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之维】

富士康员工“十三连跳”的悲剧,在中国引起铺天盖地的反思,也使我对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当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应对快速变动的时代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我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注入生活内容和时代“活水”,做到用生活来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思想道德觉悟。

首先,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景。

思想品德课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学生的个人生活有着广泛联系,思想品德课的重心不应放在单纯传授知识上,而应放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上,放在让学生学会生活上。

因此,课堂上要注重联系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各种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将教材内容生活化,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强化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体验感悟,启迪学生的思维。

其次,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教师教学创设社会情景,引领学生用心感悟、用心体验,如:利用多媒体将社会事例搬到课堂。

比如:在“我国的基本经济政策”教学中,教师学生贴近生活,通过观察,扮演角色,换位思考,使学生付出真心、真情,获得最有效的体验

如:在学习“司法保护”内容时,我就轮流带学生到附近的法庭和法律事务所开展采访调查活动,让学生亲历具体事件,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积极的行为感悟和情感体验,使课堂教学更富实效性。

最后,让学生在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

社会实践是坚定信念的“催化剂”。

信念是人们对某种政治主张、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的由衷信仰和强烈责任感。

课堂中的知识能否内化为学生觉悟、外化为学生行为,关键是要让学生深入实际,在实践中比较、检验,并强烈感受到“内化’与“外化”的必要性。

可以说,社会实践是促使学生形成坚定信念的“催化剂”、“知行合一”的中介和关键。

社会实践还是学生能力的“培育场”。

思想品德课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社会情境,以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为题材,通过社会服务、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

学生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真正体会“实践出真知,活动长才干”的道理。

思想品德课教师也要积极转变观念和作风,不惟分,不惟名、不惟利、不惟上地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同时,要利用写论文、博客、实践、谈话等一切机会宣传思想品德课的作用,为思想品德课呐喊助威。

现行的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吸引力强、包罗万象:有日常的为人处事、心理健康、学习方法、人生理想和规划、法制知识、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唯物辩证法……,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中学生感悟人生、规划人生、学会自信、学会自尊、学会宽容、学会交往、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学会智慧地面对生活

思想品德课教学也一改以前那种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体验,在体验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课程宗旨。

学生而言,思想品德课不光有用,而且有大用,并且是终身有用,这是别的一些学科所不能及的。

生活赋予思想品德课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生活使思想品德课学生机盎然。

同时,思想品德课也使学生生活中不断地健康成长,获得一定的人生高度。

【化开民,江苏省邳州市官湖初级中学政教处副主任、中学一级教师

徐州市先进教师、邳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教学先进个人】      责任编辑/杨一鸣。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