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朗读,语文教学永恒的追求

朗读,是一个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眼、耳、口、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而有感情地朗读,就是根据文本的不同题材和特点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意境、情趣、温度、味道等,从而让听者产生共鸣。自从中央电视台的《朗读者》开播以来,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普遍关注与热烈好评,由此可见,一段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魅力是无限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各个学段都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足见指导朗读语文教学一项多么重要的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延续这种朗读的境界与热情呢?

一、挖掘文字的意蕴,让朗读情感

叶圣陶先生曾经把有感情朗读称作为美读,也就是指能够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其以激昂,委婉处还其以委婉……尽情地把作者的情感用自己特有的朗读形式表达出来,美文须美读,学生不光要得其法,而且还要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真正明白作者写了什么。基于这点认识,教师在引领学生朗读的时候就要充分挖掘出文字的意蕴,读出文章的情感

如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一课,課文主要讲了北宋著名诗人苏轼在中秋节夜晚仰望星空,思念弟弟及家乡亲人,即兴创作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的经过,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和美,相亲相爱美好生活的祝愿。细读课文,你会发现,诗人由一开始的思念,慢慢有点埋怨的意思,接下来又感到宽慰,因而才有了“明月几时有……”的千古佳作。在指导学生朗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想让学生真正读出情感读出文本的意味,教师就要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充分挖掘文字的意蕴。如在课文开始朗读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了解《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鼓励学生在了解诗人思乡情怀的基础上展开朗读,有了这种情感基调作为基础,在朗读“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这么亮呢?……”这些句子的时候,教师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走进诗人的内心,反复品味,学生们自然能读出文字的温度,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二、创设文字的意境,让朗读有味道。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文学学科,这是其他学科都不具备的一种特征,任何一门学科也不像语文学科那样,能够充满感性而又把高尚,纯洁的情感植入读者的心灵。因此,在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创设出相关的文字意境,从而使学生朗读能够以特有的形式开启心灵的小窗,达到理想的朗读境界。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开天辟地》一课时,作为一篇神话故事,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故事情节离奇生动,想象力丰富,学生们都很喜欢读。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读出神话的魅力呢?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出童话的朗读意境,首先,在学生课文内容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为询问学生:你们喜欢神话吗?你们觉得神话故事应该怎样来读?一定有学生觉得应该有感情朗读,还要读出故事中人物的特点来。有学生认为要把神话故事中的高潮部分读出来。还有的学生认为要把它神奇的特点读出来……在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认识看法的基础上,教师再用语言创设出一种神奇的读书环境:传说在很久很久之前……,然后再借助大屏幕显示读出故事味,读出文中情。在指导朗读“盘古的身躯化成万物”一自然段时,教师可以用变换文本形式(变成诗的形式)和配乐的方式,让学生在诗意的情境中感悟盘古精神,从而读出敬畏。如此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神话的神奇,沉浸于神话朗读文字情境,起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品读文字的意趣,让朗读有个性。

语文教学中,擅长朗读学生就会发现,朗读的意趣就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文字本身所具有的音韵美只有在读者抑扬顿挫的朗读中才能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学生朗读时在语言的咂摸中体会。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引领学生用心去感受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时,作为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的节选部分,课文主要通过我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与对祖父的敬爱。课文中的语言简短,充满趣味,深受学生喜爱,由于不同学生对同样的文本阅读感受并不尽相同,因此,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在这一课的朗读上,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首先读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再用“自己的方式”来朗读。相信这样处理,在短暂的沉寂以后,学生们也就积极踊跃地投入到了朗读的热潮之中,肯定会有学生读出在祖父的呵护下作者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惬意;有学生读出一个孩子在园子里玩耍的快乐与兴奋;有学生读出祖父园子的温暖与美好……这样的朗读学生真正入心,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当教师充分放手,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理解与感悟的时候,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而且学生文本感悟也就更深刻,更投入了,在这种朗读背景下,朗读所带来的文字之趣也就更加凸显了。

总之,“松声,涧声,琴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用心朗读感悟文本,坚守朗读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让美丽的文字学生优美动听的朗读传递出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丰利镇凌河小学(226000)。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