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间分配的基于议程调节模型

摘要:作为学习时间分配研究热点的基于议程调节模型认为。

学习者是在学习目标的指导下。

建掏并执行议程来进行学习时间分配

议程学习计划。

学习时间分配的驱动力。

模型强调学习者在自我调节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着学爿效益最大化的权衡决策来实现学习目标,包容了以往学习时间分配的经典理论,大量的新近研究支持了基于议程调节模型

并深入地探讨了议程驱动与习惯性反应之间的关系。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考察学习时间分配权衡过程中的意识和无意识双加工机制,探讨个体变量对学习时间分配议程建构权衡机制的影响,并在更加生态化的情境中考察学习时间分配议程建构权衡机制。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学习时间分配基于议程调节模型权衡决策观,习惯性反应。

1.引言   学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认知活动,有效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的程度(Matecafe,2009)。

自我调节学习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而主动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及行为的过程。

其中。

元认知(metacogntiang)是其重要形式。

元认知在认知活动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

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中,元认知是对认知加工过程的认识和调控。

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监测与控制两个核心的成分(Nelson&Narens,1990—1994)。

有效的学习需要个体及时地监测自己的学习过程。

精确的监测被视为学习调节的驱动力。

同时需要根据监测的结果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

即进行元认知控制(Matecafe,2009)。

元认知控制在自我调节学习中尤为重要。

学习时间分配元认知控制的一个成分,是反映元认知控制的一个重要的测量指标,且受元认知监测的影响,包括项目选择和自定步调学习两个过程。

学习时间分配自我调节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是指在学习过程中。

个体对自己心理资源的管理和控制,反映了??体在学习过程中对任务的理解以及对心理资源控制和管理的水平(Peffect&Schwartz,2002)。

关于学习时间分配的内在机制,研究者最早提出了差异缩小模型,认为学习者会持续学习某一项目,直至监视到学习程度已达到学习标准(Dunlosky&Hertzog,1998)。

后来,Thiede和Dunlosky(1999)研究发现不同的学习目标对学习时间分配有不同的影响他们又提出了层次模型

自我调节学习包括上下两个层次。

上层关注的是整体的学习目标。

下层按照差异缩小机制运行。

Metcalfe(2002)认为学习者首先排除已经学会的项目,选择学习没有掌握的项目,并且按从易到难的顺序学习

因为此时这些容易项目正处于最近学习区范围之内。

且这些项目学习率最高,从而学习者会优先学习这些容易项目

这种假说被称为最近学习模型

学习时间分配理论一直受到由Nelson和Leonesio于1988年提出的“监测影响控制之假设”的影响。

这一假设认为,人们首先监测项目学习程度。

然后利用监测的结果来调节和控制学习过程加之以往大多数自我调节学习的研究集中在项目难度对学习时间分配的影响上(Finn,2008),先前提出的学习时间分配理论主要用以解释项目难度对学习时间分配影响的机制。

然而,Ariel。

Durdoskv和Bailey(2009)发现。

任务奖励结构对学习时间分配的影响超越了项目难度。

Dunloskv等人据此提出了学习时间分配基于议程模式(Agenda—BasedRegulation,ABR)。

议程也叫计划,方案,原指工作的程序或安排(Ariel et aL,2009)。

本文重点述评ABR模型

并探讨学习时间分配议程驱动和习惯性反应之间的关系,最后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2.学习时间分配基于议程调节模型   ABR模型突破并整合了“项目难度驱动学习时间分配”的差异缩小模型、层次模型和最近学习模型,认为学习时间分配的驱动力并不是项目难度,而是学习建构议程

ABR模型认为,学习者在学习目标定向下。

综合分析学习任务条件及个体特征等多种因素,建构一个指导如何选择项目以及如何分配时间议程,并在接下来的学习时间分配中执行这一议程(Durdosky&Ariel,201la)。

2.1议程建构   Dunlosky和Ariel(2011a)将ABR模型嵌入Cowan的信息加工模型中。

提出了议程建构与执行的信息加工模型

议程建构与执行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与学习目标、时间限制、奖励结构、学习材料等相关刺激输入的感觉记忆阶段。

第二是选择输入的刺激进行信息加工阶段。

包括以学习目标定向的议程建构议程执行的信息加工过程。

议程建构与执行需要认知资源,由于个体认知资源容量有限,当无关目标占据大量认知资源时,比如外部的噪音或者内部的无关思维活动,那么当前的议程建构或执行就不能顺利进行。

第三是反应输出阶段,即项目选择和自定步调学习

学习者在建构议程时,中央执行系统需要激活学习目标这一信息,并在议程建构与执行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修订(Dunlosky&Ariel,201la)。

为了使学习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最大化。

学习者会综合考虑影响学习时间限制、项目分值等因素,并结合个体特征来建构议程(Ariel et al,2009;Dun—losky&Ariel,2011a)。

例如,当学习时间有限时,掌握困难项目需要很多的时间学习者为了获得最大收益会构建这样一个议程:即优先学习容易的项目(D~m_!osky&Thiede,2004)。

当成就目标较低时。

学习者为了付出最少的努力而得到最大的收益,对容易项目学习自然是最佳的议程

Arlel(2013)研究发现,当项目的奖励结构未被明确标记时,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被试可以掌握项目的奖励结构。

学习时间分配策略转移到高奖励项目上。

但是,也有些被试可能由于工作记忆容量的限制。

不能建构相应的议程,故无法实现这种策略的转移。

新近的研究支持了ABR模型关于学习者通过议程建构来进行学习时间分配的机制(李伟健,谢瑞波,陈海德。

黄杰,2014;谢瑞波,黄杰。

陈海德,李伟健。

2014)。

4.学习时间分配的ABR模型研究展望   Dunlasky和Ariel(2011a)提出的ABR模型,对学习时间分配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

模型没有把议程建构的微观过程阐述清楚。

为弥补议程模型的不足,李伟健(2011)认为学习者通过权衡建构议程议程正是权衡决策的结果。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面临诸如项目难度、项目分值,时间限制、项目排列顺序等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权衡

从而做出最优的学习策略。

议程权衡决策的结果――这一观点虽然对学习时间分配基于议程调节模型的完善有一定的推动,但还需要进一步考察议程建构权衡决策机制。

第一,深入考察学习时间分配权衡过程中的意识和无意识双加工机制。

虽然自我调节学习并不意味着学习必须外显。

但是事实上,绝大多数自我调节学习都是外显的,有意识的(Dunlosky&Afial,201la)。

近期研究发现学习时间分配过程中确实存在无意识加工。

研究发现,个体会优先选择大字体项目学习

学习时间分配项目选择存在字体大小效应,且这种影响可以在个体无意识状态下存在(谢瑞波,2014)。

大量的具身认知研究也发现字体大小等知觉信息对个体的高级认知存在隐喻性影响(T,akoff&Johnson,1980,1999;Rhodes&Cartel,2006,2009)。

所以需要进一步深入考察学习时间分配权衡过程中的意识和无意识双加工机制。

首先,考察其他知觉线索(如字体颜色、学习材料的重量)和项目难度、分值等线索共同呈现时,学习者的权衡决策过程,从而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

学习时间分配权衡的意识和无意识双加工过程提供汇聚性证据。

其次,考察流畅性和信念对学习时间分配的影响。

为意识和无意识双加工过程提供进一步证据。

比如采用词汇辨别范式考察不同大小字体的流畅性。

采用启动范式考察信念对学习时间分配的影响。

最后,结合意识性测量的新方法一结构知识测量。

直接考察学习时间分配议程建构权衡过程是基于意识性的知识还是无意识知识,为意识和无意识双加工过程提供直接证据。

第二。

探讨个体变量对学习时间分配议程建构权衡机制的影响。

Zimmerman(1995)提出。

自我调节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含认知?{节、动机调节和行为调节等。

Boekaerts(1995,1996)指出认知调节和动机调节是自我调节学习中两个同等重要的成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以往的学习时间分配机制研究很少考察被试在某些个体变量上的差异。

例如自我效能、目标定向等变量。

随着对元认知理论研究的深化。

研究者开始关注个体变量对元认知监控的影响。

根据Dunloskv等人提出的基于议程的调节模型学习者的个体变量如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工作记忆等会影响个体学习时间分配

李伟健(2011)研究了具有不同成就目标的学困生的学习时间分配情况。

结果发现,在项目选择上,学困生与普通生对项目难度和分值的权衡决策能力有差异,并且受成就目标的影响。

另外,与表现目标组学习者相比,掌握目标组学习者在自定步调学习时间分配上表现出了更大的适应性。

对影响学习时间分配权衡决策过程的个体变量进行考察十分必要。

第三,在更加生态化的情境中考察学习时间分配议程建构权衡机制。

以往的学习时间分配研究大都选取词对作为实验材料,这与人们的日常的学习生活联系不够紧密。

生态效度不高。

如何进一步探讨学习者真实的自我调节学习机制将是未来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比如面孔学习再认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采用面孔作为实验材料的认知监测研究中。

已经得到了大量的研究结果。

Warier和Collin(2011)研究发现,被试能有效监测自己对面孔材料的学习程度。

Nomi,Rhodes和Clearv(2013)发现不同情绪表情的面孔对学习判断与再认存在不同的影响。

被试对于中性表情面孔的回顾性信心判断(retrospective con~dence D厂fudgment)最高。

一些研究还发现与监测本族面孔相比。

被试对异族面孔的学习判断准确率更低(Hourihan,Benjamin,&Liu,2012;Rhode~Sitzman,&Rowland,2013)。

根据监测影响控制假说(Nelsom&Narens,1990,1994),采用面孔材料进一步检验个体自我调节学习机制显得十分必要。

此外。

采用更具生态效度的材料(如句子、文章等),超越先前研究主要采用词或词对的局限。

在更加接近真实的情景中深化学习时间分配的内在机制。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