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

摘要: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开启了高速发展模式,第三方支付逐步成熟化,P2P网贷呈爆发式增长,互联网保险和互联网银行也相继获批运营,其凭借着低成本高效率和广阔的覆盖面极大地颠覆了传统金融模式,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系统风险 金融产业信息化   一、互联网金融定义与特点   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其不是互联网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兴领域。

其主要特点如下: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发展快、管理弱、风险大。

二、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的区别   一是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

二是互联网金融从业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理论上任何涉及到了广义金融互联网应用,都应该是互联网金融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历史   (一)萌芽阶段(2005年以前)   这一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形态尚未出现,主要是传统金融机构简单地把金融业务搬到互联网上,利用互联网开展业务。

(二)起步阶段(2005—2012年)   2005年到2012年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起步阶段,金融互联网的结合从早期的技术层面逐步深入到业务领域,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等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形态相继出现。

(三)高速发展期(2013年至今)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元年,以“余额宝”上线为代表,我国互联网金融开启了高速发展模式

主要表现在第三方支付逐步走向成熟化,P2P网贷呈爆发式增长,众筹平台开始起步,互联网保险和互联网银行相继获批运营。

四、互联网金融发展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   (一)开辟了金融新渠道   无论是在资金的支付渠道还是信贷渠道方面,互联网金融都对传统金融行业进行了有力的补充。

(二)提高了金融产业信息化水平   通过互联网的应用,能够让金融信息的搜集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这些金融数据,不仅为风险征信评估提供了依据,也为金融机构建立个人信用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推动金融行业创新和变革   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使得金融活动无论是在信息的搜集还是传播方面成本都变得更低,这样有利于缓解金融机构与个人之间的金融信息不对称。

五、我国互联网金融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各类投资者需求   由于互联网金融服务商的增多,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和不断丰富与创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是大势所趋,而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

(二)互联网金融存在巨大的网络安全隐患   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以网络平台为基础,互联网技术发展不成熟必然会导致黑客攻击病毒入侵情况的发生,还会导致客户信息和个人隐私的泄露,无法给互联网金融数据库管理带来有效保障。

(三)缺少外部监管,法律法规待完善   互联网金融的灵活性较大,并且其业务模式和产品种类相比传统金融模式都要多得多,这就造成了互联网金融对已有法律法规的规避性较强,比较容易避开法律的监管

因此,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也给原有的监管方式和监管政策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四)系统性风险高,融资模式不规范   目前不少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机构并没有国家颁发的互联网支付牌照,其经营的合法程度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我国互联网金融缺少完善的征信体系,不能够形成有效的惩戒制度。

(五)产品过度美化,风险披露不全面   在互联网金融中,金融产品被过度宣传可以说是十分常见。

此外,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甚至采用倒贴收益的方式来与竞争对手开展恶性竞争。

六、我国互联网金融有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应加快制定保障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互联网金融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制定行业准入、退出标准,制定违规违法惩处规则,形成我国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建立公平、公开、公正、高效的互联网金融环境。

(二)建立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一是明确互联网金融监管部门及监管范围和监管职能,创新监管方式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新形式;二是构造互联网金融行业标准及监管指标,加快建立互联网金融的登记备案制度;三是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四是建立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网络监管,对资金流向和资金用途做实时监控。

(三)完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   将互联网金融纳入征信体系,首先要创新征信手段,全面收集互?网金融平台信息,建立真实、系统、全方位的征信体系数据库;其次,将企业的信用记录纳入征信数据库,实现数据库信息的共享;再次,认真做好互联网金融客户信息真实性审核工作,并做好客户的信用记录。

(四)完善互联网金融应用技术   加强技术创新,针对互联网金融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互联网金融技术手段要积极适应不断创新的金融产品的要求,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技术应用;针对互联网金融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要建立多层次的网络安全屏障及时更新病毒数据库

参考文献:   [1]于健宁.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人民论坛,2014(8):5—7.   [2]谢清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49).   [3]李东卫.互联网金融:国际经验、风险分析及监管[J].新会计,2014(6).   [4]闫真宇.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考[J].浙江金融,2013(12):40—42.   [5]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5).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