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对缓解慢性腰痛的功效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0—000—01 毕业论文网 /6/view—11548235.htm  摘 要 易筋经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人民健身的智慧结晶。

动作舒缓,简单易学,客观条件要求较低,是一个非常适合大众练习的健身方式。

近年来,它也被作为一种运动疗法被引入到大众运动康复治疗当中。

慢性腰痛,是当今社会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限制因素。

目前,治疗慢性腰痛的主动运动疗法主要是改善腰部肌肉力量,来提高脊柱稳定性,缓解腰部疼痛。

将传统健身术与现代核心稳定性训练理念相结合,解决当前大众所面临的问题,不仅能够提升人们生活质量,而且能为我国的传统运动疗法在现代康复中的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慢性腰痛 易筋经 核心稳定性   一、概念   慢性下背痛(Chronic low back pain,CLBP)俗称慢性腰痛,是指一组以下背、腰骶、臀部疼痛和不适为主要症状且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的疼痛综合症[1]。

慢性腰痛,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增加社会负担,降低人群生活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病机病因   目前,很多的研究都发现,慢性腰痛的治病原因虽然很多,也很复杂。

但各种原因的慢性腰痛很大程度上都与维持腰椎稳定的腰部多裂肌功能有关。

脊柱核心稳定性的角度分析,腰部多裂肌的微细损伤导致的腰椎节段的不稳定,是慢性腰痛的重要致病因素[2]。

因此,目前治疗腰痛的主动运动疗法主要集中在对维持腰椎稳定性腰部肌肉的改善,以提高脊柱稳定性,缓解腰部疼痛。

三、脊柱稳定性   根据Panjabi等提出的脊柱稳定性“三亚系模型”,腰椎稳定性的维持,需要由椎骨、关节等成分组成的被动系统;肌肉、肌腱组成的主动系统;和神经控制系统共同组成。

它们共同作用,保持脊柱稳定[3]。

目前治疗腰痛的主动运动疗法主要集中在对维持腰椎稳定性和控制腰椎姿势的主动系统即由肌肉和肌腱组成的系统的改善,以提高脊柱稳定性

许多实验研究证实:躯干肌在对抗外来负荷稳定脊柱中起主要作用,若去除肌肉,则只保留韧带的腰椎承受88N的压力即不稳定,而活体腰椎则能承受2600N的压力,说明肌肉收缩产生的力及肌肉的紧张性起到了稳定腰椎的作用。

四、健身气功   (一)简介   气功,起源于晋朝,由来已久,是中华文化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

它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和意念调节相结合。

共同作用于人类健康发展。

从古至今,源远流长。

是一种传统的修身,养性的保健方法。

但是,历史上的气功经常受到宗教意识的影响,并脱离了气功对人的宗旨,对人,对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整理重创了《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和《八段锦》四种健身气功

随后,将其确立为体育运动项目,纳入到体育的范畴,真正发挥传统气功健身功效。

(二)理论核心与分析   以腰带动脊柱的旋转屈伸,并带动内脏和四肢的运动,是健身气功锻炼的突出特点。

整套功法动作分前后、左右和上下。

腰部各个肌肉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健身气功锻炼使得腰部肌肉特别是维持腰椎稳定性腰部多裂肌力量增强,减轻椎体压力,有效缓解椎间盘的负荷,减轻了腰部疼痛的症状。

健身气功应用解剖学的相关理论,从以脊柱旋转屈伸为主要运动形式出发,分析健身气功腰部肌肉的锻炼作用。

从而达到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提高其对腰椎的控制能力,增强腰椎稳定性的目的。

健身气功?易筋经总共有12势,其中韦驮献杵第三势是脊柱的牵伸动作;摘星换斗势,倒拽九牛尾势,九鬼拔马刀势,青龙探爪势,四势动作中,都包含了腰部的左右旋转动作;卧虎扑食势,掉尾势两势动作中,分别包含了腰部的屈伸和侧弯动作

健身气功?五禽戏模仿了五种动物,共10个动作

其中,虎举、鸟伸是脊柱的牵伸动作;鹿奔、熊运、熊晃、猿摘是腰部的左右旋转动作;虎扑、鹿抵都包含了腰部的屈伸动作

此外,八段锦的摇头晃脑去心火式包含了腰部的环状运动,六字诀的嘘式也从左右方向对腰部肌肉进行了锻炼。

易筋经和五禽戏的这些动作使得脊柱在上下、前后、左右各个方向进行了有效的拉伸,从而使腰部肌肉在各个方向上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特别是维持脊柱稳定性多裂肌在收缩――还原后得到放松,这符合肌力训练及肌肉牵伸的原理,使之稳定性和协调性得到提高。

健身气功通过腰部肌肉各个方向的运动,使腰部肌肉得到锻炼,尤其是维持脊柱稳定性多裂肌的功能得到改善,这对维持脊柱稳定,改善腰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五、总结   慢性腰痛发病率较高,易发人群广泛,已经成为人们提升生活质量,改善生活品质的重要阻碍,同时也增加了社会负担。

易筋经作为健身气功的一种,对改善腰部肌肉得到有效锻炼,增强脊柱稳定性,缓解腰痛有着良好的功效。

同时,易筋经简单易学,不受场地器材限制,可实用性强,是人们健身、锻炼、康复的良好选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健,郭险峰,邓树勋.慢性下背痛的主动运动治疗[J].中国体育科技.2008.44(5).   [2] 杜志峰,池红军,李爱华,李海然,王书君.脊柱核心稳定性影响因素探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20(2).   [3] 白玉花,董利薇,王军如,曾建业,张静.五禽戏对改善腰部多裂肌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4).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