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地域文化课程开发建设的调研

摘 要: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地方院校课程建设逐渐向地方特色发展,开设地域文化课程,让学生了解传承当地的风土人情等区域文化遗存,如今备受地方院校关注。本文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为调查对象,对地域文化课程建设的必要性,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开展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地域文化;。

一、调查说明。

(一)调查背景。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由于地域环境影响,各个地域都有其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地方院校根植于当地文化的沃土中,它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烙印,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理想追求。研究地域文化课程开发建设符合文化强国的时代精神,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当地文化认同,丰富地方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而当前关于高职院校地域文化课程开发的研究范围较窄,成果较少,本课题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途径对高职院校地域文化课程开发现状进行调研,梳理经验和问题,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对地域文化课程体系构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高职院校地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师资培养以及课程教学策略。

(二)调查内容。

本研究从大学生地域文化的需求和兴趣、“武汉文化课程教学现状、学生感兴趣的地域文化内容、学生愿意接受的地域文化教学模式等四个方面,对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探索高职院校地域文化课程体的开发策略。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研利用问卷星软件设计电子问卷,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

(四)调查对象。

湖北省武汉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调查对象详情如表1所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地域文化课堂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学生武汉文化了解不多,71.81%的大学生表示需要学习地域文化,有84.37%的学生表示对地域文化有兴趣,其中有17.86%的学生表示对地域文化兴趣浓厚。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需要学习地域文化,且对地域文化感兴趣,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愿意去学习地域文化课程,而目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所开设的“武汉文化”这一门选修课并不能满足学生地域文化知识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武汉文化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开发建设更多的关于地域文化的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地域文化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因种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地域文化教师力量相对薄弱,在对78所高职院校的86名教师调查结果显示,37.21%的教师认为地域文化教学师资薄弱,15.12%的教师认为师资匮乏,20.93%的教师说不清楚,只有26.74%的教师认为“师资充足”。目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6034名学生,仅仅开设了武汉文化这一门公共选修课,因师资力量等限制,每学年选修“武汉文化”这一门课程学生仅有17.95%。

(三)地域文化教材内容不符学生兴趣。

目前所开设的地域文化课堂往往是学校按照人才培养计划去安排教材,并没有针对学生兴趣点去开发地域文化教材。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及学生地域文化哪些方面感兴趣时,饮食文化所占比最高,达到87.97%,其次是风景名胜,占83.78%。另外社会风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学艺术依次排后,排名最后一位的是体育活动,占比37.86%。由此可以看出,多数同学愿意了解学习精神文化,而且最感兴趣的是饮食文化、风景名胜、社会风俗等特色文化

(四)地域文化教学模式需要改进。

地域文化教学限于教室,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显然不适合现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在问及学生认为最好的教学模式是哪一种时,43.32%的学生选择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问及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哪一种时,45.89%的学生选择参与社会文化实践活动。由此可见,在教学模式和方式上,学生更倾向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更愿意走出课堂,亲身参与社会文化社会实践活动。

三、调查结论。

通过各项调查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高校开设地域文化课程,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很有必要,也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意愿,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还能通过对地域文化的宣传,让更多的地方文化、物质与精神遗产得到延续传承。同时在课程开发中也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上注重创新,采用学生偏爱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教学不局限于课堂,采用多元的教学形式,注重社会实践活动教学

四、对策及建议。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地方院校开设地域文化课程有其必要性,地域文化课程的开设与设置,对地方院校而言,既是对国家课程体系的充实与完善,也是突显自身办学特色的有效方法,然而我国高校长期以来以共性化的国家課程设置为主,近年来地方特色等个性化课程虽然逐渐引起重视,但其研究依然不够深入,因此,地域文化课程开发有待人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地域文化课程开发中,教师是主体,地域文化资源是客体,因此课程开发与这两方面息息相关,本文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为例,结合武汉及湖北地方文化实际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如下课程开发策略及建议。

(一)重视文化宣传,争取各方力量的帮助。

地域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营造高职院校良好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加深学生对该地域的认同和喜欢。调查数据显示,71.81%的大学生表示需要学习地域文化,有84.37%的学生表示对地域文化有兴趣,高职院校开设地域文化课程非常有必要,应该争取多方力量共同建设地域文化课程

(二)集结教师力量,打造精湛的地域文化师资。

教师课程开发建设与实施的主导力量,教师能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教育教学的质量效果好坏。地域文化课程开发与建设需要一支文化素养高、执行能力强、教研能力精的师资队伍。地域文化包罗万象,高职院校不可能在短时间打造一支专业、精干、高效的教师队伍,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地域文化教学宣传,提高教师地域文化开发意识,鼓励教师参与地域文化课程建设,初步形成一个从事地域文化教研的师资团队。第二,聘请其他高校、研究机构、文化单位、行业企业的等具备相关背景的专家学者,担任主讲老师。第三,定期加强对教师进行地域文化培训,鼓励教师实地参观体验学习,帮助其快速成长。第四,定期开展教师教学研讨会,针对课堂教学遇到的重难点,进行互动交流,改进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三)把握文化精髓,编写特色的地域文化教材。

教材是课程开发建设的基础,是教师进行地域文化教学的物质载体。调查数据显示,当问及学生地域文化哪些内容感兴趣时,饮食文化占比最高,达到87.97%,其次是风景名胜,占83.78%,另外社会风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学艺术依次排后,所占比例均占60%左右。在开发地域文化课程过程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饮食文化、风景名胜、社会风俗等特色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学校可以邀请地域文化专家学者联合研发地域文化的教材。

(四)注重社会实践,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例如,依托地域文化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文化社团,组织地域文化活動,使学生能够从课外实践活动中加强对地域文化的认知和体验。虽然目前有很多公选课是大班教学,实现不了所有的课程都在课堂之外,但是在课程实施方案中,可以适当设置某一章节教学内容是社会文化实践活动,如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让学生能够在参观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先烈们的革命精神。

高职院校应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借助网络课程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课堂和网上课堂进行有机结合,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符合信息化时代下成长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地域文化课堂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讲座、听播客等形式完成知识的线上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线下课堂则进行师生互动、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

参考文献:

[1]姜珍婷.地方院校地域文化课程开发策略: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8,35(5):45—49.

[2]马雪艳,李克林.地域文化视野下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8):212—214.

[3]蒋丽云.地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课程的探索:以东莞市莞邑文化为例[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80—84.

[4]毛丽蓉.安徽地域文化融人大学语文课程的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12,14(6):118—120.

作者简介:肖飞(1984—),女,汉族,湖北宜昌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