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发展平台 不断创新疗养院护理模式

【关键词】 护理模式。

疗养护理工作不仅要满足疗养员在健康检查、疾病矫治和景观疗养等方面的服务需要,还要在预防保健、健身锻炼及亚健康调治上加大投入力度,使来院疗养的人真正把疾病矫治、疗养度假、健康保健纳入生活质量的范畴。真正做到疗养一次,受益终身,是我们疗养护理工作面临的课题和挑战。

1 转变思想观念 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要创新疗养护理工作模式,转变思想观念十分重要。

1.1 作为疗养院的工作人员要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努力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要充分认识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是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护理工作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随着形势的发展,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人们对健康观念、健康意识、健康投资、健康消费的认识不断提高的今天,疗养院应成为人们健康保健疾病预防、慢性病康复的理想场所,以此来弥补我国医疗与预防、治疗与康复之间的失衡。所以,我们的思想观念要顺应形势发展需要。

1.2 要采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帮助人们建立新的健康理念 通过我们的努力,使社会各界树立起这样一种理念:投资健康,就是对未来财富的投资。从而把视角从平时的治疗疾病转到健康保健预防疗养上来。

1.3 通过我们直接的服务,帮助指导疗养员建立一种新的疗养健康理念 帮助他们在如何做好自我护理上下功夫,使每个疗养员学会自我护理,减轻和消除现有的疾病预防新的疾病发生。从我们最近几年的实践看,来我院疗养疗养员大多是符合疗养指征的,虽然他们或多或少地都患有一些慢性疾病,但在体系医院是经过对症治疗的,来我院疗养时也随身携带所需药物,重视自身疾病,能按医嘱服药;也有一部分疗养员,凭自身感觉随意地加减药物;也有相当一部分疗养员,在增进健康的努力中,把全部希望寄托于医生和医疗设施上。现代医学证明,在健康的四大元素中,父母遗传占15%,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占17%,医疗条件占8%,而个人生活方式占60%。这就说,对影响健康的前三项因素,就单个人来说,改变的可能性很小,但第四项因素个人生活方式60%是可以调控的。因此,作为疗养院的护理工作者应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科学保健的观念,克服治疗重于预防的误区,将生命维护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从适量运动、合理膳食、平衡心理入手,帮助疗养员积极主动开展自我保健,对生活小节加以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切实把握保护健康的主动权。有资料显示:老年疗养员对自我护理知识的需求远远高于对疾病知识的需求,对正确服药知识及简易急救知识的需求分别为65.9%、58.5%,对合理运动知识及掌握饮食营养的需求分别为80.5%、73.2%,对疾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知识的需求仅为41.5%[1]。因此,在疗养疗养期间,要侧重介绍自我护理知识的注意事项,指导疗养员正确服药、合理运动及合理膳食,还要教会疗养员掌握简易的急救知识,真正从疗养员的需求出发,自觉适应这一转变。

2 坚持以人为本 倡导人性化护理

创新疗养护理工作的另一方面,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人性化护理。要大力创建以人为本疗养环境,以人为本服务模式,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以人为本,处处体现对疗养员的尊重和关爱,实行人性化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疗养员为中心,一切为了疗养员,为了疗养员的一切。做到想疗养员之所想,急疗养员之所急,符合了现代疗养模式的需要,也符合疗养员对疗养卫生事业的需求[2]。人性化护理可以用大脑思考,用心体会,用语言表达,用双手实践。作为现代文明的疗养服务模式,需要科学的管理机制来保障运行。这个管理机制,就是用标准来统一和规范护理服务,加强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在规章制度和政策的制定上,坚持以疗养员为中心,努力做到细化和具有可操作性,使每个环节做到更细、更精、更实、更优。强化管理,严格规范。几年来,通过上下共同努力,我们疗养院较好地实现了这样三个转变:一是由“疗养员围着医生转”变成了“医生主动向疗养员靠”;二是由“程序性的服务”变成了“规范化的服务”;三是由“医生护士怕投诉”变成了“主动向疗养员征求意见”。在开展人性化护理中,人性化护理以其对“人、健康、环境、护理”的独特见解,在细微之处体现了对生命健康的关爱,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同,同时护理工作也得到了疗养员的广泛称赞,也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护理在我们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现实意义。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