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嫉妒恨,不如自我完善】 羡慕嫉妒恨下一句

据报道,近日一名大学男生在砍伤另一名大学生后自杀,据初步调查死者与被砍伤的男生因情感纠纷产生冲突,出现报复杀人行为后而自杀身亡。

大学生伤人、杀人与自杀的案例并不罕见,为什么“天之骄子”会发展到对人对己如此残忍的程度呢?这的确发人深思,这也意味着新时期青少年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和家庭的高度重视,是到了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了!   从新闻报道来看,本案例大学生杀人动机尚不十分明了。

据该自杀同学的室友称,他性格十分内向,可能与其嫉妒心理有关,因为我们的手头的资料有限,当然也不排除其患抑郁症、妄想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的可能。

本文仅就嫉妒心理的成因及怎样克服嫉妒心理做一些探讨。

心理案例:小刘为何要报复他的同学   首先看我们临床遇到的一个实际案例,小刘自述如下:   我考上大学后对一位女孩产生了好感,尽管我处处关心照顾她,明里暗里下了不少“功夫”,但那女孩子还是回绝了我。

这极大地挫伤了我的自尊,因为从小我就在优越的环境下长大,也从没有尝试过被人拒绝和冷落的滋味,因而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有时真可谓是到了坐立不安、食寝乏味的程度。

有一次在卡拉OK厅,正巧碰上那位女同学与另一男生在一起,看到他们那种眉来眼去、亲密无间的样子,这下我总算弄明白了,原来这女孩拒绝我是因为喜欢那个笨蛋,天啊,无论是长相、家庭条件,还是学习能力,我哪方面不比他强,我实在是想不通,她怎么会喜欢上一个比我差那么多的人呢?这段时间来他们在一起的那种亲密情景时刻呈现在我眼前,我的心似乎在绞痛、在流血,可能也是“爱之深,恨之切”吧,我实在是受不了这种折磨,不断地出现想与他们同归于尽的念头!作为一个读书人,也明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妥,但无论如何我也无法咽下这口闷气啊,有时恨得咬牙切齿,我现在身上随时带着水果刀,碰到机会我就下手,我想我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我真的很痛苦,请问医生,我该怎么办!      人们为什么会患“红眼病”?   国人把嫉妒称为“红眼病”,心理学认为,嫉妒是指对别人的优势心怀不满的一种不愉快的情感。

嫉妒心强的人,常抱怨、憎恨某一方面超过自己的人,往往不是采取有效措施充实和提高自己,而是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压制别人,其结果常常是既害人又害己,所以嫉妒是一种带有破坏性的负性情感。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周瑜,一代英才,身为东吴大都督,统帅几十万大军,驰骋疆场,屡立战功。

然而他对才智超过自己的诸葛亮耿耿于怀,曾多次设计谋害诸葛亮,但事与愿违,最终是害人不成反害自己

临死前还“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 由此可见,由于容不了他人,终于含恨而死。

周瑜三气而死,英年早逝,其死因就是死在一个“气”字上。

这个“气”字可以说是指“不服气”,用现在的语言来解释,可以说是属于一种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在伟人和常人中都屡见不鲜,现代心身医学证明,心怀嫉妒的中老年人,不仅会导致其神经内分泌功能失常,易罹患各种神经症;而且严重者还会引起内脏功能紊乱,产生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支气管哮喘、糖尿病、溃疡病、肿瘤等等心身疾病,因此嫉妒是一种伤人害己的两面刀,但我们很多人却往往是备受嫉妒恶魔的折磨而不能自拔,故了解嫉妒的成因和应付措施则有利于我们今后健康的生活。

嫉妒心的发展一般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最初阶段,嫉妒程度较轻,往往深藏于人的潜意识中,不易觉察。

如因自己与同事、朋友、上级一直相处很好,对于他的优势、名誉、地位等等,并不想去攻击他。

但每当想起人家超过自己时,心中总不是滋味,感到有一种淡淡的苦涩。

第二阶段,由上一阶段继续发展,产生程度较深的嫉妒

其标志是嫉妒心理自己已很难控制在潜意识中,时不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显露出来。

如对被嫉妒产生间接或直接的挑拨、诽谤或诬陷等行动。

第三阶段,非常强烈的嫉妒嫉妒者已失去理智,向对方作正面地直接地攻击,甚至希望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常常导致毁容、伤人,甚至杀人等极端行为。

嫉妒心有时甚至压倒亲情,如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施特劳斯的父亲老施特劳斯,被号称“圆舞曲之王”,由于嫉妒儿子的才能,竟发展为欲置儿子于绝境的地步。

施特劳斯非常害怕儿子会动摇他“圆舞曲之王”的地位,竟不择手段地运用自己在音乐界的权威,迫使维也纳各大舞厅把小施特劳斯拒之门外。

其儿子走投无路,只得在郊区一家咖啡馆的露天花园举行音乐会,后来小施特劳斯获得成功,老施特劳斯狂怒不已,终于病倒不治。

所以,嫉妒心强者对于任何与自己有关的人都会产生嫉妒心,甚至是对自己最亲的人也不例外。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时作为嫉妒者本人,对于自己嫉妒心态甚至没有丝毫的觉察,且很可能将其视为理所当然之事,直到最终导致不良后果,才有所悔悟,但往往悔之晚矣!      嫉妒别人什么?   嫉妒心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一般是指向比自己强的人,嫉妒自己差的人极少见。

但是,也不是所有能干的人,你都会嫉妒,如对那些学历、资历明显比你高很多的人,你可能不会过多地去嫉妒他们(当然也有上级对下属的嫉妒,老年人对年轻人的不服气);而对那些过去与你“平起平坐”或“不如自己”的人,但现在却比自己更能干了,更行了,自己的心里很难接受,总是不大甘心这些人也能超过自己

所以,因内心的痛苦以至激发情绪上的对立和抵触情绪,最后由嫉妒心理变为嫉妒行为,造成对他人的伤害。

培根曾经幽默地引用古人的话说:“嫉妒心是不知休息的”,“当一个人自身缺乏某种美德时,他就要贬低别人的这种美德以求达到自我心态的平衡。

”故嫉妒者大多是自己缺什么就妒嫉人家什么,有“嫉德”、“嫉才”、“嫉名”、“嫉能”、“嫉誉”、“嫉财”、“嫉情”等等之分。

嫉妒心根深蒂固,与人类的自私自利的心理有关,嫉妒者尽管遭受攀比、不满、憎恨、报复等心理痛苦的自我折磨,对自己的情绪和自我发展均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但往往不能自拔。

心理忠告:   与其嫉妒别人,不如完善自己!   我们知道,世界是很大的,能人背后有能人,自己想在一切方面都胜过别人根本是不可能的。

优势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时自己超过别人,有时别人超过自己;或在某些方面别人领先于自己,某些方面自己领先于别人,这是自然规律。

看到别人超过自己心里就很难受,这种狭隘的心态只能使你失去朋友。

嫉妒无益,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人家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采取“见贤思齐”的态度,充实自己,迎头赶上;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参与公平竞争,走自强自立之路。

嫉妒他人,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压制别人,终是弱者之举,只会感到越走越狭窄,越走越没路,最终钻进死胡同,不能达到自己“出人头地”的目的,反而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害人害己。

人的一生毕竟是短暂的,嫉妒只会限制自身的发展和破坏人际关系,明智者一旦认识到自己尚存在某些嫉妒心理时,就要果断地从嫉妒的阴影中走出来,扬长避短,最大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化嫉妒为力量。

世界如此之大,我们无须妒嫉他人,只需完善自己!只要自己努力,不断提高自己,每个人都有大显身手的机会。

另外,男女爱情则涉及到个人的感情问题,纯属“自愿”,更是强求不得,每个人都有恋爱的自由权和选择权。

尽管杀人的那位大学生和本案例中的小刘对他们的女同学产生了好感和真情,但是“流水有意,落花无情”,女同学不接受他们而接受了另一位同学,这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理智的态度是小刘和这位自杀的大学生颖该为其同学和自己所钟爱的女孩祝福,果断地走出这段“单恋”情结,重建新的生活平衡点!当然,每个人心理调节能力都具有一定的限制,建议遇到上述情况无法自拔时,能及时寻找心理治疗和专业医生的帮助,以便尽快走出困境,避免悲剧发生。

杨放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从事心理咨询、临床心理学与心身疾病的科研、临床及教学工作20余年,发表有关心理治疗及心身疾病防治的研究论文20余篇,被科学技术部、中宣部、中国科协联合授予“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多次应邀在电视台、电台和社区等场所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心身保健讲座;在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有关心理健康、心身保健等方面的文章两百余篇。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