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实现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外语教学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跨文化交际的复合型人才,文化移情是进行文化沟通及跨文化交际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和紧密,对文化移情能力的认识和培养也愈加重要。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必须传授文化知识,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文化移情,本文探讨了关于如何提高学生文化移情能力,提出了一些有效途径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外语教学 文化移情文化交际

当今世界的多元化与国际化正不断促进不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跨文化交际已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的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突出的特征”。[1]“地球村”之称,就是对文化的多样性与交流的必要性的最好的阐释。所以,文化教学对外语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外语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学生文化移情能力培养

外语教学涉及语言又涉及文化,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因为语言是人类进行创造和交流的基本工具,是人类文化的基本构件和载体。只学习语言,而不了解其根深蒂固的各种文化,就永远不可能掌握好语言。学习外国语言,了解其文化,是促使人们更直接,更快捷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式。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能力——移情能力,则充分显示了其关键作用,所以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移情能力培养是不容忽视的。

一.文化移情的概念。

“empathy”(移情)来自19世纪后期德国的美学领域,后被德国心理学家利普斯发展到人际交流领域。移情首次于20世纪30年代作为一个学术理念被引介到中国,随后被运用到各个领域,并掀起了一股从心理学视角解读文学作品的新潮。随着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外语教学界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逐渐提起了重视,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核心就是文化移情能力。布鲁诺指出,移情既是一般交际能力的重要元素,又是充分有效地跨文化交际的要素。[2]布鲁诺还认为:“移情的字面意义是用自己的感觉去‘体验’他人的感觉,它是代替性的,目的是实现一种我——你的一致性。另外,移情还指以同步或‘合’的方式,感知和适应彼此的生活节奏。”[3]。

Samover(1981)在其“争取更有效的交际”一文中曾指出,实现文化移情,必须经历以下六个步骤:

1.首先承认个人和文化之间大量差异之存在是普遍现象,世界是多元性的,人们眼中的世界并非一样。

2.充分认识自我。

3.悬置自我(suspendingself),消除自我和环境的分离状态。悬置自我的方法是想象自我是任意的界域,这种界域是我们在自己与世界的其余部分,包括与其他人们之间划定的。

4.我们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位置,深入别人的心扉。

5.做好移情准备,经验移情,这当然也是想象中的移情

6.重建自我,即使因享受别人经验而产生激情与欢悦,我们也必须能够恢复自己原来精神状态,再次看到自己的文化常态。

通过这六个步骤,我们在交际中可克服民族中心主义,对别人的需要、价值观念和目的等感觉更敏感。[4]。

二.文化移情能力培养

文化移情文化沟通的基本保证和重要前提,文化是社会集团的成员共同形成并传承下来的,任何社会集团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文化人类学先驱泰勒曾经这样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中所有一切能力与习惯。”所以当我们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就有必要了解他们的文化,適度的进行文化移情才能更好的进行沟通,实现有效交际,最终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文化意识培养文化知识的传授,这样才利于学生进行文化移情能力培养和提高。

众所周知,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 这句俗语充分证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都是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的,更何况不同文化背景和传统下的人们呢。所以,外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文化赋予了人们不同的文化传统,让学生自觉的培养和提高文化意识。在学习西方文化时,教师培养学生逐渐接受西方文化的意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充分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如地运用文化移情,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培养和提高文化移情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笔者大致总结如下:

(一)教师课堂上讲授相关文化知识

教师应该在课程中穿插文化知识,尤其是中西方差异很大的文化,最好,是开展西方文化概况这样的类似课程,使学生真正沉浸其中以感受他国文化。比如,最鲜明的例子dog,dragon 等,狗在西方代表忠诚,聪明,勇敢的品质,而在中国却表示贬义,比如,狗腿子,走狗,狗改不了吃屎等。这样的词汇很多,再从词汇过渡到句子,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这也同样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引导学生形成逐步形成完善的文化体系。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讲座或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

课外活动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心理,不断地把文化知识渗透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给跨文化交际带来的影响。教师还可以通过文化短片、小品、话剧等形式展示给学生,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日积月累,学生也会对文化的印象日渐加深,从而充分刺激了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欣赏文学和影视作品以及原版报刊。

学生可以阅读文学作品时习得语言的表达方式。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在读懂原著的基础上对作品和作者的时代背景及主要人物作本质性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增强对所学语言国社会、历史、价值观念等的认识。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最有效且最直接的接触外国文化的途径就是欣赏电影,一部成功的电影,不仅能让观众完全沉浸在文化背景之中,还能使观众充分理解他们的语言和非语言特征,真正的实现与外国文化零距离接触。

(四)在条件允许下,定期举办国际学术访问交流,互访等活动。

学生在国外生活期间,与西方人一起生活,这是最直接地接触西方文化的方式。所以,定期举办访问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异国文化的丰富性,通过与西方人的交往接触,激发学生强烈地沟通欲望,使其更加快乐的去感受异国的文化,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总之,提高文化移情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很多,实质就是让学生沉浸在其文化中,因为也只有让学生广泛接触和丰富文化背景知识,不断的拓宽视野,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语言及非语言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移情能力,从而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三.总结。

虽然文化移情在跨文化交际能力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培养文化移情能力是一个艰巨和长期的任务,是一个长期的心理认同的过程。外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客观辩证的对待文化差异,在坚持和弘扬本族文化的同时,适度的文化移情,理解和尊重文化之间的差异,在求同存异中适度的培养自己的文化移情能力,使自己成为跨文化交际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文中,《外语教学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2]王巾,略论文化移情能力培养及应用[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

[3]汤姆·布鲁诺,和平传播:跨文化关怀的道德规范[A].萨姆瓦·波特.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C].麻争旗等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祖林,男,华北电力大学副教授;赵乔,女,华北电力大学,硕士。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