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省级地方经济增长中数量与质量不一致性及其理论解释

我国省级地方经济增长数量质量不一致性及其理论解释。

现实是,经历了经济高度繁荣期后,我国近些年经济增长数量质量一致的问题已经引发关注。改革开放30年来创造的中国奇迹总是被人津津乐道,然而在数量高速增长的背后,实体经济面临的结构失衡、生态恶化、产能过剩等问题也十分严峻。对应发展困境,我国经济开始进入调整时期,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2010—2014年经济增长率从104%下降至74%,经济明显进入新常态。   2015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标志着我国经济告别只追求数量增长阶段,进入追求质量效益提升、数量质量一致增长的新时期。实现经济数量增长质量增长转变的关键在于地方经济增长必须实现数量质量一致增长。为此,本文将对省级地方经济增长数量质量一致现象做深入分析,分别从不一致性描述、不一致性解释以及实现一致性路径三大方面进行研究,以明晰地方经济增长中出现这种不一致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实现路径。   二、我国省级地方经济增长数量质量不一致性描述   (一)省级地方经济增长数量质量的测度方法及指标构建   经济增长数量经济增长质量并不是两种增长,而是增长的两种属性,共同构成了经济增长的全部内容。从定量与定性两个角度判断经济增长,理想的经济增长应在数量质量相互协调一致状态下发展演进,但现实经济增长数量质量往往存在不一致。目前,对我国经济增长数量质量不一致性分析多集中在国家层面。事实上,除了纵向层面的不一致,横向层面上地方经济增长数量质量也存在明显的不一致,且地方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的承载,这种不一致表现得更为具体。   描述地方经济增长数量质量不一致性,需要从经济增长数量质量的衡量指标入手。在质量方面,本文延续《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2012)》建立的理论框架及相关成果〔1〕,以6大维度即经济增长的效率、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经济增长的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经济增长中的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代价、国民经济素质,以及由这几个维度构建的37个基础指标共同合成中国地方经济增长质量指数(QEGI)。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5》,部分指标直接获取,其余指标根据原始数据计算得出。各指标之间因具有不可共性,无法直接进行计算,故对所涉及的原始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变换。对于逆指标,为让所有指标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力趋于同一方向,采取倒数形式;对于适度指标,选取适度指标=1/|原始值—适度值|投资率的适度值为38%,消费率的适度值为60%。,对于不同量纲量级问题,使用均值化方式完成无量纲化处理,从而避免使用初始值造成的主成分过于倚重方差或数量级较大的指标。   (二)省级地方经济增长数量质量指标测度结果   合成质量指标时,本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确定各单项指数在总指数中的权重,首先合成单项指数,最后以相同的方法计算总指数,完成对我国30个地区西藏由于相关统计数据缺失及其自身特殊性未进入分析。经济增长质量状态的量化。选定的权重为各指标得分值序列中第一主成分的相应系数。在数量方面,本文采用总量GDP,以2000年为基期的实际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数量指标,并通过比较方式描述省级地方经济增长数量质量的基本情况,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我国地方经济增长的确存在不均衡现象,各地方数量质量上均存在较大差距。同一个地方,其自身经济增长数量质量也存在差异,表现为经济增长数量较高的地区(如广东省等)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处于较低水平;而质量较高地区(如北京市等)数量则较低。   (三)省级地方经济增长数量质量不一致性分析   为了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借鉴任保平、魏婕(2012)的方法〔2〕,根据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大小以及实际GDP总量对各地方经济增长质量数量分别进行排序,下面对比2013年我国地方经济增长质量经济增长数量排序差的具体情况,见表2。   1.经济增长数量质量排序一致地区,有吉林、青海、新疆三省份(分别为22、30、25)。吉林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的重要聚集区,在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机会,但仍缺乏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经济总量较小。同时,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利用率低等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消费、产业、城乡结构长期处于失衡状态。青海和新疆处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区中的欠发达地区,近年来经济规模扩大依靠的是基础建设,而现代化工业和商贸等企业发展滞后。   综上,此三省虽然经济增长数量质量排序一致,但属于数量质量均表现不佳、有待提高的地区。   2.经济增长数量质量排序一致程度较小(数量质量排序之差的绝对值小于3)的地区,有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安徽、陕西、山西、宁夏8个省份,但省份间数量质量水平差异较大,具体包含三种情况:(1)经济规模较大且增长质量状态良好地区包括广东、江苏和浙江。地处长三角、珠三角的特殊位置使得三省经济增长数量排序靠前,浙江近年一系列福利发展规划以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降低环境代价的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效果,经济内在质量稳步提升,排名优于数量。〔4〕而江苏和广东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发展低质、经济增长质量落后于数量的现象依然存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在。〔5〕(2)经济规模与增长质量排序均居中的地区包括福建和安徽。两省近年来快速发展,2000—2014年福建实际GDP从373171亿元增长到1791979亿元;安徽从293746亿元增至1398551亿元,居全国前十五位。但福建的经济增长以传统产业为核心;安徽也是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尤为突出,这种依赖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使其创新投入不足,质量排序略落后于数量。(3)经济增长数量质量表现均欠佳的地区,包括宁夏、山西和陕西。宁夏和陕西处于西部大开发战略覆盖地区,十二五期间,政策红利逐渐消失,未能发展特色竞争优势,且创新与技术投入不足,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代价大。山西的经济增长属于传统要素投入型,以资源开发为核心,煤炭产业占比大。近年来,受煤炭价格下跌、重工业产能过剩影响,煤炭工业利润占比整体由70%下降到40%,经济总量降低,随之而来的经济波动、产业单一、环境恶化等拉低了质量排名。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