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电视剧【解读电视剧热】

河南电视电视剧频道开播不久,2005年8月,又在播放电视剧方面有了大动作:卫视频道加大黄金剧场电视剧播放力度,由原来每天播出两集改为三集连播。

台领导对此寄予厚望,希望以此拉动收视率,开创收视新局面。

这些举措,正是近年我国电视台在新一轮竞争中借电视剧的魅力搏击市场的一个缩影。

一、电视剧热的四大理由      从电视剧本身看,它融合了文学与电视两种传播手段的长处。

电视剧故事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是对生活中富于魅力片段的加工,人物事件典型性强。

无论是充满浪漫色彩的神话故事,还是具有现实主义的史诗典型,人们都会感受到生活的真实,电视受众因为能够在剧中毫不费力地找到自己生活的真切图景而感到亲切;它的故事情节因为诡谲多端充满悬念而让受众感到有趣上瘾;它因使用浅显通俗的沟通方法代替艰深古奥曲高和寡的表述方式而使受众感到平易;电视手段的直观表达更增加了剧作的现场感和视觉冲击力,因而,电视剧起码具有贴近性、趣味性(或故事性)和通俗性(易解读性),这奠定了电视剧大众文化的性质基础。

受众角度看,电视剧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

从消费形态看,现阶段大众消费正由物质转向精神。

我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早在2001年就分别是37.9%和47.7%,总体经济水平初步达到小康,人均精神消费支出占相当大的比例。

“我国公众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有机会、有时间、有能力关注自己的生存质量、追求生活的快乐和情感宣泄。

”①例如,韩剧《人鱼小姐》的高收视率,寄托着受众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怀念;《北京人在纽约》的轰动反映了人们追求发财梦的一种内在需要;《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受到喜爱则充满着观众对政治清明的寄托。

传播学的“使用和满足”学说认为,传播效果的优劣取决于受众对所接触到的传播信息的有用程度。

形形色色的电视剧之所以被受众喜爱,正是因为它们能满足受众的多种精神需要。

从广告商的角度看,电视剧栏目膨胀着他们的投资欲望。

电视剧,特别是优秀的长篇连续剧,以其悬念性、连续性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形成稳定的受众群体,这对于有实力而且有志于创造和维护品牌的企业来说很适合做连续广告。

于是,电视剧栏目广告价格便一路看好。

2002年《激情燃烧的岁月》创造了中国电视剧的一个收视高潮,重播了7回,创造了超过2.5亿元的广告价值。

电视经营者角度看,比拼电视剧播放实属当前不得已的选择。

这首先是因为与其他媒体一样,电视台“事业单位”属性已大大弱化,“企业”属性逐渐增强。

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一样要靠自己拼打,他们的经营活动一样受市场规律的严酷考验。

其次,电视运营是一个高投入重装备的行业。

据业内人士保守估算,一个县级电视台平均每年用在设备更新的花销是100万元,地级台要加倍,省级台要近千万,中央台则要近亿元。

所以,电视经营者承受着巨大压力,他们的挣钱欲望空前强烈。

河南电视台台长周绍成介绍河南卫视改版的必要性时,用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著名的“二八定律”来说明面临的急迫形势:不仅仅是80%的社会财富往往被20%的人口所享有,电视运营市场也是这样,80%的电视观众被20%的强势媒体所吸引,80%的广告资源被20%的强势媒体所抢占,“赢家通吃”的原理逼迫河南电视台必须进入全国强势媒体阵营。

②这话很能代表今天电视经营者的心态。

二、电视剧热背后的思考      电视剧热是电视媒体适应市场环境作出的积极反应,这是值得肯定的。

以往,电视人与其他媒介从业者一样在实践中机械地遵循“传者中心”的操作模式,严重制约着媒介的市场活力;现在,弱肉强食的市场逻辑强迫媒介经营者必须转变僵化的经营思路,按照媒介市场发展规律要求,完成到“受众中心”的转变,千方百计满足受众需求,然后赢得自己的发展。

这就是媒介经营规律,违背这个规律就会受到市场的惩罚。

电视剧在实践中证明是吸引观众节目元素,热播电视剧符合媒介运作规律。

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电视剧节目中过于“霸道”引发的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第一,节目的失衡问题。

这首先表现为电视剧娱乐功能的片面强调导致对电视其他功能的挤压。

尽管人们接触电视的很大因素是娱乐,但这绝不是唯一因素。

受众获取信息、求得知识等诉求同样不能忽视。

有些电视台开播的新闻频道及一些科教节目的成功就证明了这一点。

一味播出电视剧只迎合了部分观众的需求(尽管这个群体相对比较大),挤压甚至忽略了另一部分观众的需求(尽管这个群体相对较小),这是有失公平的,也与我国媒体性质不符。

其次表现为电视剧对其他娱乐节目的挤压。

受众娱乐需求是多方面的。

中央电视台的《幸运52》,湖南电视台的《快乐大本营》、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武林风》,都是以该台的品牌栏目风靡全国,这说明有特色有品位的娱乐节目同样能创造骄人的成绩。

从理论上说依靠电视剧创立的媒介品牌是脆弱的。

电视剧普遍实行制播分离后,一片的多拷贝发行使电视剧失去品牌节目不可替代性特点,“撞车”播放、重复播放相当普遍,它的收视率是仅靠优先播出权和简单的节目编排技巧取胜,显然,这不具备核心竞争力条件,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克隆和超越。

只有依靠自己的优势不断打造出有特色的精品娱乐节目,才能使电视娱乐功能永葆独家魅力。

第二,有丧失引导功能的危险。

外国曾经有一幅漫画:一只猿在电视机前慢慢地变成了人,后来又在电视机前慢慢退化成猿。

这幅画夸张地说明电视有教化人的作用,但由于电视技术特点的原因,电视文化浅俗的特性也存在不利于人发展的一面。

作为大众喜爱的媒体电视有责任引导观众娱乐中获得人格的完善和健康文化的熏染。

优秀电视剧目,如《八路军》、《任长霞》、《西游记》等都具有这种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电视剧的“铁杆观众”文化程度总体偏低,特别是青少年是非辨别能力差,对一些剧中人物的行为和思想不能批判性理解,常常对是非问题作出错误判断,从而形成误导。

如《水浒传》“该出手时就出手”极易煽动某些人的过激心理,帝王剧容易诱使人们产生权力崇拜心理。

我们有理由担心,为了收视率,一个将受众获取政策信息最重要的一个渠道即新闻联播节目的黄金时间让位于电视剧电视台,它播放电视剧会在多大程度上为培养观众的健全人格考虑。

这样做,不仅有背于“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要求,也有损媒体所应代表的群体利益。

电视剧热已经是不争的现实,我们既不能因为恐惧它的负面影响而简单地排斥它,也不能因为只考虑收视率而任其泛滥,要从内容上严把电视剧的选择关,科学有度地搞好电视剧与其他节目的搭配与编排,适时正确地引导观众电视剧正确的解读,防止影响其他精品节目的创作动力。

参考文献:   1.陈力丹:《舆论学》中国广播出版社,第259、258页。

2.肖宏伟:《每一次改版都是新感觉》,《东方今报》2005-08-11。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校:杨彩霞。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