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情况以及护理干预效果

【摘要】 目的 观察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情况以及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 80例肿瘤患者, 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成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2例)。

对照组患者化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患者化疗期间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2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1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肿瘤血小板输注护理干预ki.11—5547/r.2018.02.085   输注血小板能够改善化疗过程中血小板减少症的出现, 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是也有一些患者输注血小板的过程中出血情况未得到改善, 血小板计数未上升, 被称为血小板输注无效症[1]。

本文观察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情况以及护理干预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接收的肿瘤患者80例, 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成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2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 女17例;年龄27~74岁, 平均年龄(56.2±5.9)岁;白血病患者13例, 肺癌患者10例, 胃癌患者8例, 子宫癌3例, 乳腺癌2例, 前列腺癌2例。

观察患者中男22例, 女20例;年龄22~76岁, 平均年龄(56.8±6.4)岁;白血病患者10例, 肺癌患者10例, 胃癌患者11例, 子宫癌、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及原发灶不明转移癌患者例数分别为3、3、3、2例。

两组患者均知晓并签订同意书, 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同。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血小板输注治疗, 输注前给予地塞米松2.5~5.0 m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 预防过敏反应发生。

随机输注单采血小板1~2 U, 输注前、输注后5 d内分别测定外周血小板计数, 并观察患者血小板输注情况。

1. 2.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化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 根据医生嘱咐, 做好患者的用药护理[2]。

观察患者化疗期间实施护理干预, 具体方法为:在输血小板前, 由2名护士确定、核实患者的基本信息、核对血型, 做好查对工作避免护理失误。

血小板采集工作同样十分重要, 因为血小板生存寿命只有8~11 d, 采集后在22℃下振荡保存只能保持5 d, 应注意血小板的采集时间和有效期, 避免细菌污染血小板, 导致输注患者出现败血症、输注无效症。

患者输注血小板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安排专人看护, 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了解输注是否通畅, 患者是否存在不适感, 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处理。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护理满意度情况, 分为很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很满意率+较满意率。

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气急、荨麻疹、输注无效症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参考文献   [1] 赵敬红. 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输注临床效果观察. 河南医学研究, 2017, 26(17):3154—3155.   [2] 黎斌, 潘素明. 对多次输血的恶性肿瘤患者应用血小板配型输注血小板的有效性观察. 现代医院, 2017, 17(7):1070—1072.   [3] 金富国, 刘杰, 崔佳琳, 等.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在血小板输注无效预防中的效果观察.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6, 36(2):157—159.   [4] 张学慧, 王晨, 康晓宁, 等. 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分析. 中国输血杂志, 2015, 28(4):407—409.   [5] ?o云鹏, 桓建英, 刘衍春. 抗体检测技术对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观察. 中国输血杂志, 2013, 26(11):1120—1121.   [6] 梁昌兰.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治疗的临床护理观察. 大家健康(旬刊), 2015(8):188.   [7] 张永红, 卢志红. 恶性肿瘤患者输注血小板悬液的疗效观察护理. 基层医学论坛, 2007, 11(18):809—810.   [8] 吕毅, 郝宝岚, 王艳, 等. 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观察. 河南医学研究, 2010, 19(1):88—90.   [9] 薛志强, 邬甬徐. 对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当代医药论丛, 2014(9):156.   [10] 徐静. 护理干预对改善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32):45—46.   [收稿日期:2017—10—18]。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