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语文课堂预习方法指导实施计划

2013年语文课堂预习方法指导实施计划。

一、问题的提出:。

叶圣陶先生说过:“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在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这一句话说出了预习的重要性。在我校切实开展“构建理想课堂”的实施过程中,针对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教会孩子学会“预习”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积累好的学习方法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新课标告诉我们,语文学科应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包含了学习方式的综合,即“是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结合;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结合;既有课内的学习,又有课外的学习。在语文课上学到的能力,也在实际运用中得到锻炼,课内的学习在课外得到延伸。”我们认为,预习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环节,正是一个综合性学习的最好的实践环节。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应该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全方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一个良好契机。

二、研究对象:。

四年级一班学生

三、检测手段:

根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教师、领导的评课作为自己进步的检测手段。

四、研究过程:

准备阶段(2013.3——2013.11)。

搜集、学习有关课堂预习的文字材料,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把握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为实施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

实施阶段:(2013.12——2011.5)。

课堂教学中逐步实施

1、指导预习,布置预习任务。

学习新课之前,通过学初预习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级预习的要求,使学生达到对新教材的整体感知,使我们对所学知识整体系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在进行每一单元的教学前,首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导读”部分,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总体的印象,明确单元训练重点。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还要让其反复阅读,以便加深理解。

2、检查预习成果。读、思、圈、画。

通过多种方式检查预习情况,并对预习做出相应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预习的目的不在于精确地掌握细节知识,而在于培养从整体上驾驭教材的能力。不要求全部理解,疑难也不必深钻,只需顺手用笔作出不同标记,把没有读懂的问题记下来,作为听课的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预习”文字的基础上,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注意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加上不同的标记。比如:容易写错的字用“————”标记;不理解的词语可用“()”标明,并认真思索,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字词典理解词意;遇到描写优美的句子用——画出,并反复朗读;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待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

3、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逐步渗透预习方法的指导

如:借助拼音读生字、记生字;标记不懂的、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课文提出质疑等等。在布置每一篇课文预习时,我都要求学生认真地提一两个问题,在课堂上交流。在课堂上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

4、总结评价。

课堂上,对于在预习过程中阅读表现积极、声情并茂者,教师要不吝赞美之词,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调动其读书的积极性,使“预习”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总结阶段:(2011.6——2011.7)。

对所实施预习效果通过课堂教学予以展示,及时写出总结、反思,不断指导自己的教学步步深入。

五、保证措施:

1、积极学习课堂预习”方面的理论书籍,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课余上网搜集资料,学习名师经验,多与同年级的教师交流经验,借鉴他人好的做法。

3、认真备好课,深度钻研教材,特别是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充分准备,保证学生预习的成果。通过“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预习中的个体差异,强化训练,从而提高教学的课堂效率。

0 次访问