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系统的交互横型研究

[摘要]技术创新能力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构建基于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交互模型,从7个纬度探讨企业的系统创新能力,并采用审计评估的方式对16家高科技企业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企业系统创新能力竞争力相关性检测的方法。   [关键词]技术创新能力;高科技企业持续竞争优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竞争优势不再被看作是短期的产品开发或战略经营的产物,而被看作是企业能否成为百年老店的深层次物质和精神运营的产物。在企业取得和维持竞争优势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系统创新能力表现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内部能力的培养和各种外部能力的综合运用是关键的因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处理不同创新资产的设立、协调和专业化分工协作。这种不同不仅存在于专业职能和技术方面,而且存在于组织文化、管理传统、相对声誉和公司中权利分配等方面(Christensen,1995)。因此,协调与整合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系统是实现企业基业长青的关键。      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竞争力的相关基本理论研究      大多数的企业创新需要两种或更多类型资产的有机结合。高水平的资产间专业化分工协作较之低水平的更能为创新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并对技术基础及其组织协调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利用创新资产互补性资产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核心能力变得更加规范,且强化了围绕技术创新有关的适宜条件。因此,企业应该考虑到企业高层的战略决策能力、中层管理的组织能力技术层次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作业层次的制造能力以及市场层次的营销能力,以组织中的这些创新资产为基础,选择拟作为其竞争优势基础的能力,并确保这些能力分散在组织中以便利用、保护和进一步开发(Prahalad和Hamel,1990),从而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确立了企业核心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基础,并将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归因于核心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的共同作用。   企业资源基础论认为,企业是一个资源集合体,组织的异质性源于资源的不可分割(Penrose,1959),而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独特资源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潜在源泉,并使企业收益达到较高水平。这些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如厂房和资本金;无形资源,如专利和商标;有关产品和工艺的知识资源,主要存在于个人本身、文件、计算机或类似的存储和交流媒介中。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资源都能必然产生企业竞争优势,因为有些资源可以或多或少通过在战略要素市场上进行交易而获得。如果许多资源对于众多成功企业普遍具有重要意义,那么这些资源至少构成了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从来都不是充分条件。那些产生企业超额收益的资源应具有价值性、稀缺性、不可仿制性和以低于价值的价格获取等特征(Barney,1986,1991)。   技术基础理论为我们确定企业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例如,Adler和Shenbar(1990)从组织能力的角度对技术创新进行定义,即开发满足现有市场需求新产品的能力、运用合适的工艺技术制造这些产品的能力、开发和采用新产品新工艺技术以满足计划中的未来需要的能力、较强的对竞争者引发的预料之外的技术活动和不可预测机会的反应能力。在具有不同技术基础的企业中,创新能力意味着在不同的创新资产类别间、在创新资产互补性资产间建立起资产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这种协作超出了技术创新特定资产的狭小范围,通过动员互补性资产创新提供条件,同时也使创新适应于企业内业已存在的操作性资产企业外业已存在的互补性资产,如供应者的投入、使用者的知识等。也有研究者按照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和功能对创新资产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四种基本创新资产,即科学研究资产(符合RD中的研究)、工艺创新资产、产品创新应用资产(细分为技术和功能)、美学设计资产。其中后三种是发展中的具体说明和描述(Christense,1995) 。   从核心能力的角度来分析技术创新能力竞争优势的相关问题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核心能力的概念是由Prahalad和Hamel(1990)提出的,他们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他们在该定义中强调协调,但却以例证说明能力企业用以识别和形成自我特殊技能的功能集合体。而实际上,技术创新能力并不是企业可以用来生产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的一种资源,而是存在于企业创新资产之上的更具有技术特定性的一种特殊能力。      二、基于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持续竞争系统交互模型      一个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首先体现在它对产品市场和技术声誉层次上的竞争力所做出的相对贡献,以及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技术位势。这表明,为了确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现实和潜在的竞争作用,除了重视企业内部,还要广泛关注企业外部,如产业走势、技术机会、竞争者动向、消费者需求、规律性措施等,因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依赖于对产业组织变革的适应性。Lazonick(1992)对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产业组织结构的演变过程的描述可以证明这一点(如图-1所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能力理论与经济学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类经济学理论,如进化经济学、现代产业组织经济学、芝加哥产业经济学、奥地利学派等。尽管各类经济学在战略规划研究中能够推动有关方面的深入进行,为战略研究提供语义清晰、表述明确的理论,但它们之间由于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进行重点分析而产生很大的分歧。不过,与其他经济学派相比,进化经济学对有关企业动态成长的研究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明显地更关心技术变化和技术开发过程(Dosi,1988),因此它更适用于理解企业如何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问题。进化论观点认为企业不再是传统理论中的“完全的理性决策者”,相反,企业被视为“适应性制度安排”,且由市场力量决定其形态。这样,市场被看作是一种选择机制,并通过不同的生存进程确保效率相对较高的企业继续生存。可以用图—2来清楚地显示企业的进化机制对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