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春天》语文评课稿]语文评课稿

触摸春天语文评课稿。

杨玉环老师执教的《触摸春天》我听了两次,由于她对教案做了反复修改,因此两次给人带来的感受不同,但都可以让人从中学到很多。《触摸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反映对生命的思考,抒发对人生的感悟的美文。

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本课内涵深沉,四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杨老师教学重点抓得很准:利用品词析句让学生感悟。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非常清晰:以生为本、以疑为线:安静是怎么触摸春天的?哪里可以体现她神奇的灵性?整堂课只有这两个大问题。围绕重点学生找词语分析,读句子感悟后面引出的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在理解上就显得水到渠成,不生硬。

另外杨老师也很注重情感体验,培养朗读能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教是为了不教,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语感,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语感能力。朱作仁先生也指出:抓住语感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发出的一种直觉。既然如此,教师培养学生语感就应该从语言文字符号的刺激入手,而朗读就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刺激。杨老师在读中采用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想象读、探究品读等形式加以点拨指导、读懂文本内涵,效果还是不错的。例如在读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时,学生开始读时声音响亮,但不整齐。这时老师发现学生悄然都不懂,就马上点出悄然的意思是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学生知道要读轻声些,这时杨老师又提醒大家注意后面的!,那么后面声音又要上扬一些。一句话,它的轻重缓急都要有区别。再读后,学生读得有感情了。可见,教师的引领是多么重要。

此堂课我认为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确认和尊重,没有体现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人。例如找出文中的词句练习,只有第一次是学生自己提出,后面老师直接给出,词语更是早早就用特别的颜色标明。这些教学环节,应让学生去自读自悟,想说哪句,想感悟哪句,交由学生自己做主,教师只是随机点拨引导,这样的课堂才能以生成新知而精彩,以学定教。可惜由于时间关系杨老师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