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消费与节约型社会关系探析

摘 要:近年来,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与日俱增。

但是,在以往治理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治理不力的现象,其根源在于在地方政府的眼中,经济利益远远高于生态利益。

我们要实现社会的长远发展,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持续发展不是限制经济限制人们的正常消费,而是要在保证人们正常消费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节约型社会

毕业论文网 /2/view—12235475.htm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消费   基金项目:辽宁社会科学院“消费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项目,项目编号[Lnsky13B064]   近年来,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与日俱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生态文明的问题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并提出在生态与环保的问题上不能越雷池一步。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可以说是中国领导层在生态问题上最强有力的论述,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政府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

但是,在以往治理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污染的现象,其原因在于在地方政府的眼中,经济利益远远高于生态利益。

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一方面源于在对地方政府考核的机制中只有经济发展指标而缺乏生态指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部分人看来,保护环境与拉动经济是相互冲突的,注重环境保护就会减缓经济发展速度,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

本文致力于探讨消费、可持续发展节约型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点找出在不影响居民消费的前提下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包括两个重要概念: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各国人们的基本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

”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满足世界各国人们的基本需要应被放在优先的地位来考虑。

其次,可持续发展还要求我们对环境的当前承受能力和未来可承受力有一个明确的预估,不能牺牲长远发展、过度掠夺资源

从上文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首先是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人们需要的满足是随着社会发展而改变的。

在生产发展、收入增加的情况下,人们就有提高消费水平的需求。

消费可以说是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与外部进行物质交换从而实现生存、享受和发展的过程。

因此,可持续发展消费之间并不是相悖的。

事实上,我们要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增加消费、提高消费水平是必要的途径。

而现实的情况则是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长期不足。

尽管近些年来消费品市场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是和投资、出口相比,消费需求增速仍然不高,内需不足依然是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障碍。

而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弊端也日益显露: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经济的一时发展搞重复建设、仓促上马项目的现象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发展受制于别国,生产什么、出口多少完全由他国决定,发展缺乏自主动力。

而这些弊端造成的结果则是更多的资源浪费和更严重的环境破环。

因此,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是不可缺少的题中之意。

消费来拉动经济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限制”――对资源掠夺的限制、对技术滥用的限制以及对不断膨胀的欲望的限制

限制”意味着不能以牺牲子孙未来的发展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意味着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同时也意味着我们需要建设的是一个节约型社会而非浪费型的社会

当然,常常会有人误解:节约会影响消费

但实际上,节约消费并不矛盾,相反,节约有助于消费

从生产领域来看,节约意味着提高效率,资源使用效率提高了,那么少量的资源就可以生产出更多的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财富,可供人们消费的产品也就增多了。

从生活领域来看,节约意味着对物品的合理使用,减少物品生产的时间,从而避免将时间浪费在重复生产的环节上,让人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追求精神财富的生产,从而提高居民消费的能力、扩展消费的领域。

可见,节约不仅不会影响到消费,相反它有助于消费,可以让人们实现更多更好地消费

既然节约消费并不冲突,那么建设节约型社会与促进消费二者也是具有共生性的。

那么什么是节约型社会?构建一个节约型社会意义何在呢?   早在2004年,我国就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2005年更是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术界关于“节约型社会”的看法也在逐步地发展完善。

目前的看法是节约型社会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涵:一、资源节约的观念。

二、资源节约型主体。

包括资源节约型政府、资源节约型社会团体、资源节约型家庭等等。

三、资源节约型制度。

所谓资源节约型制度是指制止人们浪费资源,约束和规范人们合理使用资源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相关的道德规范等各种制度的统称。

四、资源节约型体制。

它是资源节约型体系的实现方式和组织形式,包括资源节约型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法律体制等等。

五、资源节约型体系。

包括以产业为标准划分的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以及战略资源节约型体系。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源在于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人生产和生活对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

如果不对此加以限制,那么人的消费欲望就会如脱缰的野马无法约束,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恶化将会愈演愈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最终只能是空谈。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义又有那些呢?   首先,节约是缓解资源瓶颈的必然选择。

其次,节约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

也就是说,要实现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离不开节约

三、节约有利于克服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浪费。

四、节约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五、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节约的观念。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