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资源状况与产业优势

资源是化的基础,工业化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城市化的先导,只有工业化才能有效转换剩余劳动力,才能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查请资源家底,选择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途径。

; 我市拥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西部大开发很大程度上是对资源开发利用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来看,我国经济发展重心逐渐西移,西部将成为我国二十一世纪能源和原的接替区,这将极大地带动我市资源开发利用,转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我市经济发展。

如何在搞好生态建设的同时,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合理地加快资源开发利用的步伐,事关西部大开发的成败,是实现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资源状况 (一)矿产资源 经过40余年的勘查,重庆市已发现矿产81种,已探明储量的38种,其中在全国排前10位的有14种,依次为石英砂岩、毒重石(第一位)、岩盐(第二位)、汞(第三位)、锶(第五位)、锰(第五位)、铝土矿(第六位)、滑石、耐火粘土(第八位)、水泥配料泥岩(第十位)。

此外,重庆天然气、煤(煤层气)、石膏、粉石英等高效益非金属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

根据目前矿产品的供求关系、价格以及探明矿种的开发利用现状,其中天然气、煤(煤层气)、锰、汞、锶、钡、白云岩、石灰岩等具有现实资源优势;铂族金属、硫铁矿、粘土矿、石膏、粉石英、岩盐及滑石等具有潜在经济优势

截止1998年底,重庆市矿产保有储量潜在价值达2915.57亿元,加工增值可达万亿元以上。

保有储量潜在价值在l00亿元以上的有:煤1031.01亿元;岩盐706.55亿元;石膏441.97亿元;水泥灰岩301亿元;天然气160.02亿元,5种矿产保有储量潜在价值合计达2640.53亿元,占全市保有储量潜在价值总值的90%。

(二)资源 我市山川秀美,厚重,自然景观奇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旅游资源分布广泛,种类齐全,个性鲜明,地方特色浓郁,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市之一。

在整个西部地区,比较优势十分突出。

据,全市现有各类旅游景点300余处,旅游景区45处。

既有闻名遐迹的山水画廊——长江三峡,又有蜚声中外的大足石刻,享誉全国的爱国主义基地,巴渝文化、大后方抗战文化、三峡文化、三国文化、山城都市文化荟萃一炉,异彩纷呈,赋予了重庆旅游资源精深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知名度。

目前,长江三峡、江津四面山、缙云山、南川金佛山已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巫山龙骨坡古猿人遗址、大足石刻、涪陵白鹤梁水文碑林、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歌乐山烈士陵园、合川钓鱼城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两大类型旅游资源构成了重庆旅游资源的主体,它们的区域分布及空间组合构成了重庆市一个中心、一条;主线、八大旅游特色区的旅游资源分布格局。

(三)水能资源 我市资源较丰富。

据统计,地表水资源总量达536.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达149亿立方米。

过境水资源总量4005亿立方米。

丰富的水资源,为重庆的水电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分析表明,除三峡电站外,重庆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388万千瓦,其中可开发水能资源76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可达650万千瓦,占可开采水能资源总量的85.5%。

全市已建大小水电站1000余座,装机容量61.9万千瓦,占全市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总量的8.14%,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我市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长寿、合川、江律、英江、钢梁等县(市),水能资源为278.69万千瓦

其次为彭水、武隆、酉阳、秀山、丰都、万州、奉节、巫溪水能资源411.6万千瓦

开发利用的有289.35万千瓦

重庆水能资源的分布和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高度的吻合性,加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走电矿结合的产业化道路,对重庆的经济振兴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生物资源 我市生物(包括微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名、优、特品种多,优势较突出,开发利用潜力大,在国内外市场颇具竞争力。

除种植植物4000多种和养殖动物40多种外,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面广,在不到全国国土面积1%的区域内,陆生野生动物达500种左右,水生动物达100多种,占陆生脊推动物种类的17%。

在野生动物中有国家一、二级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约50种。

另外,还有毛皮草羽用动物、用动物和其他有益动物以及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经济价值的动物。

野生植物繁多,有6000多种,其中列为国家级保护和珍稀濒危植物63种、特有和模式标本植物达47种,食用、药用、工业用等植物达2200多种。

缙云山、四面山等国家、市级自然保护区从生物多样性看,堪称物种基因库,建设“天保工程”势在必行。

二、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建议 (一)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当前,应选择天然气、钾盐、锰、铝、钡、石灰岩、煤(煤层气)、硫、锶、石膏等优势矿产,建立集约化矿业集团,加强矿产品深加工,紧紧把握国内、外市场对这些矿产品的需求,依靠高科技,加大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使矿产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

建议建设以下3大国家、7大市场级矿物原料基地及矿产品供应加工基地: 1.渝东天然气工业基地 渝东天然气产于长寿、垫江、丰都、忠县、万州、开县及云阳等地,是我国陆上天然气的主要产区之一,资源总量2.38万亿m3,远景储量12000亿m3,已探明储量3200亿m3,列全国陆上及西部10省(区市)第三位。

目前探明储量中剩余储量2000亿m3。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西气东送”工程的启动,我市天然气除已北上四川,正东送湖北外,建议向西南大区贵州、湖南等省输送。

同时,加强渝东地区天然气的滚动勘查开发

新增探明可采储量2000——3000亿m3,力争到2010年生产能力达80——100m3,使之成为国家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

建议成立以川维天然气电化工产业为龙头的产业集团,对天然气系列产品进行深度的规模性开发利用

2.渝西锶盐工业基地 锶矿是我市优势矿种,集中分布于铜梁、大足、合川一带,探明储量385.26万吨,在全国排第5位,保有储量285万吨,远景资源量达1406.3万吨,因矿石品位高、质量好、市场前景好,矿业开发利用已上规模,现已成为我国锶盐工业的重要矿物原料基地

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建议以重庆天青锶化集团公司为骨干企业,大力开发锶盐化工系列产品,严禁低附加值的原矿外销。

3.城口、秀山锰工业基地 锰矿是我市优势矿种之一,主要分布在城口、秀山县,探明储量3631.8万吨,在全国排第五位,预测远景资源总量达20177.35万吨

目前,我市年采锰矿石约26万吨,工业产值5011.08万元,利润156.22万元,税金500余万元,是我市矿业开发中效益较好的矿种之一。

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但目前开发产品还较单一,科技合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应加大开发利用力度,走电、矿结合的产业化道路。

目前经过新一轮地质大调查,有望在城口县找到优质富锰矿,开发锰矿系列产品,力争2010年生产能力达到80―100吨,构筑我市锰电矿业工业基地

建议以乌江电业集团、城口县燕山锰矿厂为锰电骨干企业,规模性开发锰矿系列产品。

4.南川铝工业基地 铝土矿主要分布于我市南川、武隆、黔江等地,已发现矿产地26处,探明矿石储量6571.28万吨,在全国排第6位,预测资源总量31290万吨资源潜力巨大。

目前,为我市私营业主开发利用,生产熟铝钒土和棕刚玉,远销国外,经济效益良好。

我市资源潜在价值巨大,应加大开发利用力度。

开发铝土矿系列产品,尤其是近年来氧化铝国内紧缺,市场前景较好,可建年产30万吨的氧化铝厂缓解我国内需。

同时充分利用彭水电站、江口电站的资源,大力发展铝电联合,形成我市铝业基地

以西南铝加工厂、重庆铝厂、南。

8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