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要多说话要少形象个头都要好 让形象说话

新闻摄影是通过摄影手段向读者传递新闻信息,教育和激励读者的一种有效新闻传播形式,是一种视觉新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界接受并实践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报道思想,各家报刊都非常重视新闻图片的运用,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1世纪的到来,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崭新的"读图时代",新闻摄影如鱼得水,备受欢迎。

然而,我们在为新闻摄影得以迅猛发展而高兴的同时,发现许多报刊刊用的新闻图片非常一般,甚至有的根本就不是新闻图片新闻信息量不丰富,人物形象蕴含的感染力、震撼力不强,以至于几乎没什么视觉冲击力,不能打动读者

因此,如何搞好新闻摄影,如何拍出有震撼力的新闻图片就成为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新闻摄影记者特别关注的一个课题。

本文要说明的观点是:新闻摄影要让形象说话。

新闻摄影表现对象是人      我们知道,人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社会的主体和核心。

因而,新闻的主体是人,新闻摄影的主要表现对象也是人。

正如人民日报摄影记者蒋铎在谈到新闻摄影时多次强调的:"新闻照片,一般都应该把人做成中心,新闻摄影就是人的摄影

"新闻摄影通过新闻现场、新闻环境中的人物,通过人物精彩、典型的瞬间形象,吸引读者,向读者传递丰富的新闻信息,使读者新闻形象融合在一起,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和心灵上的撞击。

新闻摄影只有以人为中心,以充满感情和活力、富于思想和创造精神的人为主要表现对象,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生命力,才能真正达到宣传人、教育人、关心人、培养人的目的,从而实现新闻摄影这种独特报道方式的积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新闻摄影对人的表现并不是被动的、简单的。

新闻摄影表现的人是现实生活中充满感情、富于思想的活生生的人,表现的是人的喜怒哀乐,是人的情感、命运的变化。

对于这一点,韩居策、南康宁十几年前就在《外国新闻摄影表现手法的新趋向》一文中指出:"在报道社会性的形象新闻时,单单表现事件进程,表现一些场面,还不足以强烈地打动人;必须十分注意的是表现新闻事件中的人,人的喜怒哀乐,人的情感起伏,人的命运变化。

"如今人们对新闻摄影如何表现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关注人的命运、生存状态,应当是社会主义新闻摄影的题中之义。

形象说话是新闻摄影的特点和优势      让形象说话,是新闻摄影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对新闻摄影的强烈要求。

新闻摄影的优势在于新闻对象瞬间形象的现场纪实。

它的图像优势能打破国界和民族界限,不受文字和语言的限制,让人一目了然,具有现场感和直观性。

只有让新闻形象自己说话,才能感染和教育读者,增强新闻摄影的视觉冲击力,体现出新闻摄影独有的纪实传情特色。

只有通过人物表情、动作等可视形象新闻摄影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才能准确地反映出新闻事件的本质。

与电视画面相比,新闻图片虽然是静止的,但新闻图片能"把瞬间即逝的形象变成永恒的典型"。

(罗丹语)新闻摄影的典型瞬间形象是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增强形象语言的表达能力和人物形象的视觉冲击力来体现的,这一点是新闻摄影的一个独特优势,它能感染读者,让人过目难忘。

虽然新闻图片并不能仅靠瞬间形象优势告诉读者全部新闻内容,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把主要任务交给文字去完成。

新闻摄影的原则应是,能靠新闻形象提供给读者的信息,绝不要依靠文字,否则,新闻摄影会削弱甚至丧失自己的优势,自己毁灭自己。

真正做到让图片自己说话,是当代传播学向摄影记者提出的基本要求。

如何才能让人物形象说话      要做到让人物形象说话,摄影记者在拍摄时就必须做到认真思考,注重选材,必须在着力表现和刻画人物、深化主题上下工夫。

正如英国著名新闻图片编辑科林・雅格布森所说:"在拍片时,得先想好你要表达什么,传递给读者什么,通过照片来达到什么样的视觉传达目的。

"选取什么人作为表现对象,如何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什么角度、什么方向去表现,如何构图、如何取舍等等,都需要摄影记者胸有成竹。

在着力表现和刻画人物方面,不同历史时期方法不同。

看看历年来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可以发现,由于新闻特写照片具有真实、凝练、浓缩的特点,七八十年代人们推崇的是新闻特写,与之相对应的是新闻摄影记者喜欢用长焦镜头表现新闻形象,追求主体突出、背景虚化的效果。

到了90年代,人们对新闻照片的欣赏更着重于它的信息涵盖量。

于是,新闻摄影记者又喜欢用广角镜头,追求超大景深。

但无论长焦还是广角,都是摄影记者对新闻人物形象的着力表现和刻画,是对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的浓缩和提炼。

当然,无论哪种方法我们仍要考虑的是读者能否接受的问题,因为"不会取悦大众就很难传递信息,新闻摄影也是如此"。

按照我们常规和传统的新闻摄影方法,往往注重的只是新闻形象的完整和精彩,画面构图的完美无缺,而容易忽视主题深化问题。

如果说新闻图片的表面是新闻人物形象,那么,新闻人物形象的背后则是主题思想。

新闻摄影通过人物形象传递新闻信息毕竟不是最终目的,新闻摄影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对新闻人物喜怒哀乐的表现,或者歌颂、赞扬,或者鞭挞、批判,以反映深层次的新闻主题,引起人们对重大社会问题的关注,推动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可以说新闻图片是形式,是手段,而让形象说话,通过形象深化主题,才是内容,才是目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重大新闻事件人物形象表现问题。

一般来说,重大新闻事件新闻价值很大,要表现新闻内容也十分丰富,但要拍出新意,完全做到让人物形象说话,也并非易事。

而通过截取可以深化主题的非突发性新闻题材,运用抒情与象征的方法来表现,是整个世界新闻摄影的发展趋势,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近年来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最佳新闻照片,比如,1995年的《乘公共汽车离去的车臣男孩》(〔美国〕卢西恩・珀金斯摄)、1996年的《被地雷致残的安哥拉儿童》(〔意大利〕弗朗西斯科・奇佐拉摄)、1997年的《9月23日,阿尔及利亚贝塔拉大屠杀后失声痛哭的女人》(图④〔阿尔及利亚〕侯赛因摄)、1998年的《在葬礼上悲痛的妇女》(〔美〕戴娜・史密斯摄)、1999年的《科索沃阿族难民》(图②〔丹麦〕克劳斯・B・拉森摄)、2000年的《不在人口记录上的美国人:Sanchez一家》(〔美〕劳拉・朱・里根摄)、2001年的《难民营中男孩的葬礼》(图③〔丹麦〕艾瑞克・瑞弗德摄)、2002年的《地震之后伊朗男孩在父亲的墓地旁哀悼》(图①〔美〕埃里克・古力高里安摄)等等,在深化主题方面的确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

这些新闻照片都是选取重大事件中能深化主题的非突发性新闻题材,运用的表现方法也是抒情与象征的。

这说明,这些摄影记者在采访实践中,"精心"于了解事实的真相,体察、感受和把握事件中最富信息量的形象瞬间,用相机从眼前的生活现实中"切割"历史的片断,从而获取了既有丰富的新闻内涵,又使主题得以深化的瞬间新闻形象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