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城区满族特色餐饮开发调研报告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四平城区满族特色餐饮开发情况的现状进行研究,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对城区中的两家满族特色餐厅进行实地调查,把对两家餐厅经营现状的调查作为案例,并且剖析了特色餐饮旅游发展中的价值所在,力图发现餐厅满族餐饮文化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意在为满族特色饮食文化的继承和特色餐饮的更好发展提出总体性建议,使满族特色文化更好的为四平城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提供有利价值。

下载论文网 /3/view—13035492.htm  【关键词】满族特色食品;旅游资源开发   一、满族特色餐饮旅游开发中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旅游是集吃、穿、娱等为一体的活动,其中吃居于首位,可见饮食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不仅为了解决饥饿,更是为了品尝一地,一族,一国的饮食风味。

饮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品尝美食可以得到口感上的满足,也可以对食品的烹饪技术,器具,色彩,进食方式进行体验与欣赏。

从而在精神和感官上得满足,即使离开旅游地,也会久久难忘。

饮食文化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情况,若使饮食文化脱离旅游业,或旅游业脱离饮食文化,无论对自身的发展或是其他产业的发展都会起到相当大的制约作用。

总之,饮食文化旅游文化是分不开的,他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一个地区特点与民俗风情的体现。

二、四平城区满族特色餐饮开发现状   素以“三代皇后故里”之称的吉林省四平市,是满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满族传统文化自然成为了四平城区的文化象征和文化标志。

近年来满族文化不断成为四平旅游开发的重点对象,而餐饮作为旅游开发的主体,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此笔者对四平市城区满族餐饮业进行了深入调查,目前具备满族特色并且规模较大、客源兴旺的餐厅大致有5家。

总体上分为满族主题餐厅满族乌拉特色火锅两大类,分别是:满庭记特色主题文化餐厅、满宴楼、乌拉特色火锅、正宗乌拉满族炭火锅,满园春饼。

笔者选择了其中一家满族餐厅进行了详细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调查案例:满庭记特色主题餐厅   满庭记特色主题餐厅位于四平市海银御景西行200米处,所在位置交通便利。

在店铺外,招牌之上插着红、黄、蓝、白四色具有满族特色的旗帜,由此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满族八旗文化,而门窗则为原木色的雕栏造型建筑。

进入餐厅,内部装修风格独具满族宫廷特色,墙壁上挂置对满族婚姻制度,饮食特色,八旗发展由来等方面的简介,大面积的彩绘漫画展现了满族的百姓生活和军队作战场面。

餐厅中每一个包厢都以八旗名称命名,餐厅还提供了一些满族特色的服饰,供用餐顾客拍照。

餐厅整体共分三层,大概有20位服务人员。

虽然是在中午的用餐时间,但是餐厅用餐人数不到一半。

我们选择了在镶黄旗进行用餐体验。

在翻看菜单中我发现其配图中有一些对满族饮食及制度的介绍,同样还包括一些典型的满族菜品,如:八大碗、酸菜白肉、清水猪手、干煸蚕蛹、紫苏牛肉等。

从总体来看满庭记存在各种制作技法的菜品,样式比较全面。

菜品的价格在18元—168元之间,大多数菜品价格集中在30—50元之间。

菜量比较足,口感适宜,口味上偏淡。

其中荤菜以鸡、猪、鱼、虾肉为主,我们选择了干锅筋头巴脑、八旗排骨。

素菜类以青笋、豆类、芹菜、菌菇为主,我们选择了葱油骡马生菜。

甜品主要是拔丝或翻沙而成的薯类、芋头等。

由于服务员特别介绍餐厅可以做雪衣豆沙,而且在一般的餐厅内是吃不到的,于是我们选择了雪衣豆沙这道甜品。

主食类有菜团子、苏子叶饽饽、馅饼、水饺、各种炒饭。

体验感受:总体上口味适合大众,菜量适中,但菜品色泽饱满度稍有缺乏,干锅和炖制菜品较少。

菜品的上菜速度比较快,但是菜温保持时间很短,可能与用餐人少,店面偏冷清有关。

店面装修风格充分体现了满族特色,服务人员态度很好。

热情的帮助客人穿戴满族服饰,并拍照进行体验。

但是我认为在满族饮食文化层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向顾客传达满族文化的意识,服务人员缺乏满族文化的知识,难以将满族特色文化直接传递给顾客,使文化传递停留表面,无法深入人心。

三、满族特色餐饮开发建议   第一,应该在品尝满族饮食的同时,扩充其中的文化内涵。

大多数顾客品尝满族特色饮食,是为了尝鲜,只关注菜品的色、香、味、形。

用餐后享受和满足的只是味蕾, 对菜品本身所知甚少,忽视了满族饮食背后所要传达的真正文化内涵。

满族饮食开发不仅仅是为了品尝到富有民族特色的美食, 更重要的在于继承与弘扬满族文化, 真正做到在吃中讲求弘扬文化

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弘扬与继承饮食文化

一方面,可以介绍菜名的来历或者这道菜怎么做出来的,有什么典故,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吸引更多人关注饮食文化

另一方面,通过缩短食品制作时间,像快餐制作一样方便快捷,适应快节奏的社会,从而提高食品知名度。

第二,在满足消费者味觉享受的同时,增添消费者的参与性体验。

消费者在味觉上得到享受,但参与性少,难以体会满族饮食文化的乐趣。

旅游者回到家中时仅剩下品尝美食的碎片化记忆,对文化的认识缺少连贯性。

之所以造成这一现象,是因为消费者很少在品尝中参与体验制作。

满族饮食文化不仅体现在进食中, 而且体现在食物的制作过程中。

餐厅可以通过向外界展示糕点制作过程的形式,吸引人们一边吃一边学习制作方法。

比如教用餐者手工制作豆包,苏叶饽饽等,以这样的方式会使很多顾客在亲自动手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内涵。

第三,多做食品深加工的研究,在继承传统前提下形成自身特色

满族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但在花样上仍然沿袭老传统,鲜少改革创新。

如今,餐饮行业日新月异,一成不变的老传统将难以调动现代人的味蕾,深加工便显得由为重要。

餐饮行业要想保持客源兴旺,就要不断的改革创新,比如可以以粗粮细作的形式来提升食物的口感,使其更适应各年龄层的口味。

还可以把苏叶饽饽等做成精致样式的小吃,在色、型上吸引用餐者。

同样可以把一些便于携带储存的小吃精细加工和独立包装。

以礼盒或纪念品的形式提供?o顾客,给人以深刻印象,并达到再次光临用餐的效果。

提供礼盒和纪念品不仅便于馈赠,还使更多人了解到满族饮食文化,使满族特色饮食在得到了推广的同时增加了很多慕名而来的用餐者。

参考文献:   [1]李自然.生态文化与人:满族传统饮食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