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的发展与监管

近年来,金融科技概念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创新技术为主的科技应用被广泛地运用于金融领域的各个方面,也给金融行业监管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如何在促进金融科技正向发展的同时,实现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价值与金融科技监管之间的平衡,是金融行业面临的难题。

本文通过分析金融科技的特点、风险特征及面临的监管挑战,提出了关于金融科技发展监管方面的几点思考。

下载论文网 一、金融科技的概念与特点   金融科技作为新兴行业,目前在世界各国均处于初期阶段,且发展情况差异显著,对于金融科技的概念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定义,各方讨论的“金融科技”的涵盖范围也并不完全相同。

根据国际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所谓金融科技,是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即金融供应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生物科技以及人工智能等各种技术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以及产品和服务,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根本区别。

从相似性看,“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均体现了金融科技的融合发展,都是通过运用科技手段为金融行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方式。

从差异性看,互联网金融是将传统的金融模式转移到线上交易的商业模式,而金融科技落脚点在科技成为金融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对金融的改变已经从渠道升级到更深层的技术层面,主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互联网创新技术实现金融业务精细化运作,推动智慧金融创新发展,实现风险管理与控制,给用户带来全新体验。

金融科技作为一种运用科技手段推动金融提质增效,促进金融业态往更高阶进步变革的创新活动,具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金融科技通过技术手段而非商业模式变化来实现金融创新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金融业务的创新,打造新的生产方式,技术创新和更迭速度显著加快。

二是金融科技是从规模导向转化为功能与结构导向,追求功能的优化和结构的完善,而不是简单的技术复制,有助于实现高效、低成本的服务方式,优化客户体验。

三是金融科技具有全天候、跨地域的属性,通过技术创新使金融服务能够覆盖传统金融机构不能覆盖到的金融需求,扩展服务范围与服务能力,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打破了现有金融的边界,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金融科技??风险特征与监管挑战   (一)金融科技发展中呈现出一定的风险外溢性   金融科技能够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便捷性,推动传统金融业快速转型。

然而,金融科技并不会因为技术进步和创新而使得金融风险消失,相反,由于其具有跨市场、跨行业的特性,不同行业不同业务之间相互影响、渗透,在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的同时,也打破了风险传导的时空限制,使得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金融风险传播速度更快。

除此之外,部分金融科技创新产品过度包装,忽略了其优势下潜藏的风险,不能正确认识并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这都会使金融科技风险呈现出一定的外溢性。

(二)金融数据带来新的风险隐患   大数据是推动数据分析和投资的重要驱动力,在金融科技的助推下,大数据金融行业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金融行业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进一步提高了金融机构在产品形态和营利模式上的创新能力。

然而,传统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缺乏对大数据运用的管理措施和具体要求,金融数据潜在风险不断加剧。

一是随着各个领域对大数据重要性认识的提升,金融机构通过多种渠道大量汇集数据信息,也使得信息泄露风险高度集中,数据安全问题日益显著,一旦系统遭受病毒侵袭、黑客攻击等问题将会对客户的个人隐私、客户权益甚至金融安全造成威胁。

二是在利益驱使下,越来越多的机构或个人采取各种手段获取他人信息,加上部分机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薄弱,随意将自身掌握的客户信息当做交易筹码和资本,导致近年来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时有发生。

三是大数据主要通过积累海量数据对客户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进行分析,进而对其可能发生的行为的一个判断,常常被应用于精准营销、风控管理、金融决策,如果数据中混杂了虚假的信息,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决策判断,进而引发金融市场风险

(三)金融网络风险不断加剧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由于技术的复杂化、模式的多元化、主体的分散化,用户了解金融机构本身及其运作模式、信用状况等信息可能反而增加了难度。

金融行业网络通讯更加开放、生产操作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导致金融网络安全风险不断加剧。

同时,各金融机构的规模和发展阶段不同,风险防范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部分金融机构安全意识淡薄,风险防控机制不完善,金融网络使各金融机构、业务部门之间相互渗入和交叉,风险相关性日益增强。

在以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等为主要模式的金融科技格外活跃,而金融科技的带来的创新以及市场的复杂性难以预料,需要防范这些机构利用金融科技来加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和突发性。

(四)技术风险相伴而生   金融科技推动金融业务创新,使信息技术逐步从基础业务向引领方向发展,新技术应用提高了业务与技术的耦合度,同时也增强了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和隐蔽性。

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创新技术金融行业的应用和发展不但影响了传统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还增加了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和金融体系的复杂性以及信息科技的操作风险金融网络安全风险不断加剧,新的逆向选择风险不容忽视。

由于金融科技还没有经过一个完整周期的检验,其风险管控相关的探究较为有限,很可能造成对金融科技潜在风险的低估和误判,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和监管当局密切关注金融科技发展变化、潜在风险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建立健全金融科技风险防控相关制度,切实加强对金融科技风险防控的监管力度。

三、金融科技发展监管的思考   (一)建立健全金融科技安全体系   金融科技发展与安全息息相关,对于金融行业而言,注重风险管控,保障技术安全是整个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底线。

为了降低金融科技风险监管部门需要充分认识金融科技模式的复杂性,在进一步加快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同时,调节好分业及混业两大监督管理形式,构建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第三方企业共同参与的风险分担机制,强化专业资源配置,厘清监管职责范围,增强各个部门的协作,努力破除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逐步建立切实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二)鼓励金融科技创新,培育良好生态体系   按照“技术中立”原则,应根据金融科技业务本质,采取鼓励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措施,如“监管沙盒”、“创新中心”和“创新加速器”。

监管沙盒”即金融科技企业在“监管沙盒”这个安全空间内对其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进行真实或虚拟测试,而不用立即受到监管规则的约束。

创新中心”即通过加强与金融科技企业的沟通交流和政策辅导,引导金融机构了解金融监管框架,充分认识科技创新中需要注意的监管政策和法律准则。

创新加速器”即政府部门通过提供资金扶持或政策扶持等方式与金融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加快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培育良好的金融生态体系。

(三)运用监管科技提升金融监管能力   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科技发展针对跨行业监管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监管科技(Regtech)应运而生。

监管科技作为金融科技的重要分支,通过运用新技术,促进达成监管要求。

监管科技公司通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数字技术作为监管手段,利用其敏捷、速度、集成和分析的特点,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违规操作、高风险交易等潜在问题,在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之间建立可信赖、可持续、可执行的监管协议与合规性评估机制。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