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国近代服装的变迁之路

摘 要:中国自古便有“衣冠之邦”的美誉,而近代服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服装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文章将以探究中国近代服?b的变迁为出发点,从设计样式、面料、种类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近代服装变迁,进而探究其对我国服装发展的影响。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近代服装;设计样式;面料;影响   一、中国近代历史变迁中国近代服饰的影响   在清朝封建思想控制的主要区域内,20世纪以前仍旧恪守清朝传统服饰的束缚,服饰变化首先集中体现在被侵略者打开的沿海开放地区,尤其是20世纪之后。

在清王朝覆灭以前,殖民地等较为前沿的开放地区已经摆脱了旗袍和长褂的绝对约束,一部分先进的群体开始了短褂长裤的着装变化、也可以被称之为西化。

辛亥革命成为历史的转折点,封建王朝不复存在,中国的东部地区开始了服饰的普遍转型,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服饰着装不再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区别,走向一视同仁、无绝对尊卑的同一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孙中山先生建立的民主制度有关。

其次:中国近代服饰的转变集中体现于女性着装上,中国女性开始摆脱三从四德、不露肌肤保守主义着装,走向西化,突破了中国几千年以来对女性服饰束缚。

再次:服饰的流行主义思潮出现,中国服饰不再讲究千篇一律,不再讲究严格规定的所谓“合礼”性,开始拥有推陈出新的变化与思想。

二、中国近代服装变化   1、从服装设计上样式中国近代服装变化   中山装从民国时期开始盛行,因孙中山创制而得名。

中山装直翻领,五粒纽扣,四贴袋,既保留了当时西方服饰平整、挺拔、有衣兜的优点,又具中国传统的庄重的特色。

突出表现在关闭式的立领,钮扣直线排列,腰节略有收拢,穿起来挺拔干练。

裤子则把传统的连档裤改为前后两片组合,腰围有折裥,侧面和臀部有口袋,裤脚带卷口。

在女装方面,民国初年,流行上衣下裙,上衣有衫、袄、背心,样式有对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变化,领、袖、襟、摆多镶滚花边或刺绣纹样,衣摆有方有圆、宽瘦长短的变化也较多。

20世纪20年代,旗袍开始普及。

旗袍样式与清末旗装没有多少差别。

但不久,袖口逐渐缩小,滚边也不如从前那样宽阔。

旗袍的改良是中西方服饰审美理念的结合。

旗袍最早是旗女之袍,而旗女之袍宽松平直没有节奏感,很难看出女性体态的自然之美,无论胖瘦的女性穿起来都没有线条。

而民国时期的旗袍以清代旗袍为基本样式,同时采用西方的设计和审美理念,充分展示东方女性的人体之美。

首先,它以紧束腰身的方式从人体的各个方面向人们逼真生动的展示东方女性的体态之美;第二,旗袍采用清代上下连属、浑然天成的形制,从整体上体现出女性人体的曲线美。

2、从服装面料上看中国近代服装变化   中国近代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中国服装面料的转折点。

老舍曾在《二马》中写道老马把驼绒紧身法兰绒汗衫,厚青呢衣裤,全穿上了。

还怕出去着了凉,试着把小棉袄絮在汗衫上面,可是棉袄太肥,穿上系不上裤子。

于是骂了鬼子衣裳一顿,又把棉袄脱了下来。

……要不怎么说,东西文化不能调和呢!看,小棉袄和洋裤子就弄不到一块儿!中国近代服装面料受到了西方的很大影响。

西方的天鹅绒、高级毛料、北欧的珍贵裘皮、工业合成布料等传入中国

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机器纺织品的大量出现,也促中国近代服饰发生变化

洋纱洋布的传入大大的改善了中国近代人们的穿衣习惯。

不仅大城市大量的采购洋布,农村也慢慢的开始引进。

服装的面料上看,中国近代服装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现代的服装设计也有着巨大影响。

3、从服装种类的变化中国近代服装变化   中国近代服装变迁中,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中西方服饰并存,民国成立后,清朝袍褂、满式的鞋帽、衣饰、补服等已经失去了它们原来的地位。

但是成熟的中式服装尚未出现,在易服的风气中出现了一股盲目的西化倾向。

仿行西政西俗成为一时风气,在服装方面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西装在当时十分盛行。

在中西文化融合的同时,服饰也出现了“中西合璧”的现象,例如中山装中山装就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

中山装穿起来既美观、舒适、大方、庄重又不复杂;要有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也就是礼、义、廉、耻;要有五个纽扣,象征中华民国五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即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

袖口上要有三个纽扣,以代表民族、民权、民生这三民主义。

”   三、中国近代服饰文化的重大影响   中国近代服装的改革打破了等级阶级的束缚,在服装设计上更为人性。

如今,旗袍、唐装等中国元素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偏爱。

2001年的上海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上,中国领导人身着唐装亮相,让唐装成为当年时尚的关键词。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

开幕式上传统与时尚的结合.古代与现代的交织深刻反映了中国服装业发生的巨大变化

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在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全世界的面前同时,也吸引了我们所有服装设计行业的目光。

它们不仅融合了中国元素的“中国红”和“国旗黄”.还加入了未来概念的现代化流行元素,这无疑对中国现当代服装设计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结束语   时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门艺术,中国服装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弊端,比如缺少些浪漫和情调。

技术上的成熟并不代表整个服装文化的成熟,要达到服装文化可持续的传承,除了传承古人留给我们宝贵的审美财富之外,还要有一颗与时俱进的心。

中国人的浪漫往往是含蓄的,所以在时装的表现上.还需要大胆。

我们一定要有自己最核心的东西,而且要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李婧.中国近代民俗服饰变迁[J].青春岁月,2015(4)   [2]周武珍.近代民间服饰中的苏绣针法研究[J].艺术科技,2017(2)   作者简介   苏展(1997.10.21),性别:男,籍贯:黑龙江省,学校:辽东学院,专业:服装服饰设计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