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古辞游仙诗艺术特点

朱玉纯广西民族学 学院摘要以《董逃行》、《王子乔》等乐府古辞诗歌例阐述乐府古辞游仙诗艺术特包括诗歌象、仙人形象以及作者写作动机和原因等。

关键词乐府古辞游仙诗游仙诗是我国古代道教诗词种题材形式其容多歌咏仙人仙境或是幻想遨游天地景感游仙诗是我国古代学尤其是诗歌重要组成部分。

郭茂倩《乐府诗集》国收录游仙诗不多古辞数量更是有限但游仙诗其占有相当比重且已具备了代游仙诗基艺术特色如《董逃行》、《王子乔》、《善哉行》等可以说古代游仙诗基风格这期已定型。

游仙诗象定型很多古辞游仙诗都民歌谣其有很多普遍、相似象如神奇丹药、传说动植物等等这些事物所代表艺术形象及其寄托主观情思已与代游仙诗相差不。

游仙诗乐府古辞已定型或者说游仙诗象这已模式化。

古辞游仙诗多有丹药出现对这些丹药神奇效也多有描绘通常可以使人延年益寿甚至直接成仙

如《善哉行》有“仙人王乔奉药丸”[]535;《董逃行》“奉上笔下玉柈药可得神仙”[]505;《长歌行》“到主人门奉药玉箱。

主人药身体日康强。

发白复更黑延年寿命长。

”[]这说明用丹药是当是种普遍行并且社会上流传着用丹药可以成仙说法。

传说动植物也是乐府游仙诗重要象些动植物日常生活较罕见如白鹿、白雁等还有些仅存人们想象如龙、鹍鸡(凤凰别称)、芝草等。

这些动植物游仙诗被人们赋予了多种功用如古辞《上陵》诗芝草和神龙是神行出行工具“芝车龙马。

览遨游四海外”[]8;《王子乔》仙人也可以“参驾白鹿云遨”[]37;《董逃行》玉兔作神仙助手可以“长跪捣药虾蟆丸”[]505。

还有些动植物则是烘托仙境重要工具如《善哉行》诗“芝草翩翩”[]535;《步出夏门行》“桂树夹道生青龙对伏趺。

”[]55诗歌通描绘这些多数世人都没有见动物和植物给了者主观空可以让者行想象出合己审美倾向仙境画面从而给人以飘飘然感。

这些象代游仙诗改变不多如郭璞《游仙诗》九首“登仙抚龙驷迅驾乘奔雷”[]0;陆机《东武吟行》“濯发冒云冠浣身被羽衣”[3]67;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87其“龙”、“羽衣”、“鸾”等都是上提到型游仙象而这些象乐府期就已完成了定型。

二、仙人形象趋向成熟春秋代以前人们对仙人想象和描绘还较具体。

以《山海》例《山海仙人仙境描写与代游仙诗描写差异较给者感受则是恐怖多浪漫。

具体说《山海》神仙外貌形象多与现实生活人们可以见到凶猛野兽形象结合起多次出现“人面兽身”、“人面蛇身”、“人面虎身”等等例如描写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陆吾“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长乘“状如人而豹尾”[5]6都是將人形象和具体野兽形象结合起。

还有对他们生活环境描写“騩山其上多玉而无石神耆童居其音常如钟磬。

其下多带积蛇。

”[5]7“(昆仑山)其下有弱水渊环其外有炎火山投物辄然。

”[5]8与正常适宜人类生活环境不这里野兽、水火都会对人类造成威胁不适合人类居住。

游仙诗总体风格发生了改变乐府古辞游仙诗仙人面目模糊、形象素淡多用标志性事物或行动作堆砌而成且诗歌色彩多素白或淡定色如《长歌行》“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上陵》“桂树君船青丝君笮。

木兰君櫂黄金错其。

沧海雀赤翅鸿白雁随。

”[]8多采用环境烘托方式塑造仙人形象较少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与《山海》相比古辞游仙诗仙人更倾向依靠者行想象虽然他们样生活人迹罕至地方但距离感和模糊描写给了者朦胧美感体验而不再是面对野兽战栗和恐惧这与代游仙诗总体风格倾向是致。

三、追成仙目与代相统乐府古辞游仙诗期望长寿是人们追成仙主要原因以动因作者游仙诗这种特定学题材描绘了己对神仙想象。

例如《董逃行》描写人“谒从高山”历“危险难”终到了仙境所地仙人问他“何?”答曰“欲从圣道得命延。

”[]505又如郭茂倩《乐府诗集》对古辞善哉行》题提到“人命不可保当见亲友且永长年术。

”[]535人命渴望成仙另目则是了逃避生活苦难《善哉行》直言人世“亲交门饥不及餐。

欢日尚少戚日苦多”而“参驾六龙游戏云端”[]535则是作者理想期望生活。

不这类诉说苦难和辛劳诗句古辞游仙诗整体较少可能是人还将脱离世俗作成仙主要动机也可能是社会环境下人羞说苦而更倾向表现己超然物外精神。

参考献[]郭茂倩乐府诗集[]北京华局979年月版[]连镇标著郭璞研究[]上海上海三店0006[3]陈良等编校六朝十名诗[]长沙岳麓社00005[][清]彭定主编陈良周柳燕选编御定全唐诗简编[]海口海南出版社003[5]沈薇薇译山海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0030 相关热词 游仙诗乐府艺术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