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套到大咖――小黄人是怎么红起来的

近日,一则小黄人街头卖香蕉路遇城管执法的消息,在社交网络迅速传播开来。

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一定是某品牌做的一次事件营销――现已确认“小黄人香蕉”事件是百度糯米精心策划的一次营销活动,其目的是为9月12日正式上映的《小黄人眼萌》进行市场宣传。

下载论文网   从5年前开始的《神偷奶爸(又译《卑鄙的我》)》系列到《小黄人眼萌》,这群用两杯香蕉泥加变种DNA和脂肪酸组成的胶囊状生物实现了从龙套配角到主角大咖的转变。

本文要聊的,就是关于“小黄人”如何变“红”的故事。

“小黄人”受捧的真实原因   没有肩膀照样穿背带裤,没耳朵照样戴眼镜。

说起话来“叽里呱啦”,没人能听懂。

但就是这样一群外形设计极简化的黄色胶囊,获得了比主角更多的喜爱。

观众们评论起小黄人时,总是会说它们很萌,并表示之所以喜欢它们也是因为它们机灵搞怪的萌态,而这也揭示了观众对内容形象喜好的一大变化。

从《狮子王》到《冰河世纪》再到《马达加斯加》,当导演们越来越喜欢用拟人化的角色,来暗示每一个普通人并讲述各种生活哲理时,观众们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

值得一提的是,在《冰河世纪》系列中,较之其他角色的标准拟人化,那只不懈追逐一颗松果的松鼠也曾因为单纯而原始的角色设定和夸张、丰富的肢体语言而成为当时的一匹黑马。

而近期《超能特工队》中,深受全年龄段人群喜爱的“大白(●―●)”,走得也是同一路数。

总而言之,观众们对于大荧幕上有着华丽画风和高大上形象的角色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简单而原始的“小黄人”们,更能在短短的2个小时之内,为他们带来简单而直接的快乐。

当内容成为流行文化   上一部分说到,小黄人受到人们追捧的真实原因是其简单而原始的形象设定。

而同样也正是因为它们的简单和原始,才有了后来从内容向流行文化的豹变。

当小黄人在《神偷奶爸1》中意外走红之后,片方环球影业便看到了将其打造成名牌“IP”的可能。

《蒙娜丽莎》、梵高和蒙克《呐喊》,又或者是《金刚狼》《刺客信条》《蝙蝠侠》《剪刀手爱德华》,以及超级马里奥、Daft punk乐队,甚至是在姜文新片《一步之遥》中的乱入――在《神偷奶爸2》的宣传期间,借助这一系列的“Cosplay”使小黄人在国外的社交网络实现了一次大规模地病毒传播。

而除去影片本身的7600万美元投资成本,环球影业营销部门又拿出了7500万美元的预算来做影片的营销推广。

钱的好处显而易见――洛杉矶街头的汽车站被小黄人艺术画包围,小黄人造型的巨型气球出现在电影院的房顶上,小黄人频繁现身超级碗、N BA大赛,甚至在“美国好声音”的决赛集上放出独家片段,当然还有为小黄人量身定做的跑酷手游。

充足的经费让小黄人成为继“大黄鸭”之后的另一股“黄色”流行文化旋风。

当贝克汉姆都为了讨女儿欢心,而在手臂上文了个小黄人(尽管是可洗的)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小黄人已经占领了整个地球。

史无前例的品牌合作   说起小黄人品牌合作在国内市场的体现,大家最先想起的可能就是麦当劳了。

在那之后,又有了蒙牛大眼萌香蕉牛奶,以及全家、屈臣氏等。

而伴随着《小黄人眼萌》宣传期的到来,包括Vivo在内,共有7个品牌合作方制作了10个和小黄人有关的电视宣传片。

环球负责全球品牌营销及合作的执行副总大卫?奥康诺在接受媒体采访曾说:“这是环球有史以来最大、也最全面的推广。

”除了中国和美国市场,关于《小黄人眼萌》的新奇户外广告也被铺在了纽约、墨西哥、澳大利亚、法国和英国。

所以,观众们可以没有看过《神偷奶爸》系列,但他们却没有办法拒绝眼下的这部《小黄人眼萌》。

广泛而有力的品牌合作,让小黄人形象在《神偷奶爸》内容的基础上,成功的跳脱出来,并得到了更多表现。

毫无疑问,引领一波流行文化的小黄人,与“二胡卵子”之类的“网红”注定有着不同的结局。

龙套到大咖,小黄人成功的从一个大荧幕上的动漫形象成为了一个品牌“IP”,小黄人的成功除了得益于对受众喜爱变化的敏锐洞察,而营销上的一系列策略和举动则使其从动漫“IP”一跃成为了一种流行文化。

表面上,我们看到的是小黄人变“红”了的故事。

但在小黄人变红的背后,我们更应该看到并学到,从内容的生产到营销,以及后期品牌合作的生产模式。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