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环境下企业动态竞争力相关问题探讨

摘 要:经济一体化趋势日趋明显,企业面临的国内外竞争日益加剧,如何保持持久的竞争力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竞争力动态适应性也成为企业今后竞争的核心。

本文从动态竞争力概念的提出、动因、目的及如何打造动态竞争力几个方面根据国内外研究学者现有的研究理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动态竞争力动态环境   一、动态竞争力概念的界定   从竞争力进入学术研究开始,学者们根据不同划分标准先后提出了一些列理论,最初竞争力的概念定位为“相对静态的时间概念”,市场的发展使企业面临的环境日渐复杂,对环境的适应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动态环境相适应的动态能力也越来越被关注,该概念的提出为研究动态环境下的企业发展开拓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最初把动态能力定义为企业用于整合、构建和重新配置内外部资源能力以及应对快速、剧烈变化的环境能力

之后进一步把动态能力分解为感知和识别机会及威胁的能力、把握机会的能力、应对机会的能力、应对危机进行重组的能力,从内部研发、满足客户需求、学习和创新方面对企业动态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国内学者张其仔最早把竞争力分为静态和动态两个不同方面,静态竞争力指“特定时期的产业国际竞争产业力”,动态竞争力指“不同时期产业国际竞争力动态变化”。

胡美琴等将动态竞争力企业生命周期和企业家管理周期想匹配,将企业动态竞争力具体到要素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持续生存与反战能力三方面,指出动态竞争力是一种非均衡状态,通过不断创新获得系列短暂竞争优势,从而体现出企业的长久竞争优势

何清强调了“企业暂时的先动优势”和“竞争规则的改变”,阐述了动态竞争力的本质是隐藏在其背后的知识,强调学习应对环境变化的知识是构建动态竞争力的关键,最后从资源重组、学习管理、战略柔性等方面提出了塑造企业动态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二、动态竞争力提出的动因   1.动态竞争力与市场经济   伴随市场经济的实施,市场成为调节资源配置的主导因素。

计划经济下,资源的配置按计划统一实施,企业对于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的生产没有决定权,不同企业间根据配额生产,行业间不存在竞争关系,也就没有必要构建企业竞争力,更不会涉及到动态竞争力的问题。

市场经济体制下,同行业竞争加剧,长久发展要求企业有自己的竞争优势

入世以来,企业要适应来自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要用变化的视角发展其竞争力动态竞争力也越来越被企业所关注。

2.动态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企业战略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于1990年率先提出,核心竞争力强调技术和管理创新的融合,是企业内部集体学习的成果,是企业特有的长久的竞争优势

黄茂开在浅析动态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异同时指出:核心竞争力是持久的、稳定性、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的,这种竞争优势可以使企业获得长久稳定的超额利润;动态竞争力是暂时的竞争优势,以使企业领先于其它竞争者,以先动优势占据有利地位,并形象地用“大鱼吃小鱼”和“快鱼吃慢鱼”来比喻核心竞争力动态竞争力的差异。

在核心竞争力刚性逐步不适应企业发展要求时,动态竞争力应运而生。

3.动态竞争力与行业   动态竞争力是伴随外界环境动态变化而产生的,不同行业面临的政策、竞争、行业环境差异很大,动态竞争力的要求也就不同。

企业动态竞争力是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完全垄断企业不存在竞争对手也就无从谈起竞争力的问题。

寡头垄断由于壁垒的存在,企业不会因外部环境的变化放弃现有的竞争优势而获得动态竞争力

完全竞争企业必须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制定应对的措施,所以动态竞争力的提出是完全竞争行业或接近完全竞争行业应对市场变化的产物。

三、动态竞争力提出的目的   1.动态竞争力要素市场   要素市场是企业打造动态竞争力首先考虑的一个因子。

关于要素市场的争夺,早在动态竞争力理论之前就已经渗透到竞争力研究的范畴中来了。

波特把生产要素列入“钻石体系”,按不同方法把生产要素分为初级和高级,及一般型和专业型,同时强调了在构建国家竞争优势过程中要发挥特殊的生产要素竞争优势

之后在“成本优势”理论中又结合企业价值链总结出了成本驱动的十大要素

国内学者胡美琴等从企业能力的角度强调了社会关系网络在实现要素市场竞争力方面的重要性。

2.动态竞争力与产品市场   客户需求自始至终都是企业组织生产的风向标,因此我们认为产品市场是企业构建动态竞争力的又一个驱动因子。

竞争行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顾客需求复杂多样,新产品是企业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和超额的利益的保障。

企业要想获得动态竞争优势就必须要在竞争对手还没有反击之前放弃原有的优势从而建立新的优势

波特的“钻石体系”中将市场需求进行细分,从而可以动态的调整企业发展的方向和优先顺序,对于内行和挑剔的客户也给予肯定,这部分客户是企业产品市场压力的来源,可以成为一种敏锐的预测指标,便于企业预测市场需求,及时变换竞争策略。

四、如何打造企业动态竞争力   1.资源优势资源重组   资源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也逐渐成为企业竞相争夺的对象。

20世纪90年代后期,将资源观引入到企业竞争战略中来,为资源竞争战略奠定了基础;竞争优势的动因来源于市场不均衡,主张开发异质的资源

资源竞争战略强调竞争优势来源于资源的独特性,而且这些资源是持久稀缺难以替代的,又是其他企业不易获得和模仿的,因而可以保持耐久的竞争力

企业资源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内部资源很难保持持久竞争力,很多企业开始寻求外部资源,并购作为企业获得外部资源的有利途径,越来越成为企业进行资源重组的首选。

姚海鑫、朱雅琴基于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例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从并购价格、类型和关联属性三方面论证了并购对于竞争力获得的有效性。

相比于自主创新,引进已有专利的产品设计策略,速度相比较快,效率也更高,费用也较自主创新低,若能在引进的基础上作出二次开发,对于快速提升企业的工业设计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2.制度刚性与战略柔性   刚性的企业制度为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提供稳定的内部环境,对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流程标准化,保证内部控制高效运作。

然而动态竞争环境要求企业实时调整经营战略,波特的“先动优势”理论也认为,当国家的环境规制发生变化时,若企业可以率先调整经营战略,就可以从实行的规制中获得竞争优势

加里?哈默也强调公司战略途径的动态性,企业经理人在应对外界环境和制度不确定性时,要善于充分发挥企业的转换能力,通过持续的自我更新获得自身的动态竞争力

3.企业文化与学习能力   企业文化是长期在企业内部所形成的,是现代企业软实力的象征。

企业动态竞争力获得的根本是学习企业学习的过程是在过去活动的束缚之下完成的,因而企业在组织新的学习活动时必然要考虑对过去活动的影响,而且可以在随后的时间或单环学习中得到改进。

何清在对阐述学习管理时指出企业学习需求要执行的步骤有:确认企业竞争力各阶段的学习,制定学习规划,涉及学习组织机制,构建团队学习,交流网络,学习联盟,制定协调与激励制度等。

企业学习能力不单是针对于管理者而是整个企业团队,形成学习的共识,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进而使企业获得动态竞争力

五、结论与展望   动态竞争力的研究已经逐步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然而对于企业动态竞争力的系统性分析还比较少。

竞争战略分析的文献过多地聚焦于当前的竞争力而不是将来的竞争力竞争力的研究要有前瞻性,其核心是不断创造新优势,并以此为指导来塑造未来竞争优势,即创造企业动态竞争力

当前国内的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开始建立企业动态竞争力的模型,然而对于模型的建立和评价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对于竞争力实证方面的研究也相对缺乏,这些都为我们日后研究企业动态竞争力提供了契机,值得我们进一步深究。

参考文献:   [1]张其仔.开放条件下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J].管理世界,2003,(8):74—80.   [2]胡美琴等.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家管理周期匹配下的动态竞争力模型[J].当代财经,2006,(1):76—88.   [3]何清.打造动态竞争力[J].商业时代?理论,2005,(36):23—24.   [4]黄茂开.核心竞争力动态竞争力异同浅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11):42—44.   [5]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6]姚海鑫,朱雅琴.并购能增强大企业竞争力吗?――基于上市公司并购案例的一项实证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89—99.   [7]加里?哈默等.战略柔性.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56—84.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