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规范化管理中的战略探讨

企业经营规范化管理中的战略探讨

1 企业规范化管理概述  1.1 管理的概念论文联盟  在ISO 9000标准中定义为: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管理的目的则是使资源通过管理实现一定的目标。管理的功能在于通过对组织内的所有资源进行协调和控制,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我们给管理的定义是:管理是运用和整合组织资源,协调组织中群体行为,通过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用人、激励、领导和控制等活动,达成组织现实的和未来的目的与目标的过程及理念。  1.2 企业规范化管理概念  规范化管理,是指根据本公司的章程的业务发展需要,合理地制定公司的组织规程和基本制度以及各类管理事务的作业流程(包括各类报表、图表、公司的CI规范等),以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通过对该体系的实施和不断完善,达成公司管理动作的井然有序、协调高效之目的。企业规范化管理不会自动产生,它必须依赖于人去建立,因而企业必须有意识地主动去建立。人治的企业只能旺盛一时,而一个规范化法治企业才有可能长盛不衰。  2 企业经营实施规范化管理战略存在的困境。

2.1 规范化管理制度制定问题  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员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共同需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包括组织机构设计、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描述、专业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管理表单等管理制度文件,是管理的依据。管理制度文件的制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首先,制定制度必须科学、合理、系统、规范、可操作。其次,制度要符合企业实际,不仅要与公司内部体系相吻合,还要考虑与外部环境如市场、客户决策链等的匹配性,具有复杂状态下的应变能力和灵活性。最后,制度制定过程是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一项制度经起草、研讨、评审、试行到发布执行后,并不代表制度制定工作已经完成,制度制定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要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不断出现的问题做出不断的调整,进行修订和完善。为此,公司自上而下要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整个制定过程要有全员参与的思想和不断创新的思想。制度制定的前期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各级相关部门、一线员工要积极配合、参与,各抒己见,这项工作不仅仅是某一个部门的工作,更是全公司各部门的工作。起草后的制度草案要进行研讨,征求各部门员工意见,尤其是部门领导的意见。在此过程中,各相关的领导应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制度更符合企业实际,减少今后操作中的障碍,提高其可操作性。

论文网   2.2 制度的贯彻执行问题  首先,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必须走向法治化,把大量的重复出现的事项,许多优秀的管理方法、经验以制度的形式定下来,变个人的智慧为集体的智慧,服务于各部门与广大员工。所以首先要解决的还是认识问题,公司自上而下要达成共识,执行各项制度不仅不会降低效率增加劳动,反而可以使员工尤其是经理们在同样条件下大大提高效率,使之从原有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降低其劳动强度与复杂度。  其次,制度贯彻执行组织保证问题。公司各项制度(基本管理制度和一般管理制度)应由董事会或总裁发布执行,各级领导、部门经理在制度的贯彻执行中一定要起带头作用,保证制度的权威性。各级部门、领导、员工执行中遇到问题时要做到一律先按制度执行,若认为制度不合理的,可及时向有关领导或有关部门反映,由有关部门考虑是否需要按规定程序进行修订。同时,为了使制度的实施和监督反馈有一个畅通的渠道,可按一定比例在各部门设置制度辅导员或审核员,并在各事业部分别设置一名总督导,总督导由总裁任命。从而构成从公司到各部门经理、总督导,到各制度辅导员再到公司全体员工制度实施、监督、反馈体系。  最后,人治与法治的平衡问题。制度执行要讲究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法治的特点是它的原则性和刚性,要照章办事;而人治的特点是它的灵活性和可变性,根据人的主观意志做出抉择。人治与法治两者必须平衡,过分强调人治,会导致主观随意性,导致制度形同虚设,导致老实人吃亏现象,这正是许多管理问题的根源所在。而过分强调法治,有时会导致管理的僵化、死板,致使企业没有生机或活力。事实上,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原则性是灵活性必须考虑的前提,灵活性是原则性在管理实践中的一种创新。一方面,制度本身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要有粗有细;另一方面,制度执行要有灵活性,正所谓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实践中总结出一条可供参考的原则是制度执行要注重流程,但不拘泥于形式。

论文代写   2.3 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问题 论文网。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