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农产品出口有了很大的发展,据2008年《中国粮食经济》报道,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五大出口国,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大的地位。

但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我国农产品出口存在着很多问题,这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产品出口

本文具体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人民币升值绿色壁垒;质量安全;品牌战略   中图分类号:F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2   一、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原因   (一)人民币升值增加农产品出口企业压力   我国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已远远超过15%,2012年4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首破6.29元再创新高。

人民币持续的升值,大大压缩了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特别是水海产品、蔬菜、水果和茶叶等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将受到较大影响。

目前,由于国内农产品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多数农产品出口企业处于微利生存状态。

随着人民币升值步伐的加快,农产品出口企业处境将更加艰难。

(二)绿色壁垒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工农业产生的污染,通过土壤、水等作用于农作物,使农作物受到污染,我国一些农产品就因为农药、化肥残留较高而被一些国家禁止进口,有的农产品则因为难以得到进口国的质量认证及其包装标签认可而不能出口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在国外的声誉,很多国家出于安全考虑,已经大量减少甚至取消了对我国农产品的进口。

另一方面,国家目前仍然没有对食品安全立法,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检验检疫标准及检测技术手段较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关于食品中农药、兽药、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标准达到8000余项,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日本等也有数千项,采标率在80%以上。

但中国的食品安全卫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仍然极不完善。

目前比较重视出口农产品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但对生产源头控制力度不够大,缺乏有效的监控体系。

(三)农产品加工度低,技术创新薄弱,缺乏品牌产品   据统计,我国近年的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成本中,人工费用占到35%—53%,而发达国家农产品人工费用则不到10%,这使得我国原本具有价格优势的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相当,出口竞争力下降。

我国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低,传统产品多,创新产品少,不能适应国际市场消费多样化的需要。

东部地区大部分出口蔬菜产品基本引进日本种苗,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和技术,不利于现阶段中国将劳动密集型低成本竞争优势同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结合起来,打造中国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目前为止基本还没有出现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驰名的品牌农产品

与此相反,国外的许多农产品,凭借商标名牌的效应,把产品打入全球市场,建立稳定的全球供应与销售链条。

(四)农产品出口企业竞争力不强   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其中很多出口企业,还没有建立生产、加工、储运、营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没有形成有效的国际营销、市场开拓能力和品牌效应。

大多数出口企业没有建立相对稳定的国际营销渠道,只能作为出口链条中的生产加工环节,缺乏市场风险控制能力,无法应对复杂而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

出口产品结构相同,为争夺国际市场,竟相压价、恶性竞争,缺乏有效的行业协调机制,既影响出口优势的发挥,也破坏了出口秩序,还引发进口国的反倾销等保护主义措施的限制。

二、应对措施   (一)稳定汇率,保障出口企业的利益    央行应采取稳定的货币政策,适当降低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对汇率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防止汇率大幅度起伏给出口企业带来损失;同时,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加强外汇风险防范意识,采取各种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如加强与进口企业的磋商,尽量使用人民币结算,与外汇银行签订远期外汇协议等,尽可能灵活运用各种避险工具,减少人民币升值企业带来损失。

央行2012年4月14日发布公告表示,从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当日美元最高现汇卖出价与最低现汇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当日汇率中间价的幅度由1%扩大至2%。

这一改革措施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但也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多地对人民币外汇交易进行风险管理。

(二)帮助企业增强对绿色壁垒的应对能力   政府应成立专门数据库和预警机构,及时指导、帮助农产品出口企业按照不同国家的不同标准做好基础性工作 ;对已受绿色贸易壁垒所限不能出口农产品,要及时查明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预案和对策,增强农产品出口企业绿色贸易壁垒的应对能力。

同时要加快具有国际水准的绿色人才培养。

同时要推广绿色认证制度,政府要为企业申请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创造条件,采用国际环境标准,积极宣传和加强对企业的咨询服务,向企业发布认证信息,在程序上给与指导和帮助。

另一方面,政府应努力开展“环境外交”,参与国际问题的商讨、谈判。

还应该通过外交和法律手段正面反击绿色壁垒

(三)提高企业的环保和营销意识   合理利用资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农业生产技术进行生产,改善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农业污染。

将控制污染策略由“末端处理”转向“污染预防”。

同时采取使用后利于回收、再利用或易于分解的包装。

此外,现代营销观念认为生产者必须同时是一个经营者,经营者在制定经营计划,安排生产时,首先要研究市场、了解信息,最大限度的规避可能遇到的市场风险。

随着人么对人身健康方面的产品质量要求和期望愈来愈高,“绿色”食品观念已进入千家万户,企业应该积极开展绿色促销,树立企业产品的绿色形象,使之与消费者的绿色需求相协调,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

企业应形成共识,采取有力手段,增加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开发生产优质绿色产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是破除国外技术壁垒的根本途径,也是提高出口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企业应逐步实施动植物病虫害区域化管理,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切实提高动植物卫生水平;进一步推广"公司+基地"的农产品出口经营模式,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建立自有种植、养殖基地,开展农产品和食品认证,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出口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体系,重点加强和完善出口优势农产品及相关农业投入品的检验检测工作,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五)实施绿色品牌战略   当前,缺乏品牌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软肋。

当今国际市场的竞争已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中国要冲破农产品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必须走“被市场认可”的品牌之路。

因此,专业户特别是基地和企业要树立和增强品牌意识,学会打造品牌,尤其要打造绿色品牌

政府也要转变观念,不断增强品牌意识,将农产品品牌战略当作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同时要要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引导和管理,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对农产品品牌给予积极的支持,要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农业品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从而自觉地走农业品牌之路。

三、结论   目前,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都在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产品出口,在复杂的形式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一是要苦练“内功”,增强绿色环保意识,走生态农业之路;二是国家要积极为出口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出口创造良好的条件,针对绿色壁垒,制定相关预警制度和对策

相信在企业和国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产品出口将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对策.世贸人才网,省略/.   [2]石雪花.农产品质量安全困境分析及对策.安徽农业科学,2006.   [3]翁鸣.中国农产品出口面对国外技术壁垒的挑战.世界农业,2003(04).   [4]孙敬水.实施标准化战略―我国应对技术壁垒的有效途径.2004(17).   [5]扬代友.发展模式转变与企业绿色竞争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8.   [6]程国强.WTO农业规则与中国农业发展.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7]王荣艳.绿色壁垒我国对外贸易的又一绿色樊篱.2002(02).   [8]刘思华.代中国的绿色道路.湖北人民出版社.   [9]王策之.关于农产品品牌的思考.农业经济,1999(09).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