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 [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新探]

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为清光绪末年吴图南先生好友张熙铭所赠,后为许禹生知晓,遂抄六本分赠许禹生、吴鉴泉、杨少侯、刘彩臣、刘恩寿、纪子修。

此书有人认为是真品,有人认为是伪造,徐震先生考证此书时,认为只是宋书铭个人托祖上宋远桥之名而作,本人则有不同的见解,并列述如下分别作一比对。

1、全书共分两大部分,上半部为宋远桥亲笔撰写,下半部为宋远桥后代孙补写,其时为清代乾隆年间,因书上有一句“予上祖宋远桥”,如果后面为同一人之笔,根本不会这样写的。

2、补写之人根本没有去过武当山,因书上有一句话“后予七人同往拜武当山”,因武当山很有名气,不可能如此大意。

3、宋氏偕同六人同往,在玉虚宫遇到张三丰,这个人真是张三丰?因张三丰的道号没有玉虚子这个称谓,这可能是补写之人听长辈的口述而已。

4、十三拳谱的招式名称也有不正确之处。

诸如把海底针写成海底珍,把扇通背写成山通背。

把撇身捶写成拨山捶,把翻身撇身捶写成翻身拨山捶。

5、宋远桥与张松溪、张翠山等人在同一时间,同一起点玉虚宫同拜一个老师玉虚子习拳,理应所学一致,但文章中只说“玉虚子所传惟张松溪、张翠山拳名十三式”,还详列十三拳谱,难道宋远桥不是同习一套拳法?   6、十三拳谱后又列述六篇拳论,在这六篇拳论之中只有三篇有题目,即“十三式行功心法”、“十三势歌”和“打手歌”,其余不见列目。

现代考证太极拳源流的学者认为,王宗岳写了两篇文章,其一是《太极拳论》,其二是《十三势行功心解》,而王宗岳的出生时间是在明世宗嘉靖年间,比宋远桥的出生时间晚了几十年,宋远桥的笔记不可能有王宗岳的拳论出现,只有此书的后半部是宋氏后代补写的才合理。

7、现按照《宋氏太极功》与博爱县唐村《李氏家谱》作一比对,发现宋远桥后代孙在清高宗乾隆年间,曾到过博爱县唐村李家,互相印证武功,发现同出武当张三丰一脉,李元善之后代,将十三拳谱借与宋氏后人抄录,并作比对。

李家承记录宋氏太极十三拳谱   张松溪十三拳谱   揽雀尾 揽雀尾   单鞭 单鞭   提手上势 提手上势   白鹤亮翅 白鹅亮翅   搂膝拗步 搂膝拗步   手挥琵琶 手挥琵琶   进步搬拦锤 进步搬拦捶   如封似闭 如封似闭   抱虎推山 抱虎推山   揽雀尾 揽雀尾   倒撵猴 肘底看拳   斜飞式 倒撵猴   提手上势 斜飞势   白鹤亮翅 提手上势   搂膝拗步 白鹅亮翅   海底针 搂膝拗步   扇通背 海底珍   撇身捶 山通背   却步搬拦捶 拨山捶   上势揽雀尾 退步搬拦捶   单鞭 上势揽雀尾   云手 单鞭   高探马 云手   左右分腿 高探马   转身蹬腿 左右分腿   进步栽锤 转身蹬腿   进步栽捶   8、唐村《李氏家谱》中记录了共六篇,计有《十三势行功歌》,《十三势论》,《十三势释名》,《十三势行功心解》,《打手歌》,《太极拳论》。

宋氏太极功》笔记中同样有这六篇文章,但有些是没有题目的。

9、李氏家族的居处,是河南省博爱县唐村宋氏家族的居处又在何方?暂无资料可查。

李师融先生的大作中说他是安徽人,不知是安徽省那个县,而宋远桥的出生日期又在哪时,也没有正确资料,在没有清楚资料之前,我们很难单凭《宋氏太极功》宋远桥后代孙的记录,就肯定宋远桥与张松溪是拳友,一同到武当玉虚宫拜师张三丰

但有一点就可以肯定,《李氏家谱》是由十世祖李元善在清康熙五十五年(次丙申)秋七月编修的,内容包括了八世祖李春茂所记录的拳谱六篇拳论,而《宋氏太极功》的下半部分记录也有相同的拳谱六篇拳论,但不及《李氏家谱》清楚,这证明宋氏后人曾与李氏后人有接触,时间不会在李元善编修家谱之前,约在清高宗乾隆年间。

10、综合上述各点疑问,《宋氏家传太极功》上半部为宋远桥亲笔记录,绝对有参考价值,但下半部分只是后代孙的补充。

反之不及唐村《李氏家谱》写的详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拳谱、有拳论,长期保存在唐村李家,也不存在有他人删改的问题,所以后人认为以宋远桥为首的武当七子,到武当山玉虚宫张三丰的说法,可能只是美丽的误会吧!      (责任编辑 乔 汉)。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