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教育报刊的现代化建设|科学发展观教育

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教育发展战略,也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逐步向现代化的理想境界迈进。

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教育报刊坚定正确的办刊方向,进一步提高办刊水平,促进自身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育报刊作为指导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宣传舆论主阵地,前瞻性和超前意识是其最基本的办刊理念。

所以,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些重要原则。

――教育以人为本问题。

教育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主要传播者,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

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尊重教师,充分发挥他们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

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夯实教育发展的基石,推动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树立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地成人成才。

――教育的全面发展问题。

首先,教育要全面发展,包括教育服务面向的全面性。

也就是说,教育要惠及13亿人口,为所有的人群提供公平的教育服务。

其次是教育发展内涵的全面性,即教育发展的内涵不只是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展,而是数量、结构、质量、效益的全面发展

再次是学习者发展的全面性,即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教育的协调发展问题。

一是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二是教育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三是教育形成要素的协调发展,即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一是确定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二是人的可持续发展,以能力建设为本;三是教育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学习型社会。

依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我们认为,教育报刊现代化建设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积极实施:1.与我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建设相适应,适度超前,引领教育改革与发展大方向;2.用先进的市场经济机制指导教育报刊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3.走产业化、集团化发展之路,打造精品,形成“拳头”产业;4.以建设和谐社会为己任,始终体现为大多数人服务的办报、办刊宗旨,为广大师生释疑解惑、排忧解难。

这就要求我们全力以赴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从根本上治理教育报刊的散、乱、滥的状况,努力实现教育报刊编辑队伍建设编辑出版手段的现代化

坚持治理教育报刊的散、乱、滥      经过近30年的努力,借乘改革开放东风,教育报刊异军突起,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我国新闻出版界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目前我国的教育报刊市场,其发展势头强劲,覆盖面广,从中央到地方,共有教育报刊社(或叫期刊社)30余家,涉及全国100多万所学校,辐射2亿多教育人口。

仅以报纸为例,在专业类报纸当中,教育类报纸占有重要位置。

据权威部门统计,现在平均发行量超过100万的报纸不到20家,其中有5家是教育类报纸。

而发行量最大的5家报纸中,有4家是教育类报纸,它们的平均发行量超过600万,最大平均期发行量达到1450万。

由此可见,教育报刊承担着传播党和国家的意志及价值观的重任,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传播先进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引导方面,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任务艰巨而又光荣。

但是,目前教育报刊市场的发展良莠不齐,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散、乱、滥现象,与树立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距甚远,甚至是背道而驰。

大的方面来说,教育报刊存在着经济结构单一、总量小、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小的方面来说,存在着发行渠道不畅、依赖性强,编采人员因循守旧、采编手段落后,报刊编校质量差等不足。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样性的,一是所谓的市场“细分”造成的。

当前,教育报刊的类型主要有三种:一类是由各级行政部门主办、主管的报刊,集中于各省市教育报刊社(期刊社);另一类是由党报党刊主办的教育类子报子刊,包括依附于大报上的教育类专刊等;第三类是隶属于一些出版社的教育报刊

三种类型,三种不同的主管、主办者,三分天下各占其一,由此也造成了教育报刊争夺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导致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报刊的整体形象和社会声誉。

二是教育系统自身管理不善造成的。

这种混乱情况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报刊社(期刊社)两方面的原因所致。

首先是各省市教育报刊前些年均集中于教育报刊社(期刊社),便于管理,而现在的情景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教研室、后勤服务公司等单位都办起了报刊,这些单位有的根本不具备办报、办刊的条件,要么没有刊号,违规操作,要么一个刊号办多种报刊

其次是各省市的教育报刊社(期刊社)内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打起了“擦边球”,“一号多刊”现象普遍存在。

大量“扩军”,致使内部管理混乱,编辑队伍整体水平下降,所编辑出版的报刊质量下滑,错讹百出。

因此,教育报刊散、乱、滥的结果,只能加重学生及其家长的经济负担,有些报刊为扩大发行量,甚至不惜实行高额回扣等不正当竞争手段,贿赂基层的教育工作者,一度成为教育系统乱收费的主要“罪魁祸首”之一。

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整合教育报刊资源,坚决治理教育报刊的散、乱、滥,用雄厚的资金、优惠的政策扶持优秀报刊,出重拳、使狠招,净化市场,把不合格的教育报刊彻底清理出报刊行业,使教育报刊真正成为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绝不是小团体和个人谋取经济利益的载体。

科学发展观引领教育报刊现代化建设      建设现代化教育报刊编辑队伍。

科学发展观要求教育报刊现代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因此,加强编辑队伍现代化建设,牢固树立人才资源第一的发展观念,千方百计地建立起一支符合教育事业现代化建设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教育报刊编辑队伍,显得十分必要。

建设现代化教育报刊编辑队伍,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优胜劣汰的管理和用人机制。

从表面上看,目前的教育报刊,从业人员均超编,呈现出“过剩”倾向,出现了人浮于事、内耗等问题,制约着教育报刊发展

因此,在走向产业化、集团化管理经营的过程中,应尽快建立优胜劣汰的管理和用人机制,形成一个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运作机制。

通过这种良性运作机制,让更多政治素质好、了解教育报刊发展规律、富有开拓精神的工作人员参与到教育报刊改革的实践中去,造就一支敢于打硬仗、出精品、现代化教育报刊编辑队伍。

二是编辑工作者思想意识的现代化

管理、用人机制的现代化,为采编人员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同时,要求教育报刊编辑人员不仅要适应这种机制,而且主动树立现代化的,即具有超前意识、创新思维的编辑思想意识,引领教育报刊发展潮流。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知识总量的增加均呈现出了“加速度”,教育报刊的创新也表现为多层次、多方面。

比如,从“无”到“有”是创新,从“有”到“优”更是创新;发掘整理民族文化也是创新等。

更重要的是,创新还表现在编辑出版最新的思想文化成果,真正使教育报刊具有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材料、新的风格。

同时,创新也意味着突破,突破前人、突破自己、突破传统等,这就需要采编人员有一定的眼力、才力、动力和魄力。

这也正是今天我们“学习型”社会,给教育报刊采编人员养成的现代化的思维方式提出的新要求。

采编人员不仅要加强自身修养,而且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宝库”,如此才能不步人后尘,仰人鼻息,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加强教育报刊编辑出版手段的现代化建设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使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出版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巨大变化,数字化、网络化已成为出版业的发展主体方向,把传统的纸质新闻延伸到互联网络中,为每一个当代人展示出集文字、动画图像、声音等于一体的美妙信息世界。

作为教育报刊采编工作者,必须自觉地融入这一信息世界,熟练地驾驭和运用这些现代化的设备,使自己成为一个现代人,并且学会灵活、巧妙地采集、分析运用、消化丰富的信息资源,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服务。

诚然,谁率先能动地使用这些现代化的编采设备,谁就有可能掌握大量的信息资源,谁就有可能拥有决定出版物命运的主动权,其所供职的报刊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销售方式以及服务方式才能实现根本转变,与信息社会发展现代化速度同步。

过去那种传统的编辑出版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树立现代化科学发展观,提高报刊、出版领域的现代化水平,以满足广大师生员工以及学生家长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之需。

只有树立现代化科学发展观,才能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教育报刊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及发展战略,才能正确处理教育报刊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的关系问题,才能使教育报刊更好地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支持和舆论保障。

总之,教育报刊教育系统对青少年实施正面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而青少年又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所以,教育报刊职责庄严,使命神圣,地位特殊。

因此,教育报刊办刊方向和宗旨,必须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据此,强化自身的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编辑出版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确保报刊的一流质量,适应竞争,不辱使命,努力做到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提供舆论支持,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作者单位:河南教育报刊社)   编校:杨彩霞。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