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是什么歌 80后,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

青春如同奔流江河”,这是网络一夜爆红的电影短片《老男孩》的一句歌词,褪尽乳臭,迈入成年的80后们,纵使回首怅然缅怀,也只能看着青春如同那奔流江河水,一去不复返了。

80后们,也许还在青涩与成熟中留恋摇摆,但同时,肩上已经负担起社会的、家庭的、个人的更多责任与期待。

GRACE本期采访到二位正在为事业而努力着的80后,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我们自己,也梦想未来。

张里 不觉得年龄是弱点   张里 成都亨得利钟表眼镜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经理       “亨得利”始创于1872年,是一家具有百年以上历史、位于成都繁华春熙路的老店

可谓是西部最有影响力的钟表之家。

张里是这家百年老店的副总经理,身为家族公司的第二代执掌人,和老店沉郁深厚的历史背景不同,虽然给人处事稳重,踏实谦虚的印象,但看似随意却精心打理过、酷似陈奕迅的小潮卷发还是泄露了他80后的年龄。

没有像太多其他的富二代有着自己理想和家族利益的矛盾冲突,从加拿大留学回国,他自己先是去了浪琴表市场部埋头做了三年,之后回来,开始为自己家里的公司做事,一切顺利成章,又水到渠成。

“入到表这行,是必然。

因为家里是做表的,以前只是觉得表仅仅是记时器,没有上升到奢侈品牌这个高度。

回国后,在上海呆了三年,入到这个行业(在浪琴工作)逐渐了解到这个行业的运作,特别是手表品牌在国内的销售模式,推广模式,有这样一个机会,对手表开始有全面的了解。

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开始思考和产生一些新的想法,比如操作方法,推广方式,可以运用一些新的模式到这个行业来,表的意义对我开始变得不同。

”   回来一年多,因为有着在品牌工作的经验,熟知品牌操作手法也擅长和媒体打交道,张里很快和品牌以及媒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互动。

亨得利品牌的每次活动上,都看得到他工作的身影。

和明星们剪彩拍照很媒体谈笑风声接受访问,在看似风光的活动背后,他也是如普通员工一样按时工作,默默付出。

“每天也是按时上班,早上给品牌发邮件回邮件打电话到中午,吃个简单的午餐,下午开始巡店,处理店上的事务,处理解决好问题,再回到办公室。

”因为亨得利代理的品牌很多,除了工作日,周末也会有品牌的人到访,周末的大多数时光,张里基本都是和他们在一起,“为了工作上的事情,沟通、协调等等,周末也就这样过了。

”身为一个貌似比同龄顺遂很多的80后,张里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过着安稳恣意的闲散生活,反而,肩上更比同龄人多了一份踏实,责任和付出。

GRACE 对话 张里   “亨得利是个老店,是否在工作中遇到旧制度或者是旧思想的阻碍?”   阻碍倒不会,会有沟通上的一些问题吧。

可能是因为年纪轻,老的员工在你对公司出谋划策时,大多凭经验来判断你。

因此,可能前期会有个证明自己的过程。

通过身体力行地去做一些事情,成功了,他们就会认同你。

你觉得年龄会为工作带来一些不便吗?特别是面对“盛气凌人”的大品牌,是否感觉一些压力?   这个倒不会,工作上接触的品牌的人其实年纪都差不多吧,也因为在品牌做过,没有觉得年龄是弱点。

自己的事业ICON吗?   没有特别的一个人。

有时候看一个报道,会觉得这个人某方面不错。

成功的方面有很多,每个人都有他可欣赏之处,对于我自己来说,就是吸收和借鉴不同的人身上的不同特质吧。

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确实没有太想过。

现在的全部精力还是放在事业上吧。

如果通过我的努力做一件事情成功了或者是推广一个品牌做得很好,那种满足感应该是很理想的。

可能我目前的理想,就是我们公司未来的理想吧,我在这里,能见证它的成功,能让我走出去会因为它而收到人的尊重,让我为它而骄傲。

郭京京   公司就是一个大游戏    卜鲁格林室内设计有限公司 总经理      第一次见郭京京的人,都以为他是70后。

这样的印象,对女人是灾难,于男人,倒未必是坏事。

独立创业,现经营着一间日益成熟的合资设计公司,熟悉的人叫他“京京”,工作伙伴称呼他“郭总”,2个称呼,契合他80后的年龄和少年老成的职业身份。

因为父亲和日本有比较多的贸易往来,高中就被送到日本留学,后又考上日本私立理工最好的立命馆大学,学经济管理。

郭京京说,自己一开始没有想学管理,一心想考东京艺术大学,但是东艺大还要考专业知识,这个对当时的他来说很难的。

他个人最想学的是,个人形象设计,但是即便是国外也没有这样的专门的专业。

没有自己想学的专业,更不愿意去立命馆读书,恰好这个时候,一个同学鼓动他去新西兰,想了想,抱着日后要“国际化”的决心,便义无返顾地去了新西兰卑斯省理工大学读了设计

毕业后,很顺利地找到加拿大一家大的设计公司工作二年,做到一个小头目,郭京京却又开始无聊了,当时收到深圳一家大设计公司的邀请,便决定回国看看。

去了深圳, “深圳的人眼神很恐怖”,郭京京这样表达深圳给他感觉,也回了成都,比较了两地,郭京京萌生了回来自己公司的念头。

经人介绍和本地的一个设计师认识并一拍即合,决定一起做公司

为了有强大的支持,郭京京回加拿大把自己的老师,一位在加拿大业内颇有声誉的设计师也给拉了进来。

和合伙的设计师经过一年的合作,因为背景和理念的不同,最终分道扬镳,如今,郭京京独立带领着一个年轻团队,向着理想前进。

目前,公司运转不错,业绩蒸蒸日上,已过了创业前期的“饥饿”时代。

郭京京应该是比同龄人幸运很多的人,有设计理想,也正在往自己理想道路认真前行,未来不可知,但奋斗的过程一定是快乐的。

GRACE 对话 郭京京      你如何看待创业?   我觉得公司就是玩,就是一个大游戏。

跟打游戏一样,过关了很好,GAME OVER就 GAME OVER,重点是有事做,而且做的愉快,乐在其中。

目前最大困惑的什么?   其他倒没什么,只是我们团队相对年轻,80后居多。

我感觉80后的工作能力和70后有很大的区别,必须承认。

80后只愿意去做他们认为开心的事情,而不愿去忍受和承受他们不喜欢做的事情,这会对创业中的公司造成压力。

大多80后有幻想,没有梦想。

你的理想是什么?   做设计就是我的理想吧。

希望公司能在行业里树立好的形象和口碑,而不是像国外的某些人来中国,抱着不负责的掘金的态度来骗取中国人的钱。

如果从延续公司的角度来讲,我希望我们能做专门的设计学校,培养设计人才,这也是对人才的储备。

如果不做公司了,我就去学开飞机。

我有单引擎飞机的驾照,这和做公司不能比,成就感没那么大,但是好玩。

四十岁到五十岁,我就去做慈善。

我的慈善不对人,我做生态保护,我的慈善是对这个世界的环境去做,做十年慈善。

五十岁后,就去研究一个东西,一直到老。

我认识一个老先生就是这样,我觉得他活地很纯粹很舒服。

人到了五十岁后,不应该再收世俗的影响,努力去研究一些东西,为这个世界解决一些问题,带来改变,这个很了不起。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