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模式探析(一)

摘 要:我国传统词汇教学模式效率低下的现状已成为制约英语教育质量和学习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这是由于传统词汇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科学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英语词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将通过语境理论增添理论语义场分析理论等教育理论的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为解决好英语词汇教与学的效率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英语 词汇教学 语境理论 增添理论 语义场分析理论 教学模式 效率。

一、引言。

词汇学习是外语学习中开始最早,困难最大、结束最晚的一项任务”,说明词汇是影响语言理解和应用最重要的因素。英语具有词汇丰富、词义纷繁、语法简练、使用灵活且搭配能力极强的语言特征,词汇量及词汇掌握牢固程度是影响英语表达丰富与准确程度的关键因素。由于我国大学英语教育起步晚、起点低,且一开始就受到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的影响,“重语法规则,轻词汇习得”的教学模式导致的结果是:广大学生词汇量缺乏,听不清、读不准、记不牢英语词汇,学新忘旧,在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方面也存在很大障碍,突出表现为英语表达用词不当,语言运用能力低。词汇教学课时相对较少,教师通常采用先让学生跟读,然后大篇幅列举各种例句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这种机械的词汇教学模式因教学内容之间逻辑混乱,不能向学生的大脑提供有效的检索信息,容易被遗忘,而学生因此而对词汇的理解记忆效率低下,感受不到进步,学习兴趣锐减甚至最终放弃英语学习。实践证明,词汇教学的效率是决定英语教学的成败的关键。教师只有深入研究相关教育理论并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才能完成英语教育的使命,而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引下遵循科学的词汇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完善自身素质。

二、当代各类代表性教学理论词汇教学模式探析

(一)语境理论及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1923年,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 Malinowski)提出了“语境”(context)的概念,指出语言和环境密不可分,“如果没有语境,词就没有意义”。上世纪30年代,伦敦语言学派创始人弗斯(J. R. Firth)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语境理论,指出上下文不仅包含一句话的上句或下句,一段话的上段或下段,还包括与语言相关联的社会环境。1977年,英国语言学家J. Lyons强调了语言外的各种社会因素对语言表达方式选择的影响,任何语篇都是在一定语境条件下产生的,产生语篇的语境集合中的每一成分都分别影响着语言结构的选择和解释。

根据上述语境理论的阐释,一个词语只有在语篇中与其它词语同时运用并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时,该词的意义才能被准确理解。词汇的搭配和用法是通过受语境影响的语篇体现出来的,因此要培养学生词汇认知和运用能力,应通过由篇章构成的语境及篇章中词汇之间的关联关系,引导学生通过篇章语境来理解识记英语词汇词汇教学中应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境呈现词汇,为学生通过语境深刻理解词义并掌握其用法提供机会。如在讲解词组“take off”的含义及用法时,可列举以下例句:

1. He took off his raincoat and put it on the clothes rack. 他脱下雨衣,然后把它放在衣架上。

2.The plane will take off in 5 minutes. 飞机五分钟后就要起飞了。

3.He took three weeks off in August and had a good time in Australia. 他在八月份休假了三个星期,在澳大利亚玩得很开心。

教师对学生学习有意识的引导,是学生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在进行篇章训练时,教师的选材难度应适中,太难会引起学生高度的焦虑感,太易则无法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满足感,一般要求篇章中生词量不超过总词汇量的3%,新句型不超过全部句型的5%,字数宜控制在300—500词间,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基本无语言障碍,争取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提高词汇教学质量,为学生自主学习词汇奠定基础。

(二)增添理论及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增添理论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其中“增添”的含义是指在基本内容信息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关联信息,丰富与完备相关学习内容并加深理解的过程,它最初主要应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应遵循 “由简到繁、从易到难、逐步增添关联信息”的原则,并按照“课程结构组织有序、课内操作顺序由简到繁、内容小结、知识融合、类比、刺激联想、学习者控制”等基本策略组织教学,提倡先以简单形式呈现学习任务,再通过联想刺激、类比、内容小结、知识融合等信息增添活动,巩固和提高学习效果。

心理语言学领域研究表明,“增添”有助于知识信息的习得与提取。一方面,经过增添的材料信息有助于记忆,增添越多,学习者学习材料的意义处理程度越深,越容易记忆,记得越牢固;另一方面,增添信息的提取提供了更多的通道,增加了提取时进行选择的可能性,同时,它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能在提取过程中尽快建立答案。显然,把增添这一理论概念引入英语词汇教学设计领域,探讨该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学生学习认知发展水平和认知的复杂程度相对有限,又缺乏探索词汇学习策略的意识,因此,教师除了要有意识培养学生词汇学习策略外,还应注意教学活动中目标词汇呈现方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吸取、储存和巩固目标词汇,做到能熟练运用目标词汇进行语言输出,使消极词汇(接受性词汇)变为积极词汇(能产性词汇)。词汇教学的内容除了单词的音、形、义之外,还包括其语法特征、语体色彩、语域限制、多义性和词汇文化特征等信息。因此,词汇教学不应只注重词形和词义的讲解,否则会使学习者因其所学目标词汇的知识信息残缺而影响词汇的储存(记忆)和提取(运用)。心理词汇(mental lexicon)的知识信息通常包含概念(词形、词义等)、句法(词性、基本搭配要求等)和语音(包含词汇的音位特征和读音等)三个层面的内容,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这几个层面呈现目标词汇,增加学习者对目标词汇进行增添的渠道,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比较完备的词汇知识,使目标词汇以包含多个渠道信息的方式进入语义网络(心理词汇)。

研究表明,多样化的呈现方式能给学习者提供多种感官的刺激,从而增强词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并使其保持学习兴趣,还能间接缓解其对词汇学习的畏难心理。但无论教师采取多少种技巧或策略来呈现词汇,设计词汇教学模式,这些都只能是外因,英语词汇学习成败的关键在于学习者本人,通过大量的创建意象(creating image)、根据已有信息进行推理(drawing inferences from information)和进行类比(generating analogies)等行之有效的增添手段,可以使学习者将有意识的训练变为无意识的、自动的增添行为,形成学习者信息增添策略和能力,每当接触新呈现的目标词汇以后,可以基于词汇信息,有意识地通过联想、类比、推理等过程建立各种联系,获得更加丰富的词汇信息

(三)语义场分析理论及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德国语言学家特雷尔(J. Trier)从结构主义思想出发,提出了著名的语义理论(The Theory of Semantic fields)。所谓语义场又叫词汇场,是一个将相互关联的、具有一定共同语义特征的词汇和短语组织起来,显示其间的相互关系的语义系统,如将意义相关的词汇和短语W1、W2、W3......,构成一个集合,称为词汇场,词汇场F1、F2、F3......的集合则构成某一语言的词汇总和V(vocabulary)。现代英语语义现象非常复杂,但它仍是一个与语音和语法相并列的同属于语言系统的子系统。同其它系统一样,语义系统也是由若干成分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性所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

词汇语义特征分析采用的方法是筛选出有一定概括性并能够区别单词功能的语义特征,对具有共同语义特征的词进行归类定义。语义场分析是语义特征分析的扩展,它运用语义特征去揭示在某一范畴或语义场里词与词之间的关系,进而形成语义场的结构,如概念“animal”可由“horse,panda,fox,dog,cat”等词构成一个语义场。根据语义场分析理论词汇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词汇量的大小选择词汇教学策略,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帮助学生扩充并掌握生词。如在讲解生词“complacent”时,可并举fatuous,self—content,self—satisfied,conceited,inflatable等词构成一个语义场,帮助学生通过领会这些词汇间的相互关系来理解掌握complacent的含义。实践表明,该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在理解所并举的词汇含义的支持下,更容易理解记忆生词并扩充词汇量。语义场分析理论不仅能完成对词汇的深度信息处理,扩大学生词汇量,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很强的发散性特征。

三、结束语。

词汇是英语的语言基础,是英语学习的一项艰巨任务。传统的填鸭式的词汇教学模式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的引导,不利于英语教育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对于英语教师而言,有责任认真研究各种词汇教育教学理论,深入思考词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精心设计课堂词汇教学活动,同时有意识地训练学习者词汇学习策略,通过各种手段触发学习者学习词汇的热情,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提高自身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裴文.现代英语语境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

[2]唐祥金.现代英语教学论: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3]文秋芳.英语学习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汪榕培.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