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读写联动”进行习作教学实施策略

摘要: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很重要,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方式有很多,“读写联动”就是一种有效方式,教师若能把握“读写联动习作训练方式,遵循“读写联动”使用原则,运用“读写联动”使用方法,就能为学生习作训练找到一种新思路。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读写结合;习作;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以来,“读写联动课堂教学方式进一步得到了丰富、完善和发展。

运用“读写联动”的方式训练学生习作能力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这种新的教学形式与传统的习作教学形式相比,既激发了学生习作兴趣,改变传统习作形式,同时也把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中体会、领悟到的作家的写作方法,及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这一活动使学生参与习作活动的广度和参与活动时的状态实现质的飞跃,学生习作兴趣大增,教师习作指导性强,为习作教学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径。

下面笔者就谈谈运用“读写联动”进行习作教学实施的策略。

一、“读写联动课堂教学的内涵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

”[1]“读写联动课堂教学探索的读写整合的思路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领悟课文中的语言运用技巧,进而通过模仿、借鉴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通常情况下,许多人认为“读写联动”就是“读写结合”的翻版,其实不然。

读写联动”是对“读写结合”训练内容和训练形式的丰富和完善,其可操作性、实效性更强。

读写联动”采用“以读代讲”的朗读形式让学生领悟课文写作方法,这里所说的“以读代讲”,指的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写作方法的形式是“读”的方式,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写作上的特点;在引导学生仿写课文手法时,注重培养学生想象画面、描述画面能力培养,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学生在描述画面过程中语言逻辑、语言表达技巧;在修改习作上运用“读”的方式促进学生习作修改,也就是朗读习作发现问题后修改,再朗读发现问题后再修改

二、读写结合课堂教学遵循的原则   (一)依据课标要求确定习作目标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提出的要求是:“观察周围世界,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语句通顺;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   (二)有步骤地逐项训练习作目标   在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读写联动”课型中的读写训练点有计划地逐项落实课标中的各项习作要求。

为了使训练更有实效,教师可将这些要求“把内容写清楚,能用上自己积累的语言,能修改明显错误词句,能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能分段表述,语句通顺,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分别作为训练目标,逐项开展训练

(三)领悟课文方法找准“联动点”   “联动点”,就是“读写联动”课上要学生模仿借鉴课文中的某种典型的写作方法,如《变色龙》一文,教师引导学生读懂悟透作者为了塑造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沙皇警察形象,主要采用的是对比写作方法,同时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进行辅助描写。

那么这节课“读写联动”的训练点就是训练学生学习对比写作手法。

三、读写结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一)领悟写法   古人说: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课文读熟了,写作方法技巧会自然领悟,比如:引导学生朗读《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语段“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段落的结构特点,学生就会发现这段文字连句成段在结构上特点是“总分”结构。

(二)专项训练   习作训练应按照课标中的习作要求,逐项训练,如可以从拟题、开头、结尾、选材、过渡,详写、略写等方面进行,这样的训练可以集中精力,将某一项内容训练到位。

一个专项仿写训练结束后,再进行第二个专项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综合习作能力。

(三)评价修改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

好文章不是一挥而就的,而是经过作者反复酝酿、构思、修改出来的。

读写联动”课型中的习作修改通常按照下面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是展示作品。

展示前,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对展示作品的关注点,即本课习作训练点;展示?r,可利用投影仪进行展示,有利于全班同学观察作品。

第二步是互相点评。

学生评价彼此作品,观点要有理有据,以理服人,这个理就是本课习作训练点要求。

学生依据这些要求点评展示作品,指出其优缺点,提出修改意见。

第三步是依法修改

修改的方法就是习作时的要求,学生修改习作在接受同学的意见时,还要依据课标中的要求进行修改,这样的修改就有理有据。

第四步是提升有法。

学生自己修改习作,能力只能达到一定高度,这时需要教师展示自己的下水文,对学生习作方法技巧进行再一次的引领提升,这样学生习作能力就会再一次得到提升。

习作教学贵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使学生领悟课文写作方法,找到语言运用规律;习作点评、修改,贵在引导学生读改结合、读改相互促进。

习作的点评、修改始终离不开教师的核心指导作用。

只要教师指导有法、持之以恒坚持训练,定会使学生习作水平日益提高,日臻佳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2.   [2] 沈卫东.刍议“读写联动”式课堂实施策略[J].考试(教研版). 2007(11):79—81.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