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系统复杂性认知与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产业转型与升级是确保城市经济增长、拉动国民经济的基础,对城市的长期规划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文章运用复杂性系统建模的方法对产业转型系统中的子系统、子系统的关联性,进一步指出环境的开放性、主体的多样性以及目标的多元化造成了产业转型系统复杂性,最后,基于政府视角,给出了降解产业转型系统复杂性的应对策略,为相关产业政策制定提供合理的理论分析视角和方法。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产业转型系统认知复杂性分析;复杂性降解   一、 引言   当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对产业转型的理论与方法开展了研究,现有成果表明产业转型过程中不同产业与复杂环境的交互使得产业转型呈现出系统性、复合型、多样性等特征,这些复杂要素的交叉更加剧转型的难度。

由于产业转型主体的多样性、环境的开放性,加之政府对产业的引导作用尚处于探索阶段,较难满足产业转型进而实现产业升级的需求,有必要运用复杂性科学理论来重新认知产业转型问题,从系统性到复杂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驾驭系统复杂性的科学决策体系,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二、 产业转型系统分析   产业转型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理念去构建产业转型系统模型,本文认为产业转型系统主要包括产业转型动力系统产业转型支持系统

产业转型的动力系统由两方面构成:一是内在动力系统,主要是从企业内部角度出发,为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和自我生存而由企业内部产生的推动企业进行转型的动力;二是外部动力系统,主要是基于政府、市场的视角出发,为了城市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形成的外部动力系统

二者的合力形成了产业转型的综合动力系统

产业转型支持系统主要由外部力量构成,其主要包括政策支持系统、人才支持系统、社会保障支持系统、科技与教育支持系统、资金支持系统、安全支持系统、生态支持系统等,只有在这些支持系统的配合下,产业才能实现成功的转型   1. 产业转型动力系统

产业转型的动力不仅来自产业系统自身的发展需求(内因),也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作用(外因)。

产业转型的内部动力主要源于:   (1)经济增长放缓引发转型: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主要包括经济增长数量以及经济增长质量。

经济增长数量主要指GDP,经济增长质量主要指括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福利分配以及资源环境代价等。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呈现整体放缓。

城市经济增长放缓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的质量上,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效率降低、经济增长的变动幅度较大、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差、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不足等。

(2)产业发展滞后引发转型: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由于技术、方法与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我国一、二、三产均存在各种层次的问题。

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出现了附加值低、创新力不足、产业发展布局不合理以及产业发展规划不清晰等问题,然而第三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则表现出缺乏高素质人才、生产经营方式不先进、现行管理体制落后等问题。

(3)产业结构失衡引发转型:在国家宏观产业规划的政策指引下,我国经济正逐步由粗放型走向集约型。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城市不断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促使第一产业比重不断降低、维持第二产业比重基本保持不变、并努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但是由于没有过多地注重产业结构的实际运行状态,因此产业结构调整并没有实际改变产业结构失衡的状况,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结构偏重,尤其以重工业为主,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生产型服务发展不足。

因此,产业结构失衡是引发产业转型的内部动力之一。

产业转型的外部动力主要源于:   (1)时代变革引发转型:目前国际和国内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因此时代的变迁成为了产业转型的最大机遇。

另外,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出现导致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很多不同形式的涌现,知识经济的涌现将为现有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2)观念转变引发转型: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导致了人们观念和生活行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更加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同时,人们也更加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修复。

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要不断满足人们观念转变的要求,因此观念地转变将会进一步导致产业转型

(3)市场格局引发转型:当社会需求结构发生变化时,产业间必须通过产品、技术、管理创新等方式对自己的结构进行深度的演化。

一方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定新的产品发展规划,通过改变生产方式、经营理念、产业架构等途径对产业进行优化;另一方面,通过对社会需求的预测,借助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直接对产业进行转型

2. 产业转型支持系统

产业转型支持系统是在产业转型动力系统的驱动下,从产业转型的各个方面来支持服务于产业进行转型

包括:   (1)政策制度支持系统: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政策制度上的支持主要表现在财政政策上,产业转型财政政策的扶持机制主要表现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和替代产业扶持机制。

(2)科技人才支持系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人才培养模式由原来的要素驱动逐渐向创新驱动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变革传统粗放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为导向,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为产业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3)技术支持系统:主要涵盖了在产业转型过程中重大技术手段、重要技术方案、技术方案的变更等一系列与技术相关的问题。

(4)金融支持系统:金融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直接推动力,不断优化的金融环境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

产业转型过程中金融支持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产业转型的需要。

三、 产业转型复杂性分析   我国产业转型过程处于动态多变的外部环境中,特别是当前正处于国际经济环境动荡的阶段,并且由于国家对产业转型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产业转型的动力、支持以及转换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挑战。

1. 环境的开放性。

产业转型目的在于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资源配置,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最终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处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中的产业转型系统不仅对社会(区域)、经济环境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如图1所示)。

产业转型系统所处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其交通、区位优势以及转型产业的资源类型,直接影响着产业转型的内部动力系统经济环境决定了产业转型过程中的相关投资、获益与风险承担主体以及产业布局的变化,并且,经济环境直接影响了产业转型的深度、转型方案的选择以及产业转型后的经济效益评价等,对产业转型的外部动力系统以及支持系统起着决定性作用;社会文化环境引导着产业转型过程中相关主体的价值偏好,对产业转型的支持与转换系统均有影响;技术环境反映了能够进行转型产业类型以及转型产业的技术水平,对产业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政策法规环境则为产业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与依据。

由此可见,产业转型系统环境涉及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政策法规、技术等多方面因素,是在高度开放的系统环境下开展的,产业转型只有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环境因素,深入地了解转型系统与外部环境的联系,才能形成科学有效地的产业转型路径。

产业转型过程中,环境的动态演变以及各种环境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制约性将导致产业转型系统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甚至混沌性、无序性。

例如,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政府在制定相关产业转型扶持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经济因素,同时经济环境会受到政策法规环境的影响。

另外,由于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系环境下,政府行政公权力与市场经济规则协同作用的政策法规环境并不完善,使得产业转型道路充满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困难重重。

2. 主体的多样性。

产业转型主体是指参与产业转型活动的个体或群体。

产业转型通常是由企业主体、政府主体、专家群体与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多方主体联合行动的结果(如图2所示)。

一般来说,主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导致复杂性的产生根源,主体种类越多,相互之间的差异性越大,其统筹与协调的难度就越大,从而更容易导致复杂性的产生。

主要表现在:(1)不同性质的产业转型主体对于同一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决策问题会有不同的立场,同一性质的不同产业转型主体也会因为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历程以及领导者的价值选择的差异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例如从整体来说,政府主体产业转型过程中更加关注产业转型带来的综合价值和长远效益,企业主体则偏重于对转型投入成本与预期收益的分析。

而对于企业主体而言,同一产业中的不同企业主体也会立足于自身企业的利益产生不同的观点和态度,从而使产业转型规划共识的达成变得十分困难;(2)产业转型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环境适应性,能够根据外部变化在合适的时机采取适当的行为以达到自身的目的,即会产生自主博弈行为,从而使得个体在和其他人交互过程中永远处于不确定状态;(3)产业转型主体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能够与环境以及其它个体进行交流,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或“积累经验”,并且根据学到的经验进行自学习与自组织,因此产业转型主体产业转型的方向认知也将随着认识的深入而发生变化,从而不断在过程中调整产业转型战略。

3. 目标的多元化。

产业转型目标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规模转变、新技术的引入等方法与手段从而期望达到的目的和结果(主要包括转型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等),是由产业转型主体根据产业的当前状态以及影响转型的变量,对产业转型的期望状态设定的预测。

产业转型目标主要反映了产业转型主体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

转型目标产业转型系统中的关键要素,不仅直接影响着产业转型的方向,而且还影响着相关产业信息的收集、备选方案的制定与评价等。

产业转型目标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不仅表现在相关主体产业转型“多”方面的利益诉求,还表现在“多元”目标之间难以平衡,例如,传统制造业期望向具有物流配送服务的制造服务业转型,此过程中必然要构建统一的产品、物流信息的一体化平台,存在着高技术投入的风险,因此,产业转型经济目标与技术目标之间存在着相对制衡的关系。

对于产业转型主体来说,目标的多元化则带来了多目标统筹、协调与评价等多方面的系统复杂性

主要表现在:(1)目标由单一化变为多元化并不仅仅在数量上给产业转型带来系统复杂性,而且这种多样化的转型目标很难进行统筹与凝练,具有不可公度性,甚至会出现目标目标之间相互矛盾、冲突,难以平衡的情况;(2)转型目标的多元化导致在对转型方案评价时,不能用最优化的方法选取最优解,而是要去寻求实现满足众多目标的均衡解;(3)转型目标的多元化,导致具有不同效用偏好的转型主体往往做出矛盾或冲突的选择   四、 产业转型系统复杂性应对策略   1. 应对产业转型环境的不确定性。

单个企业转型通常是一类问题明确、目标明确、影响因素确定的企业战略管理问题,由于这类决策问题确定性程度高,因素间影响关系明晰,因此转型主体只要遵循结构化流程即可完成转型任务,转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需求与企业的定位。

然而,对于产业转型而言,绝不是多个企业转型的简单相加,而是受到由于各种无法控制的环境因素产生的难以预知的不确定变化的影响。

例如在产业转型初期,产业转型的直接主体――企业对市场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认知是模糊、不确定的,也很难全面掌握转型过程所需的信息、技术和知识等资源,存在能力缺失等等问题。

不确定性决定了产业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不断认识、迭代与比对逼近。

因此政府主体产业转型相关的各级政府)应加强对企业主体行为的控制、协调与引导,使得企业主体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复杂性认识的模糊性,并充分利用专家群体、科研院所的智库作用以增强其对产业转型系统环境的敏感性与掌控力等,从而降低环境不确定性对产业转型产生的不利影响。

2. 应对多元主体目标不一致性。

正如前文所述,一个产业包含了多种行业,而每个行业中存在多个企业产业转型属于宏观层面的规划,而落到实处则为众多企业转型

每个企业由于有自身的经营模式与战略规划,导致每个企业转型目标不尽相同,因此,政府在做产业转型规划时必须平衡不同企业、同一产业中不同行业的实际需求,在众多主体利益诉求中形成相对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转型策略。

特别是,产业转型在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也对产业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系统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涌现决定了产业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步逼近的过程,因此政府主体需要对转型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包括对转型环境的把握,对转型策略与方案的优化与调整,对新的市场、经济以及技术需求的快速反应,对产业转型动态演进过程的控制与协调等。

参考文献:   1. 樊艳萍,牛冲槐.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系统研究.系统科学学报,2006,14(2):95—98.   2. 张斌,张焘.工业设计是我国制造产业转型的驱动力.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6):156—158.   3. 贾栗.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4):174—176.   4. 王元月,马蒙蒙,张一平.以技术创新实现我国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山东社会科学,2012,(2):32—40.   5. 赵琨.基于系统创新的产业转型及在资源型城市的应用研究.山东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71271107; 71271107)。

作者简介:盛昭瀚,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丁纯,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博士生;丁翔,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4—03—08。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