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如何办微博]报纸微博并不只发布事实性新闻

到两年的时间,微博这一全新的传播方式就迅速走红。

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为了适应这种传播方式,也出现了相应的微博版或栏目

这些栏目一般设计成网页格式,使用网络语言,将微博元素嫁接到版面,成了有“报纸特色”的微博,或是有“微博特色”的版面

其实,在模仿的背后,报纸微博也面临着一系列难题。

传统媒体该如何看待国内微博的发展现状?传统媒体如何利用微博开发新媒体空间?      现状:纸媒纷纷效仿微博      在刚刚过去的全国和地方两会报道中,国内的一些纸媒集中试水微博

有一些报纸开设了微博栏目,有的栏目叫“微说”、“微盲”、“微观两会”,有的版面干脆就叫“微博”。

这些版面形式设计新颖,采用了网页和微博的很多元素,有的模仿国内一些知名网站微博的设计形式,内容多是直接引用代表委员、媒体记者和网友的微博,成为两会报道的一种形式创新。

实际上,自从2009年微博新媒体在国内一出现,报纸就对这一全新的传播形式给予了高度关注。

而随着微博的迅速走红,其开放性和即时性的传播效果让纸媒逐渐感觉到“羡慕嫉妒恨”,有的纸媒就尝试将微博应用于现场新闻的采写,并出现了相应的微博栏目

微博在还原现场、即时报道方面令新闻更充实、更富立体感。

纸媒毕竟不是网络,为建立稳定的微博来源,有的媒体要求自己的记者编辑注册微博,鼓励记者在采访中发微博;有的与国内各大微博网站联手,对自己的官方微博和名编名记微博加以认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互相利用各自优势,在对方的读者群里圈地,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关注。

本质:此微博不是真微博      在所有的合作和模仿背后,我们又不难看出,受传播形式的制约,报纸微博栏目无论如何推陈出新,它从未脱离报纸的编辑思维,报纸微博充其量就是一个“披着微博外衣”的言论版。

首先,报纸微博的内容,大都是从网上摘抄来的。

报纸编辑为了获取精彩的言论,浏览各大门户网站微博,选择最适合版面的话题,然后从中筛选和过滤,而这一过程,显然就失去了微博“自言自语”的自由涵义。

这些经过加工的微博,已丧失了网络形态,成为报纸语言。

其次,微博栏目无法实现即时互动

它们只是单向地向读者传达一种观点,这与微博互动、转发、关注等多层交流的方式在原则上相悖。

这样的版面再精细,栏目再可读,相对于丰富的网络世界,大家看到的,仍是生硬的网页截图。

真正意义上的报网互动还是无法从栏目中得以体现。

做不到互动,更别说几何级的扩散传播了。

还有,微博版的内容依赖传统媒体自身的编辑记者来生硬地充实,这从内容的选择上就有很大的局限性。

而使用微博最多的人群是普通的手机用户和网友,成千上万的陌生人之间彼此互粉,自然状态下的微博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编辑甚至总编辑,这是传统的纸媒所望尘莫及的。

可见,目前纸媒创办的微博版在本质上只是传播形式的一种包装,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微博,但由于这种包装对习惯了传统报纸版面读者充满了新鲜感,从而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焦点:微博的法律地位尚不确定      在国内,从2009年新浪试水微博后,各类微博异军突起,但争议也随之而来。

一年后,几乎所有的主流新闻网站都做起了微博生意。

然而在2010年7月,细心的网友会发现,新浪、搜狐、腾讯、人民网、凤凰网等各大网站微博几乎在一夜之间全部改成了“测试版”,而且这种“测试版”一直延续到现在。

不难看出,在无奈的“测试版”背后,是微博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地位没有得到确认,“没名没分”的日子不好过,这为微博将来的发展埋下了一些不确定因素。

事实上,主管部门对微博的管理和监控越来越严格,微博“自由自在”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一方面是方便快捷、无处不在的巨大优越性,一方面是随时可能到来的“釜底抽薪”,这样一个本身就“地位未定”、“风雨飘摇”的新媒体,如何让人学习和借鉴,成了颇显尴尬的一件事。

思考;报纸该如何办微博      目前,虽然微博的商业模式还没有最后形成,但国内的一些门户网站都在纷纷推销自己的微博产品,搜狐、新浪、人民网、腾讯等加紧了对个人客户和企业用户的争夺,希望早一天有所收获。

由于开设微博网站来说,成本小、门槛低,一些地方新闻网站和报刊,也推出了自己的微博系统。

与此同时,各大网站主动与一些主流平面媒体合作,利用尚处于强势的平面媒体,在品牌宣传上做文章。

对一些纸媒而言,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矛盾,纸媒是与那些大网站合作办微博,还是自己搭建平台做真正属于自己的微博?   对于有理想的纸媒来说,其实答案不言而喻。

谁心里都清楚,报纸与那些门户网站台作微博栏目版面做得再丰富,到头来也是给人做嫁衣:门户网站借助平面媒体,吸引读者资源,使之成为自己的用户乃至客户。

这是一场看不见的市场竞争,看似公允,实则不平。

由此可见,报纸要做微博,就必须建立自己的网络平台,“肥水不流外人田”。

依靠这个平台,不但能实现报网互动,更重要的是嫁接平面媒体读者资源,通过报纸微博来打造自己真正的网上微博

这恐怕不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纸媒搭建起网络平台,积攒了足够的人气,然后报网互动,开设自己的微博栏目

通过栏目推广自己的微博,这样就能摆脱单纯追求“形似”,向“神似”和“可用”上发展。

微博营销和设置上,可以选取一些贴近性、互动性强的话题,比如社区对话,市民言论、线索爆料、民调等,从而吸引读者注册微博;采用灵活多样的促销手段,引导更多的读者资源转化为微博网友资源,筑起网络平台的优势,最终为商业模式的推广打下基础。

这也是平面媒体悄然向网络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然,目前来看,微博只是媒体网络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现在尚难说是传统媒体的救命稻草,但从国际经验来看,只要时机成熟,微博会迅速成为最平民化、最具活力的媒体。

可以想象,如果一旦松绑,国内不同网站微博实现了互联互通,微博将彻底改变新闻传播的格局。

好在,很多主流平面媒体已经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从创新一个微博栏目、搭建一个微博平台人手,为传统媒体的新生铺路搭桥了。

(作者为齐鲁晚报济南新闻中心编辑)      链接    微博发展也有“阵痛”      微博实现了传播方式由一元向多元的升级,不论传者和受者均是多元堵构,传播能力由此实现了几何级数的爆炸性增长。

“由于微博是用户发布内容,因此不可避免出现虚假消息”。

中国互联网大会组委会执行主任曾明发认为:为避免虚假消息的快速传播,应建立举报后快速处理机制,及时通过微博管理员或官方微博发出通告,第一时间澄清虚假报道。

微博所在的门户网站还应及时在重要位置发布新闻,公布准确信息或辟谣信息。

新浪微博副总经理曹增辉也认为,不实信息传播微博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为此,新浪微博设立7不实信息曝光专区和微博辟谣的官方账号。

发动网民来共同举报和辟谣。

传播机制的修正也是重要的措施。

据介绍,当一个用户删除其微博的时候,所有的转发微博的信息中会显示“原作者已删除”,这条微博就不允许再转发。

(来源:人民日报)。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