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效益比较与对策

作者:崔晓筝 许馨文 马卫国。

[摘 要] 本文从开发区我国的发展现状入手,将现有的开发区分为经济实力经济效益双强的优秀开发区经济实力经济效益居中或偏上的可扶持开发区经济实力经济效益喜忧参半的开发区经济实力经济效益双差的落后开发区四种类型以及目前存在的七类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地位;经济效益;发展方向;政策建议      开发区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又面临着过杂过乱的状况。开发区我国经济地位究竟如何,对全国经济的影响是怎样的,自身具有什么样的效益。在当前情况下,开发区应该如何准确定位、如何清理整顿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关注。   经济技术开发区无论是从总量指标,还是效益指标对于全国贡献是巨大的。2005年就不到全国总面积万分之一的国家级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而言,主要经济指标全国的比重为:生产总值4.49%、工业增加值7.85%、出口总产值14.93%、进口总量16.88%、税收收入3.95%、外商实际投资21.60%。开发区实现了其经济示范、经济带动、经济增长的设区目的,开发区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2005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快于全国增速,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税收收入、进出口总额高于全国14.24、6.78、10.68、12.31个百分点。因此,从整体效益来看,开发区的整体经济效益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全国经济具有促进、带动作用,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一、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方向与效益比较      虽然开发区的整体经济全国有着强劲的影响力,但从开发区的个体来看,发展水平差距极大,良莠不齐,对全国及所在省的经济影响程度不同、方向不同,需要区别对待。根据综合、效益指标的强弱可以将开发区分为以下几类:   1.经济效益增长的优秀开发区。这类开发区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优秀开发区,它们对其所在省乃至全国的贡献是巨大的,是我国开放政策运用成功的范例,是我国其他开发区发展的楷模。例如天津、大连、广州这三家著名老牌开发区就属于其中,它们的总量指标及其贡献率在全部开发区中名列前茅,在效益指标中也排名相对靠前,是实力效益并重的开发区,在开发区中具有重要经济地位及份量。但同时,它们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即自身效益指标的排名均落后于总量指标,这说明这些开发区已走到了峰顶,面临着后继推动力量不足,经济增长停滞或下滑的危险。继续保持或进一步提高发展速度,是其重点。建议这类开发区把重点放到产业结构升级上来,走高科技、服务型开发区或综合经济特区道路。   2.经济效益居中或偏上的可扶持开发区。这类开发区在全部开发区中属于主流开发区,它们虽然在总量指标上或效益指标与优秀开发区相比有差距,但差距并不十分大,且为数众多,对于全部开发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同时它们的经济效益指标与总量指标的排名相互交替,均居于偏上或中游位置。体现了它们尚有发展潜力,属于仍有向上攀升空间的实力。对它们继续或进一步地扶持,可推动它们进入优秀的开发区行列。青岛、昆山、沈阳、北京、秦皇岛、宁波、杭州、廊坊、贵阳、昆明等开发区均属于这一类开发区。   3.经济效益喜忧参半的开发区。这类开发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经济实力较强而经济效益较弱的开发区;另一种是经济实力较弱但经济效益较强的开发区。这两种开发区虽然都有一项较弱,但性质却大为不同,必须区别对待。经济实力强而经济效益弱的开发区,实质上已经不具备开发区的资格,因为经济实力强的原因,多半是因为其所处地理环境或基础设施等具有非政策性优势因素而形成的,其经济效益与所在省份相比是落后的,这样的开发区是不合格的开发区,应在取缔之列。经济效益好而经济实力偏弱的开发区,正好相反,它们往往处于比较恶劣的地理环境,或开发较晚,对本地的经济带动和影响是良好的,只是需要更多的外界扶持,才可以真正茁壮成长为有实力开发区。这类开发区较为适合走“以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工业为主带动本地的基础工业,并由基础工业带动小生产的落后农业”的开发区模式。这样的开发区多数是中西部地区开发区。   4.经济效益差的落后开发区。这类的开发区属于典型的失败型开发区经济总量指标偏小,在全部开发区中的地位微乎其微,更谈不上在其所在省或全国中的经济地位问题,经济效益指标又落后于其他开发区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或所在省份平均水平。对周边经济发展不但不具备带动、示范功能,而且还影响了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这类开发区继续享有开发区的名义及优惠政策实属浪费国家的资源。应尽快地取缔其开发区地位。      二、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效益增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开发区优惠政策单调,容易造成单纯性税收转移投资行为。我国开发区优惠政策以税收优惠为主,非税性优惠政策几乎没有,且不透明化。优惠政策过于单一,缺乏灵活的补充性优惠政策设区税收优惠的针对性不强,各类开发区以及开发区的不同发展阶段,都采用统一的优惠标准,不能适应各类开发区的特点或促进不同阶段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另外以税收优惠为主的优惠政策,还容易形成单纯性税收转移的投资行为。   2.开发区存在设置功能雷同,不能因地制宜的现象。我国开发区虽然按功能分为六类,但多数开发区是一区多牌,各类开发区设区目的均以“三为主、高科技”为宗旨。各类开发区特点不鲜明,不容易形成规模效应,造成政策的运用混乱,过度竞争。在开发东部地区时,大环境基本相同,这种方针还尚可取,但现在全国普遍设区,尤其中西部地区设区,地理环境、经济基础差异较大,设区目的完全统一并不现实。从中西部地区的外资到位率偏低,就从一个侧面反映这种现实问题。   3.国家级以下开发区的政策不规范,导致恶性竞争。由于国家级以下开发区政策不规范,而地方对开发区的期望过高,常常导致国家级以下开发区的政策随意性比较大,政策的透明度低,政策为不同项目量身定做,地方主义倾向严重。这种行为,首先导致竞相压价、恶性竞争,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或其他资源的浪费;其次,就开发区本身而言,致使财力、物力、人力负担不必要加重;第三,造成投资者的不信任感,使已进区的投资者产生不稳定情绪,未来投资者的产生投资摇摆;对全国各级开发区的发展都将会产生不利影响。   4.我国开发区缺乏晋级制度,对省级开发区重视不够。我国开发区的现实状况是全国普遍设区,是世界上开发区最多的国家,而开发区优惠政策只有国家级开发区才真正享有。目前,国家级开发区是各省分配名额制,国家级开发区又只上不下,加上对省级开发区的关注不够,致使有发展潜力的省级开发区,因为级别限制,不能及时地享有优惠政策而错失发展的良机,发展前景受限。如果不能及时地调整好政策,必然造成资源的浪费与配置的不合理。   5.我国开发区的评价指标体系不清晰,无法对开发区准确定位。我国开发区,一直以来,有越清理越多之嫌疑。清理手段简单,主要采用各省份分配名额制,并没有真正地采用合理的经济指标体系来判定衡量开发区经济状况。就是国家级开发区,也仅采用总量性指标进行考核考察,并没有采用效益指标或定性的指标进行定期核算、考核其对所在地区的贡献,使国家无法对具体开发区经济现状做出真实准确地判断。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