育课时,体育教师若能妥善分配场地器材,则可有效避免造 成运动伤害

有些运动场地如游泳池或体育馆等,由于上课人数众多,学生快速移动,空间 不足发生身体接触的机率大增;有些运动器材不足,学生争夺器材事情时有所闻,因此我们 建议,场地器材在上体育课时,教师应妥善分配,场地不足可分组教学,器材不够如何轮流 使用等,都是教师上课时必须注意的。

� 研究显示,体育教师告知学生运动安全注意事项,是避免造成运动伤害的原因。

我们建 议体育教师在上课时必须要时时提醒学生,有些运动有某种程度的危险性,体育教师均应给 予教育,否则学生可能因无所警惕,而造成运动伤害学生也能学习正确的运动知识。

� 有78.2%的被调查学生希望体育教师应教授学生运动伤害急救的方法,有95%的受试 学 生认为受伤后第一时间的把握处理得宜,确能减轻运动伤害

我们认为学生发生运动意外时 ,体育教师的处理方式格外重要,特别是急救、通报及送医能力抢先在第一时间,给予受伤 学生最适当的处理及照顾。

体育教师应具备急救的知识及专业能力,并加强学生对重大运动 伤害意外事件应变与处理能力,当意外发生时,让受伤学生可以得到最佳照顾。

� 学校应有完善的医护措施与规划,90.8%的学生认为有其必要。

我们认为,学校若能 有 完善的医护措施并确实执行,应能将学校运动伤害的程度减至最低。

对学校而言,一般均设 有保健室,对于轻微外伤的处理,学校医疗人员游刃有余,但对必须紧急处理的意外事件, 常因器材或医护人员能力不足,丧失第一时间急救时机,建立紧急医疗系统或与邻近医疗系 统建立医疗网,实属应重视的问题。

我们根据调查结果认为,体育竞赛时学生对于设置医疗 站相当的重视,对于在运动伤害事件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尤其是急救、通报及送医等能力及 医疗器材的准备等需求最为迫切。

3 建 议       3.1 “自我认知”方面的建议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要提高学习效果并能提高体育锻炼安全意识,我们 建议学生必须有衡量下列安全措施的观念,并落实去做到:每位学生必须建立自己体适能及 病史档案,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与特质,对于身体状况较为特殊,例如心脏病、气喘、 过于肥胖或体能太差等学生,应该主动提供资料给老师,以便可以与老师共同防止意外事件 的发生;每位学生必须养成运动习惯,以增进个人体适能及运动技术水准,才能减低运动伤 害发生率;学生在身体状况欠佳或疾病时,在上课前,必须主动报告体育教师,提供教师运 动教学的参考,避免给学生过度的要求;学生必须养成遵守运动规则的习惯,竞赛过程中要 有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的安全观念,避免为求胜利,不择手段,造成运动伤害发生;大学 生好胜心强,学习运动技术时,必须遵守老师的指导程序,不可忽略自身的安全,做超过本 身的能力动作或运动强度,或擅自尝试不熟练或有危险的动作,引起运动伤害事件发生。

3.2 “场地器材设备”方面的建议 我们建议各高校必须做好下列事项:每学期全面检查学校运动场地器材、设备,发现 有危险因子,立即改善;每月必须定期检查及维修运动场地器材与设备,将检查及维修结 果公布周知,让使用者有所了解,加强管理有效掌控运动的风险因子,例如:篮球架的柱子 加防撞垫、排球场及足球场地面整平等,排除危险因子;体育教师应随时注意有缺陷的场地器材,例如裂开的棒球手套,场地上的坑洞等,发现问题须立即向学校提出维修或销毁建 议,并追踪维修情形;学校应对可能造成运动伤害的危险区域,标示警告标志,例如:游泳 池深水区及池畔防滑的警告标志以及棒球打击危险区域的警告标志等;明确分配各种运动设 施的维护人员,并定期公布检查的时间及人员;公告各种运动场地设施正确使用方法及使用 者应该注意事项;定期更新体育器材,尤其是具有危险性的棒球用具、网球拍以及学生常因 灌篮而折损率高的篮圈等。

3.3 “体育教学“方面的建议 体育教师主导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依据研究结果发现,每位体育教师都应有安全管理 的认知,才能减少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但体育教学内容极为广泛,我们仅就高校体育教学 的特征提出以下建议:课前,体育教师,可以先与学校健康中心及指导员联系,事先了解学 生的身体特征状况,教师为每位学生建立体质状况档案,熟知并记录每一位同学的个人健康 状况,依据特殊学生个别体质,当时的场地状况、天气状况等,调整授课计划及教学内容, 以安全为最高考虑;上课时,检查器材设备,要求学生确实做好热身运动,并告知学生运动 中可能的危险,妥善分配场地器材,根据学生能力适度分组。

监督学生遵守规定和强化学 生依规则进行活动的观念,遇违规动作立即制止,全程督导班级活动,即使有紧急事件发生 ,也不可以放任学生不管,如果确实必须离开,离开前必须找同事代为管理,掌握正确的运 动伤害处理程序,例如,急救骨折时必须的固定、冰敷或做心肺复苏术。

课后,观察学生运 动后的身体状况,确实清查学生人数,清点器材及检查设备,检讨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成效 ,检视学生体能负荷量,对学生身体状况做追踪,以便适时调整下一节课的教学计划及内容。

3.4 拟定体育锻炼安全管理计划的建议 普通高校在面对学生体育活动体育课、运动会,班际球赛及校际竞赛等,针对活动的 性质不同,采取的实施策略建议如下:学生参加校内或校外的活动,除现行的学生平安保险 外必须增加意外保险,以转移风险;每学期必须办理体育教师安全知识学习,例如:心肺复 苏术、水上救生、教学心得发表会,及如何加强体育活动的秩序管理等降低风险的措施;游 泳池在假日及课余时间,没有聘请合格救生员时,不应开放以保证安全体育课上课或代课 ,必须以合格体育教师任教,减少运动意外的发生。

�   参考文献:      [1] 刘红,石岩.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理论与方法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 9,30(4):94—98.   [2] 石岩,侯婵莉.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J].体育科学,200 8,28(10):66—73.   [3] 张华,李建英,刘生杰.山西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活动风险因素分析[J].忻州师范 学院学报,2009,25(5):46—48.   [4] 王苗,石岩.小学生体育活动安全问题与风险防范理论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 6,27(6):36—40.         投稿日期:2010—09—14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学校体育与社区体 育教育一体化研究”(编号:DLA080209)。

通讯作者:张志勇。

作者简介:崔丽丽,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