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错”的另一面]纠错

�的90岁生日礼物――《中国共产�历史》第二卷按照“成绩写够,错误写透”的原则,对于�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发生了阶级斗争扩大化、在经济建设速度上急躁冒进等错误作了实事求是的记载,客观地分析了原因,认真地总结了教训。

有学者认为,我们�“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失误的”。

这让人高兴,但高兴之后又有一些遗憾。

以愚观之,�的失误自己纠正的,但有些失误纠正不及时。

比如对“文革”的纠错,�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平反了冤假错案,澄清了是非观念,纠正了重大失误

可这是“错后纠错”,大错已经铸成,损失惨重。

换言之,“文革”错了一个“完整的过程”,而没有“被中止”。

“十年一觉荒唐梦”,值得深思。

一个执政�连续犯了十年错误,为什么呢?痛定思痛,主要是�内民主生活不正常,�的规章制度被虚化,�的集体领导被架空。

古往今来,纠错的特点和规律是:上纠下易,下纠上难;纠别人易,纠自己难;错后纠错易,错中纠错难。

还有一条,纠“右”易,纠“左”难。

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右”是落后、保守,而“左”似乎是先进的、进步的。

“左”的东西说起来天花乱坠,振奋人心,具有极大的鼓动胜、迷惑性,极易形成气候。

我们�建国后所犯错误,都是“左”。

小平说过,我们搞了20年“左”,指的就是1957年“反右”至1976年“文革所犯错误

一个成熟的�,应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随时纠错,使“错误未遂”,避免悲剧发生。

错后纠错”固然可贵,但损失难以挽回。

比如有人要举刀杀人,他刚拿到刀或举起刀时,就把刀夺下,逼迫他“犯罪中止”,既救了被害人,也救了犯罪嫌疑人。

如果等他杀了人再去夺刀,已于事无补,纠之晚矣!   错误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错误初期,纠错比较容易,错的时间越长,纠错难度越大。

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人感冒了,刚刚“打喷嚏”时,马上吃“感康”,吃两三片就好了。

可是,如果“打喷嚏”时不当回事,一旦感冒病毒扩散,无论怎样打针吃药,也得一个星期才能好转,弄不好还引起“并发症”。

纠错也一样,纠在苗头上,才能防止错误蔓延。

人无完人,难免犯错

�也如此,也会犯错

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错自己不能及时纠错,也就是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

刀与把是一个整体,要“自残”,思想上不通,技术上做不到。

刀再锋利,削自己的把也徒唤奈何,必须借助另一把刀,如同医生生病需要做手术,必须请另一个医生主刀。

一个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必须有真正的群众监督

群众作为一种监督的强制力量,以绝对多数监督少数,是�的监督不可或缺的。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