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讲述刘大年学术人生背后的故事:刘大年

学界近年绘制现代国学术地图王国维、陈寅恪、陈垣、傅斯年等及其所代表史考订派无疑居显著位置;与相对应曾主宰当代国史坛数十年马克思主义史学则受到冷落甚而有被边缘化虞。

检视史学史著述对唯物史观派史学作全面宏观综论诚然并不鲜见而以史心型案研究则显得相对薄弱。

赵俪生看刘年是新国史学界“无冕王”(《篱槿堂叙》上海古籍出版社999年版3);据港台学人观感刘年则“颇似共史学界发言人”(群《共早期历史研究工作》学海出版社000年版3)。

可见其史学界举足轻重地位。

刘年辞世十009年由湘籍学者周秋光、黄仁国撰写《刘年传》(以下简称《刘传》)终面世。

以近70万厚重幅、相当丰富手追踪、剖析刘年生平与学术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案研究引人目新成。

刘年对新国史学界影响甚巨牵连至广因该不止人传记义亦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提供了有价值。

笔者因研究当代史学史对《刘传》撰写早有关并与作者黄仁国君有讨论交流。

刘年传》从酝酿到撰成付梓历近5年著者可谓锲而不舍颇费心力。

与已有马克思主义史传记相比特色翔实。

刘年有极强史识。

他精心保存跨越半多世纪近千件信函手迹公开出版《刘年往信选》收录其87封当代国学术史留存了弥足珍贵史也研究刘年学术人生提供了可靠依据。

他还有量札记和批出访日记卡片东京学我介绍记录等传记写作提供了相当便利。

公开出版诚然是研究传主生平、学术主要基础但仅显然不够。

人物学术活动、发表论著相关背景以及隐含其言行背种种考量仅通已出版往往难把握这些私密性献对传主心路历程无疑至关键。

刘传》写作得到传主亲属支持获取了数量颇丰手揭示了以往不人知些面相。

传记作者特别重视访谈口述史先五次采访传主人并由传主根据采访提纲作录音回忆还多次采访传主亲朋故旧由获得述与他述两方面材。

丰富口述史与相补充相印证增进了对刘年和他生活那代感性认识。

刘传》不仅仅是刘年学术人生叙述也是0世纪下半叶国史学界风云缩影。

作者写刘年这“”将人物交往、机构组织、学术活动、学林往事等“面”上情况顺带呈现出――国科学院早期建制以学部、学术处心科研体制建立十二年全国科学发展远景规划制定国史学会恢复、抗战史学会创办等重要事件都得到详细叙述

值得作传人多皆有人处传记作者往往有无地以仰视角观察传主以其是非是非甚而饰非失却己应有裁断。

传记学术价值然打折扣等而下者沦“歌德”式宣传品难称学术研究。

诚如刘年人所言“非则言非是则言是声闻情昔人所耻”传记忌谀世媚随褒贬。

传记写作始传主世而且得到传主人和支持。

种情形传记撰写优势集相对较易研究者对传主及其代背景不致隔膜能设身处地以获得“情了”。

但由而问题因缺乏沉淀研究者往往难以避免主观情感纠缠与影响从而影响论述深。

刘传》以当代人写当代史以“多述少论、寓论史”宗旨爬梳考核相关史以平实叙述较清晰准确地勾勒出传主人生历基脉络线;对些关键问题则着力加以详尽分析体现了史笔朴质、冷静。

无须讳言阶级斗争主导年代刘年不能超脱左倾思潮影响曾错误地批判其他学人其著述亦带有鲜明代烙印。

刘传》对并不回避或曲加辩护。

例如刘年95年撰介入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他以毛泽东论述依据主张“西周封建说”挑战郭沫若观。

其从概念出发并无坚实史依据有“以论带史”嫌当受到些学者批评。

传记详叙论争始末段引用杨向奎尖锐批评并指出刘年己对“西周封建说”并无把握也坚持到底。

又如刘年957年撰批判荣孟、958年批尚钺、966年撰批判吴晗传记有详尽叙述并指出批吴晗可以说是迫山雨欲政治形势不得不违心紧跟但批荣孟、尚钺则体现出浓郁教条主义色彩。

这些可能使传主形象减色容有些人那里可能会被笔带《刘传》则是不惜笔墨系社会政治背景与学术环境加以客观而细致叙述与分析。

刘传》可进步开掘空尚多笔者仅就若干显著处略陈管见。

其虽然可称丰富。

但离竭泽而渔仍有相当距离。

如科院初创、学习苏科研体制两主要利用《国科学院史事汇编》以及科院院史物征集委员会编《院史与研究》各期所相关当事人访谈与回忆而并科院档案馆档案因而论述基上照录当事人观流泛泛论。

实则就科院科研体制而论尚有不少问题值得探讨――科院整体建制与旧央研究院关系如何;956年学习苏科研体制得其形而遗其神原因何;苏顾问建议下、然科学呼吁与期待院士制仍然难产其利弊得失如何看待。

如了档案这些问题当有更合客观实际论述

又如组建近代史所节亦相当单薄。

近代史所存档案、前辈学人李瑚以其日记基础所撰《所十年事简记》、金毓黻所著《静晤室日记》记早期近代史所情况颇详细惜乎作者加利用因而对近代史所创建及早期发展龙脉语焉不详。

其二对刘年学术思想阐述虽然著者力图系学术背景与代背景避免单就已出版著作立论但仍显单薄。

刘年写作卡片、笔记、批多保存完整若能充分利用这些著述背故事是不难讲出。

刘传》论及刘年晚年近代学较多使用其手稿其他些著作则往往止罗列其学术观缺乏深层次分析。

《美国侵华史》是刘年史学研究起其学术生涯有非寻常义。

传记对不惜笔墨叙述其写作程介绍其主要容。

但对反响尤其是诸多评笔带。

实际上《美国侵华史》修改与当学界批评有密切关其背更有鲜人知故事。

任人民出版社副 社长曾彦修对刘著《美国侵华史》提出尖锐批评刘年亦撰回应。

两当宣部长陆定并请澜、田英仲裁、田主张息事宁人批评与反批评不发表。

刘年深受触动进而着手对《美国侵华史》加以修改且拟定了修改要“《美国侵华史》修改几、不只是美国侵略加上其他国侵略;二、美国不只有侵略美人民有友谊;三、美国侵略是渐进不是处处是主要初甚至是温和。

刘年所存写作卡片有张录有“八六七年十月十七日总批奏美使蒲安臣处事和平能知外体。

充国使臣出使西洋试办年。

说明美国侵华尚非露骨如英法等。

这是和他国主义发展有关。

写入侵华史。

其他样事件亦应叙述以改变片面叙述

改关键至要。

对李(鸿)、张洞不要苛责或简单称走狗要用毛主席所讲精神看历史人物有缺有优”。

而笔者另外得刘年修改95年版《美国侵华史》手稿很多段落重新写增添了不少材论述更平允全面。

虽然由957年反右运动及其接连不断政治运动《美国侵华史》修订终搁置而竟其功但由亦可管窥其学术追。

957年0月日刘年《人民日报》发表《驳荒谬建议》对荣孟加以批判“革”刘年公开道歉。

刘传》对仅作人所共知泛泛叙述

然事实有隐情加厘清。

荣孟《建议编撰辛亥革命以历史》与金毓黻有关。

金究心民国史整理但当政治氛围其倡议应者寥寥至956年始遇到荣孟这位“气谊相孚”知音。

荣孟系马列学院马鸿谟等人再计划编纂《辛亥革命以史长编》。

荣孟那受到批判主要目赢得学界对项工作重视。

荣提及“我知道有人整理辛亥革命以因这种工作不被重视是把工作辍把已收集材束高阁使己成无所事事所谓‘潜力’。

”显而易见这是金毓黻鸣不平而荣所提建议容体金毓黻设想。

事实上金毓黻随亦所讨论会上被攻击“学术思想上属右派”只因当政治上对他这样旧派学人相对宽容并受到冲击。

窃以荣孟无识下触犯了不政治忌讳辛亥革命以历史当被纳入共党史轨道荣虽然仅提出集史但是这段国、共政权何正统则颇棘手。

荣氏将革命根据地、放区张作霖、阎锡山并列“各撰录”然予攻击者以口实。

刘年批判也有其背景他实际上是代澜立言。

笔者获得澜手稿摘录下“目前辛亥革命以历史多是论――夹叙夹议论。

我看是指何干、胡华等志所写现代史。

荣认这是用论体裁写。

何、胡等著述固然不能令人完全满但至少是企图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写……”。

对照刘论不难推测、刘二人就荣孟有讨论。

其三对刘年与其他学人异缺乏细致辨析。

史学研究重心不而见异。

“见异”方可突出传主特色凸显其价值。

比如对国近代史总体理论框架和基观上刘年胡绳颇多相但也存差异。

刘年基认胡绳“三次革命高潮论”但其主持编纂《国史稿》四册、《国近代史稿》他融入了己探与思考。

《国史稿》四册对统治层活动如洋运动、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等给予了定位置对两次鸦片战争、日战争、法战争这些由清政府主导涉外民族战争不惜笔墨。

其虽然蕴含着“三次革命高潮”基精神却体现出突破“革命史”框架图。

刘年胡绳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批也颇耐人寻味对胡著论述法战争节刘年批道“如看似乎清政府主要只有投降面而且投降得顺利没有什么阻碍。

这不能说明什么徐、唐、岑(按即徐延旭、唐炯、岑毓英)等出关布防而且战争还是打起了。

事实上存两种势力斗争有民族矛盾。

”对胡著关慈禧反对维新原因分析刘年认将完全归结光绪与慈禧权力斗争“免缩了这场斗争‘救亡图存’社会义”“权力斗争是亡国危机使激化”。

就基观分歧而论刘年认胡著弱化了外民族矛盾而突出了阶级矛盾对封建统治者与列强矛盾淡化处理是其偏失阶级分析对封建统治者部矛盾分析亦显不够。

刘年晚年“两基问题论”胡绳亦有微妙差异他没有如胡绳那样强调近代国不阶级对近代化追质区别刘年晚年论述洋派近代化举措、民族主义发生发展促使“新社会力量”产生这义上都应肯定其价值。

所以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运动国近代工业出现被纳入了“曲折而微弱上升线”。

刘年以历史学者身兼诸多政治职亦官亦学是其主要特征。

革命年代战士与学者双重角色尚可以绾合和平年代其心则难免矛盾冲突。

传记对其心矛盾处基取回避态。

史学理论研究是刘年“革”著述相当重要部分也是争议较部分其核心对阶级斗争动力观坚持。

有学者据认刘年僵化保守、将其史学观念视毛泽东“革命识形态”型塑产物《刘传》可能感觉理论问题难把握因而回避类评论对其史学理论淡化处理。

实际上抓住那些“人弃我守”观念更有助分析评判人物思想也更能展现人物性。

总而言《刘传叙述部分比较成功而对人物言真、言外则发掘得不够。

以实证虚发掘隐藏史背故事永远是史追较高境界愿以与作者共勉。

作者单位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

(编辑 宋佳)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