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养院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的培养:疗养院护理人员工资

随着经济、科技、教育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社会文化不断提高,更加渴求心理上的理解、沟通以及情感上的释放。

对于“三勤”人员(空勤飞行人员、海勤舰艇人员、地勤专业人员)我们不仅要注重身体上的疗养,更要注重心理上的疗养,如此才能有效地促进战斗力的提高

而提倡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提高护理人员人文素质,能够更好地使“三勤”人员释放压力,增进健康。

1人文素质的内涵与本质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精神、情感方面的属性,主要依靠哲学、史学、文学、语言学、艺术学、管理学以及文体等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是长期连续学习而内化形成的。

护士职业对人文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好的人文素质,就会有比较丰富的情感体验,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2护理人员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2.1适应疗养院工作性质的需要疗养院的医护人员每天面对的不是病人而是健康的疗养员,他们受过较好的教育,从事特殊职业并在各自领域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中有离(退)休人员,有干部,有士官,不同群体有不同层次的需求,他们满足的不只是物质条件的提高和一张笑脸、一声问候,更注重心灵上的感受与释放。

如果护理人员没有较好的人文素质就难以和疗养员沟通,无法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达到心理上的疗养

2.2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需要整体护理寓生理、心理、精神文化为一体,主张以人为本,在疗养院就是以疗养员为中心,最大限度满足疗养员的需求,这必然包括了肌体、心理、社会文化等全方面的护理

疗养员长期从事紧张、单调、危险的工作,如果社会心理或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痛苦、忧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影响疗养的质量。

较好的人文素质,能够使护士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认同感,能够在内心深处给疗养员以尊重、理解和鼓励,化解心理、精神上的压力,激发积极的心理情绪,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2.3适应护理内容扩展的需要目前疗养院实行“三军联勤”,疗养人员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承受着不同的心理压力,护理难度较大。

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朴实的人道主义精神、博爱的情感、亲切和蔼平易近人的态度、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护士才能真正地认识人、理解人、帮助人。

3加强人文素质培养的基本途径      3.1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培养人文情感人文氛围浓厚,人们就会在无形之中感受到人文气氛的影响。

疗养院应当努力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坚决纠正健康人不需要人文护理的错误认识。

营造人文氛围,关键是培养护理人员自觉的人文情感和人道伦理意识,树立以关心疗养员、尊重疗养员,以疗养员利益和需求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重视疗养员的需要,维护疗养员的权利,建立相互尊重的关系。

让他们在疗养院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护理人员亲人般的关爱,从而提高疗养质量。

3.2结合护理实际,大力开展人文素质的针对性理论教育护理人员在初期学院教育中较好地进行了专业技术理论学习,对于人文精神及人文知识的掌握比较少,人文精神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应当成为疗养护理人员再教育的重点内容。

目的就是使护理人员强化人文关怀服务意识,增强对疗养员的需求和期望的敏感性,掌握了解疗养员需要的基本技巧。

人文素质教育应结合护理内容的实际,通过自学、培训、进修、讲座、参观等方式,加强哲学、史学、文学、语言学、艺术学、管理学以及文体等方面的学习和实践,从广度和深度加以强化训练,提高护理人员人文理论素质、信息素质、科技素质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3.3丰富护理内涵,注重心理疗养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医疗技术能祛除病痛,恢复肌体的功能,但疗养护理人员面对的往往是除了疾病以外的抑郁、悲观、失望、幻想等不良情绪。

这些不是靠医学技术能解决的,更需要进行人性化服务,对其进行心理治疗,在恢复肌体健康的同时,给疗养员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因此,为有效地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护理人员要努力掌握疗养员工作性质、特点等资料,科学分析可能产生的压力和不良情绪,确定疗养员的心理生理健康状况;要对不同群体的健康状况制定针对性强的疗养护理计划,并组织实施,提高疗养员的疗养质量;要延伸护理过程,对疗养员出院后实行跟踪服务,提供健康资询。

3.4转换角度,制定人性化护理管理制度现在实行的疗养院的护理管理制度大多沿用多年,没有充分考虑与满足疗养员的社会心理需求

因此,在不违反医疗安全制度的前提下,应取消一些过时的制度,制定人性化护理管理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护理人员疗养员提供人文关怀服务,避免缺少人性化的行为。

创造人性化护理管理制度,护理管理者在规章制度和政策的制定上应以疗养员为主,提供方便的措施。

制度的操作性要强,每个环节必须做到“更细、更精、更实、更优”。

(收稿日期:2008—04—11)。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