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县退耕还林工作初探

禄丰县退耕还林工作初探

【摘 要】本文对禄丰县退耕还林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禄丰县退耕还林    1、禄丰县概况  禄丰县位于滇中高原中南部,隶属楚雄彝族自治州,东经10138~ 10225,北纬2451~ 2530,东西宽76km,南北长68km,论文联盟编辑。总面积3568km2。全县共辖14个乡镇,2010年末总人口423067人,其中:农业人口353618人,占总人口的83.6%,非农业人口70259人,占总人口的16.4%,居住着汉、彝等24种民族。乡村劳动力205654人,充裕的劳动力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提供了条件。201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022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84元。全县国土面积3536平方公里,林业用地面积394.951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地163.6686万亩,占41.9%;商品林地231.2824万亩,占58.6%。境内植被多样,树种繁多;主要乔木有:云南松、华山松、元江栲、滇青冈、滇油杉等;主要灌木有:棠梨、厚皮香、杜鹃、云南含笑等;主要草本有:野枯草、扭黄茅、旱茅、紫茎泽兰等;森林覆盖率为64.6%。全县主要成土母岩为砂岩、页岩、石灰岩,森林土壤主要有棕壤、红壤、紫色土等4个土类。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南部、中部及东部盆坝低山地区。据调查,全县水土流失1564.84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4.3%,其中:轻度流失636.92km2,中度流失452.72km2,强度流失392.69km2,极强度流失62.96km2,剧烈流失12.34km2。 代写论文   2、实施退耕还林的意义  2.1全面实施退耕还林禄丰县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决策的一项重要措施。加快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根治长江、黄河流域水旱之灾的治本之策。禄丰县把认识统一到中央制定的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方针上来,认真执行,切实抓好这项造福人民、泽被子孙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2.2全面实施退耕还林禄丰县广大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农民把对粮食的需求寄托在毁林毁草开垦陡坡耕地上,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此,清醒地认识保护生态就是保护家园,有计划、分步骤对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保护环境、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迫切需要。  2.3全面实施退耕还林禄丰县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十二五奋斗目标的关键。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为农村产业结构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广大农民参与此工程,既能得到国家的种苗补助和粮食补助,还能在自家的陡坡耕地上栽植树木,绿化荒山,解决吃饭问题,增强发展后劲。退耕还林工程全县的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既是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的保障,又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毕业论文   3、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  禄丰县自2002年1月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至今已完成退耕1733.33hm2。其中1664.5hm已通过国家阶段验收,进入第二轮补助,成效显著,总体态势良好。  4、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  4.1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惠及了广大农民群众,但忽视了地方政府的利益需求,加重了地方政府的工作负担和财政负担。该工程补助资金是直接补助退耕农户,但没有配套相应工作经费。工程规划设计、检查验收、监督管理等费用都由地方财政支付,负担沉重,并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4.2 国家对农户退耕还林补助资金不足。在退耕还林区,农户是依靠承包地维持全家人生计退耕还林虽然能得到一定的补助,但是林木生长周期长,短期内没有明显收益,势必影响农民生计和生存,退耕农户虽然响应政府的号召实施退耕还林,但是并未真正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该工程实施。  4.3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任务艰巨。工程区生态环境虽有局部改善,但仍十分脆弱,稳定性比较差;工程中营造的林木大多还处在未成林或幼林阶段,短期内难有经济效益;退耕农户大多缺乏增收门路,解决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随着补助政策陆续到期,如果停止钱粮补助,部分退耕农户的生活会受到很大影响,一些农户将重新返耕,退耕还林成果难巩固。   4.4 重造轻管现象存在。由于实施退耕还林任务重时间紧,规划设计质量不高;部分退耕地块零星分散,立地条件差,树种选择不当,苗木长势较弱,林分质量不高。部分退耕地管理不力,经营粗放,管护不国,中耕管理跟不上,同一个小班内出现长势好、中、差不等情况。  5、对策建议  5.1 退耕还林地区县级财政普遍困难,对该工程的经济支撑能力有限,应该把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县级政府也纳入资金补助的对象或者是配套相应的工作经费。  5.2 建立退耕还林目标考核责任制度,将工程建设和管理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落实管护责任制,积极推行集中管理,报酬分摊的管护办法,以合同的形式明确责任主体,并将政策兑现与管 毕业论文。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