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语义学角度下看汉语流行语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网络的普及运用,流行语已经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流行语一直都是语言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将从词汇语义学角度探讨流行语的特征、分类、产生背景以及社会变迁大众心理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认知语义学;流行语;网络 下载论文网 /3/view—13032885.htm  一、引言   中国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我们生活中出现了有物质层面的“新四大发明”,也有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其中语言中的一些词语的消亡和一些词语的兴起,在某个层面反映了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公共关注点和普遍的精神导向。其中流行语可以说是在特定时期一个民族思维方式的一个载体。社会不断在进步,语言也有着其多变的特性,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从研究的角度不仅是语言的分类研究,还是集社会学、语言学及文学等学科理论于一身的综合研究。[1]认知语义学只要研究人类的概念系统、意义和推理。认知语义学是描写概念结构,而概念结构又是认知过程的产物,认知又是人类的心理经验、认知模型、知识结构等密切相关的,这就构成了认知语义学研究基础。[2]   二、理论基础   认知语义学主要观点包括经验观(theembodiedviewofmeaning, theviewofbody—basedmeaning),它的核心观点是思想、知识、意义来源于感知经验;概念化(theconceptualizationview)其含义语义概念化的人类只有通过头脑里的概念范畴才能接触现实,概念是人认识世界的产物,是事物本质的反映,是对一类事物的符号概况。   认知语义学就是基于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建立了“认知方式、概念结构、语义系统”的语义分析框架,以此来详细论述词句意义的形成、理解、心智表征等。[3]   句法被看做是语音赖以传达意义的规约模型,因此句法不需要自身特殊的原始形态和理论架构。语法知识通过设立说话者通过接触实际出现的词语而获得的规约化或已确立的形式模型得到描述。[4]   三、流行语研究   我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影响了我们的认知,同时认知也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甚至主流媒体央视的新闻联播,新闻频道的整点新闻中都可以见到流行语的出现。   Lakoff(1987;68)将理想的认知模型定义为“知识得以组织的结构”,Langacker(1987;147)将认知域定义为“对语义单位进行特征描写的语境”。FillmoreAtkins(1992;75)将框架定义为“一个词所编码的概念所预设的知识结构”。   翻开微博、朋友圈,这些新兴媒体是流行语的温床。根据以上理论,笔者初步查了一下流行语,以**癌为例,来阐述上述理论。   认知语义学主张将一个词放到与之相关的认知背景中去完整理解它的含义。就如出现的“直男癌”“拖延癌”“懒癌”等词语一样,要先从它的核心字“癌”字去理解。“癌”作为疾病自古就有,但是作为文字出现,最早追溯到宋朝。因古代科技条件有限,人们对“癌”的认知停留在像岩石状,坚硬凹凸,有毒根深植于体内,于是岩加上病字头则成“癌”,至今广东方言中“癌”读作“yan”来历如此。   “癌”是个让人很深恶痛绝,闻之色变的东西,为何现在大家堂而皇之的大谈特谈了呢?它的含义发生了转移,这里不是指具体的癌细胞或者癌症,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很难根除的习惯或是观念。比如“懒癌”指的是那种懒到了极致,而“懒癌”中的“癌”,这里的含义范畴又和最初的含义重合了,比如说“懒癌”分早、中、晚期,这样“癌”的编码方式又回到了最初的含义中。基于认知背景理论,我们应把词看成一个开放性的知识网络的入口,主张词义的描写和理解应该把基体和侧重两方面包含在内。[5]   类似“懒癌”这样的组合和编码方式的还有**婊,如心机婊,绿茶婊、奶茶婊等。这一类的流行语是旧词被复活赋予新的含义,是对当下一些不好的现象的反映,但是有一些却感情色彩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当然这一类编码的流行语不止以上两种,还有更多的是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提高产生的。例如**男(凤凰男、型男、伪男、跑男等等)这类词语的编码结构来源于对男性群体的共同性的认知,《说文解字》中说“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於田也。凡男之?俳源幽小!薄澳小弊衷谥?前的用法中做前缀居多,表示性别的区分,例如男权,男方,但是在流行语的发展演变中,“男”的字的语义结构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形容词更多的转变成了名词。尽管如此,对“男”这一概念认知还是保持了基本延续。类似这种的还有**女。例如拜金女、腐女、森女、御女、宅女、干物女、败犬女等,这一类的词语的编码发生来源于日语,汉语的流行语受日语的影响很大。从某些词语的流行程度可见一斑。   认知语义学的特点就是把意义看作是概念化,认为语言语义和人类的认知能力和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词语的流行基于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刺激,快节奏的生活,网络的实时性人们要求的高效沟通。   流行语不会消亡,也不会撼动传统语言文字的地位。只是有些词语晦涩难懂,其流行度可能会减低。   四、小结   日本学者?S崎认为流行语的特征主要包括“新奇、短暂、投影社会以及同步意识”等四个方面。“新奇”指流行语在词义、修辞等方面新颖独特,让人耳目一新;“短暂”指多数流行语只是在某一特定的时期盛行一时,过后就销声匿迹了,只有少数流行语够在日本的《国语字典》中占有一席之地;“投影社会”指流行语来源于社会,同时也生动地反映出社会现象;“同步意识”指有强烈集体意识的日本人在流   行语的使用上也努力做到步调一致,确保不落伍[6]。   笔者认为流行语编码方式将会越来越多元化,流行语暂时不会退出语言发展的舞台,而会越来越精彩纷呈,流行语折射了我们某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社会生活和大众心理,对流行语研究对于研究语言的跨学科也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泽权,张丹丹.我国当前流行语语言学与社会学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00—104.   [2]LakoffG. M. JohnsonSemanticsandCognition 1999;497.   [3]Lakoff 1987、Talmy 2000 Langacker 1987;1991a,b   [4]Jackenoff,R. SemanticsandCognition[M] TheMITPress,1983.   [5]束定芳.近10年来国外认知语言学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J].外?Z研究,2012(1).   [6]李洁.日语流行语特征及社会价值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2—75.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