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疼痛的评估及护理干预_早产儿早期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037—02      随着新生儿学的发展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及其生活质量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而疼痛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已有人建议将其作为第五生命体征[1]。

国际疼痛协会在2001年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伴有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的情绪体验,属于主观性感觉,无交流能力却不能否定一个个体有疼痛体验和需要适当缓解疼痛的可能性”。

所以,即使新生儿早产儿没有交流能力,可他们的疼痛仍然需要足够的重视及处理,尤其是早产儿,对疼痛更敏感,所以更应得到照顾[2]。

1早产儿疼痛的来源      早产儿住院时间长,接受侵入性操作多,如采血,静脉穿刺,气管插管,留置胃管等,这些操作都可以导致比较严重的疼痛

另外,环境也可影响,如不当的光线,噪音等都与疼痛密切相关。

对于早产儿,即使是体位更换,查体,换尿布等,都能引发疼痛

2疼痛早产儿的影响      2.1近期不良影响。

早产儿在住院时间内会受到反复的疼痛刺激,反复的刺激可使疼痛外周感受器敏感化,导致痛觉过敏反应,因此即使是更换尿布,查体等都会被认为是疼痛刺激,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如心率增快,血压增高,颅内压增高,血氧饱和度下降,还可引起脑血流的变化,导致灌注再损伤,甚至诱发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3]。

另外,疼痛刺激还可以促进儿茶酚胺、生长激素等的释放,造成高血糖状态,使血糖波动,免疫力下降,代谢性酸中毒,还可影响睡眠和食欲。

2.2远期不良影响:早产儿经历的反复疼痛刺激可引起痛觉的改变,慢性疼痛综合症和躯体不适,并有可能导致儿童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认知行为障碍和适应能力差等问题。

对于早产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治疗天数与成长后日常生活中疼痛程度呈正相关。

因此说明,早产儿能够潜意识记忆早期的疼痛经历,反复的疼痛刺激会改变其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降低疼痛阈值,并影响他们将来对疼痛的行为反应,与成年发生神经症状或心理障碍疾病有直接关系[4]。

3早产儿疼痛评估      新生儿疼痛可以表现为哭闹、面部表情的改变,肢体活动等,但早产儿很少哭,尤其是极低及超低体重儿,即使受到强烈的疼痛刺激,哭闹的时间也持续很短暂。

因此,哭声并不是反应早产儿疼痛的有效评估指标,需要结合生理表现,通过专用的早产儿疼痛评估工具。

3.1早产儿疼痛评分(PrematureInfantPain,PIPP),这是一项多维的评估工具,由加拿大Toronto和McGill大学制定,用于评估早产儿和足月儿急性疼痛评估

由3个行为指标:皱眉,挤眼,鼻唇沟;2个生理指标:心率,血氧饱和度;2个相关指标:行为状态,孕周,共7个指标组成。

见表1。

PIPP的总分为7项之和,最低为0分,最高为21分,分值大于12分即表示有疼痛的存在。

3.2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eonatalFacialCodingSystem,NFCS):NFCS由加拿大BritishColumbia儿童医院和大学制定,用于评估早产儿新生儿疼痛,为最可靠有效的新生儿疼痛评估方法。

NFCS有10项指标,包括皱眉,挤眼,鼻唇沟加深,张口,嘴垂直伸展,嘴水平伸展,舌呈杯状,下颌颤动,嘴呈“O”形,伸舌(伸舌只用于评估早产儿)。

每项1分,总分为10分(足月儿为9分),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为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

国外研究者在不同的评估工具之间进行过对照研究,发现NFCS和NIPS用于早产儿疼痛评估时都很敏感,且NFCS优于NIPS[5]。

4护理干预措施      4.1提高护理人员新生儿疼痛的认识:加强培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早产儿疼痛的认识,因为护理人员患儿疼痛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对患儿疼痛护理质量。

因此,帮助护理人员树立积极处理新生儿疼痛的态度,积极进行疼痛控制,从而更好地帮助早产儿应对疼痛,使患儿的机体和心理创伤减少到最小,改善患儿预后。

4.2营造舒适的环境:护理人员应尽量为早产儿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6]。

降低环境的噪音水平,说话轻柔,各种仪器设备的音量应控制在较低水平,并且及时回应各种仪器的报警。

各种操作轻柔,并尽量集中进行。

光线不能过强,早产儿暖箱可以适当遮档,营造一个类似子宫内的幽暗环境。

在晚上时应尽量调暗,以保证早产儿的睡眠。

这些措施虽然不能直接减轻疼痛,但可以减轻压力水平,减少能量消耗,使早产儿能更好的应付疼痛,避免与疼痛协同而加重疼痛

4.3舒适的体位   4.3.1使早产儿处于放松的体位:“便利蜷曲”是指当婴儿侧卧、仰卧或俯卧时,四肢中线屈曲位且呈放松状态的一种舒适体位,屈曲体位可同时对本体感觉、温度和触觉感觉系统予柔和的刺激,是一种有效的疼痛干预方法。

阎光霞等的研究证实俯卧位进行足跟采血比仰卧位能减轻疼痛[7—8]。

4.3.2鸟巢护理:即使用襁褓或棉布做成的被子包裹早产儿,使其提高安全感,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使疼痛减轻[9—10]。

4.3.3袋鼠式护理:是指早产儿的母(父)亲,以类似袋鼠、无尾熊等有袋动物照顾幼儿的方式,将早产儿直立式地贴在母(父)亲的胸口,提供他们所需的温暖及安全感。

多种研究已证实袋鼠式护理能够减轻新生儿疼痛[11]。

4.4抚触和音乐疗法。

通过抚触,可刺激新生儿前庭、运动感觉系统,调节行为状态,减少应激行为,使新生儿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使疼痛缓解[12]。

同时,对有疼痛反应的患儿给予听轻柔的音乐,患儿疼痛反应可明显的降低。

4.5非营养性吸吮(NNS)+口服蔗糖或葡萄糖。

非营养性吸吮能通过刺激口腔触觉受体,提高疼痛阈值,并能促进5—羟色胺的释放,从而产生镇痛效果。

[13—16]由于NNS操作简单,适用于NICU中各种操作性疼痛的预防和治疗。

口服蔗糖或葡萄糖也是NICU比较常用的非药物镇痛方法,但在使用时应评估早产儿的病情,若病情危重,考虑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禁用[17—18]。

4.6其他:在致痛性的操作前,可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如安定或鲁米钠静脉推注,必要时可以用阿片类或非固醇类镇痛剂,但要注意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19]。

另外,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疼痛,如液体渗漏等,及时予以处理。

对于需静脉营养较长时间的早产儿,可考虑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以减少反复的穿刺[20]。

5讨论      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住院周期长,经历的疼痛刺激多,而疼痛引起的近远期影响严重,直接影响着他的生存率及今后的生存质量。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早产儿疼痛的管理,早期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尽可能的减少疼痛早产儿引起的伤害。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