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学专业课程改革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深化医学专业课程改革 加强医学人文素质培养 毕业论文

论文联盟一、医学院校开设人文课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医学人文课程主要是指向医学生传授建立医患关系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方式是将医学课程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相互渗透,课程实施上运用讲座、课堂讨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相融合教育界已经讨论很多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脱离是教育中的一个顽症。多年来进行的很多改革,目的也是希望使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这是关系到我们教育发展、科学发展、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就如精神药理学的先驱Jean Delay曾说,人文为人类提供了额外的洞察人类的途径让学生从整体上去关注他们的病人。  1982年美国医学医学教育委员会(CME)在医学教育未来方向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1992年Murray在加拿大东部的达尔豪斯大学开始开设医学人文课程,他被誉为医学人文课程的创始人,这也是医学人文课程正式由理念走向实践的开端。1993年英国医学委员会(GMC)在明天的医生(Tomorrows Doctors)报告中提出医学教育和实践中要加入更多的人文学科特殊学习模块(humanities special studies modules.SSMS),以达到医学人文医学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以至包容。1999年成立的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明确制定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该要求强调指出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应把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同医学知识、临床技能一样作为保证其毕业生具备基本要求所规定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之一。当前,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医学教育正朝着整体化、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进入期刊数据库进行搜索,近十年以医学人文课程为主题的论文数量逐年上升,这表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已引起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已为成了一个共识。 毕业论文   二、我国医学院校人文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课时比重不足且课程分布不均  据相关调查,各发达国家医学院校课程体系中,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在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为:美国、德国为20%一25%,英国、日本为10%一15%,而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平均仅为7%一8%。且我国医学人文课程多是大一、二年级开设,很少院校能将人文课程贯穿大学的始终。  2.课程间相对孤立,且政治导向性过重  人文课程与专业联系较少,且课程间缺少联系,这样不利于知识模块的形成,不便于学生记忆。某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文课程只占总课时的8.85%,且大部分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开设既没有医学自身的人文特征,也未用医学模式转换的需求来进行论证和设置。  目前国内人文课程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为中心进行开设,政治导向性过于严重,思想教育医学实践教育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很难去拓宽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

毕业论文   3.医学人文课程授课方式单一  目前国内的人文课程多以教师灌输式讲授的单一方式进行,缺乏广泛的文献阅读,缺少案例讨论和必要的社会实践,这样千篇一律的课堂让学生感觉枯燥、呆板,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恶情绪,阻碍了医学生积极接受全面的人文社科教育,所以,教师教学方式也是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这在进行课程改革中我们也是坚决不能忽略的板块。  4.以分数作为评估的主要依据,缺少质性评估  评估课程设置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众所周知,客观、量化的考核评价只能达到知识检测目的,人文教学注重的是思想评估,因此其评价方式必须是多途径、多维度的,且仅以绝对分数作为考评尺度是不合适的,且对思想评价显然没有意义。但恰恰不巧的是我国95%以上的医学专业人文课程是以分数作为主要评估方式。  三、我国医学人文课程改革的方向  1.确立课程改革的长远规划  医学人文课程创始人Murray教授在开设医学人文课程时将人文课程的建设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开设医学人文学科选修课程,并向学生提供研究的机会;第二阶段重点放在进一步将人文学科融入医学 代写论文。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